賀毅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些耳熟能詳?shù)那Ч琶渲v的都是同一個道理:人要成功,必須經(jīng)歷挫折。
挫折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xiàn)象,是個體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遇到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干擾而產(chǎn)生的緊張狀態(tài)和情緒反應。毫無疑問,人若想要在社會中嶄露頭角,或需要掌握他人難以掌握的復雜技能,或想要有超常的深刻思想和見識,都離不開艱苦的學習和挫折的磨煉?!瓣柟饪傇陲L雨后,請相信有彩虹”,我們相信付出就會有回報,經(jīng)歷挫折終究會有收獲,所以這也是激勵年輕人奮發(fā)向上的內(nèi)在邏輯。
在生活中,人人也都會遭遇磨難,但為什么有些人會因此變得更有智慧、
更堅強,有些人則會變得沮喪、消極,甚至一蹶不振?
大家小的時候玩過積木嗎?在搭積木的過程中,一旦積木倒了,你有什么感覺?是不是會有不同程度的憤怒、悲傷、無助感?
如果有一個小朋友,搭出了最高的積木,別人是不是覺得這是一個更“聰明”的孩子?他能搭出更高的積木,是因為他的手眼協(xié)調(diào)性超出同齡人嗎?不一定是。他展示出的優(yōu)異表現(xiàn),更可能是因為他多了一些耐心,在積木倒下的時候沒有放棄。
挫折就像是積木,當積木一直倒的時候,個體通常會體會到挫折感。此時,對挫折容忍度低的個體,會產(chǎn)生悲傷、憤怒和無助的感覺,而對挫折容忍度高的個體,意識到自己很難或無法實現(xiàn)一個目標時,不會心煩意亂、失去控制,他們會調(diào)節(jié)挫折帶來的不適感,然后繼續(xù)挑戰(zhàn)。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韋納提出了著名的歸因理論。歸因指的是分析某種行為結果,并推斷其原因的過程。
基于歸因理論,韋納通常對行為的解釋分為以下四種。
(1)將成功歸結于內(nèi)部因素:例如認為考試成績優(yōu)秀,是因為自己有實力;
(2)將成功歸結于外部的因素:例如考試進步很大,認為只是運氣好,并非自己真正的水平;
(3)將失敗歸結于內(nèi)部因素:例如,一件事情做失敗了,只是因為自己能力不夠;
(4)將失敗歸結于外部的因素:例如,一件事情做失敗了,只是自己運氣不好,和能力無關。
人們把行為和結果的原因歸因于個人因素,稱為內(nèi)歸因,如(1)(3);歸于外部條件的,稱為外歸因,如(2)(4)。
在對成功歸因時,人們普遍傾向于內(nèi)歸因,因為內(nèi)歸因有利于自我價值的肯定;失敗時則傾向于外歸因,減少自己對失敗的責任,這是一種自我防衛(wèi)策略。但是當人們長期或?qū)掖问r,這種自我保護機制會逐漸失效,開始把失敗歸因于自身,自我價值的保護傾向變成了自我否定傾向,這樣就會導致產(chǎn)生負面情緒。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變動,如升學、結婚、生病,其中有些是突然發(fā)生的、急劇的且造成個人心理上強烈反應的重大事件,如失業(yè)、家庭破裂、親人去世等,被稱為“應激性生活事件”。這些重大的挫折會使當事人處于高度的精神緊張狀態(tài)。
威脅到生命安全的應激性生活事件,被稱作“創(chuàng)傷性應激事件”,如戰(zhàn)爭、性侵犯、自然災害、車禍等。個體對所經(jīng)歷或目睹的事情感到害怕、無助、恐懼,它們對個體(或周圍人)的人身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個體也會產(chǎn)生明顯的應激反應。
首先要認識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有的人就沒有這種認識,在挫折來臨時要么異常憤怒,要么回避、逃跑。
挫折不挑時間、地點、對象,只要你活著一天,你就一定會遇到它。
你要知道,挫折是否來臨、什么時候來臨、以什么形式來臨,都不依賴于你個人的意愿。當你無法預料、阻攔的時候,只能坦然面對。
我們是依靠什么來容忍挫折感的呢?
自身性格。每個人對挫折的容忍都有一定的閾值。
過去的經(jīng)驗和知識。挫折容忍是一種技能,是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獲得的。如果一個人過去很少遇到挫折,學習處理挫折的機會很少,那么個人的挫折容忍力就相對低。
對挫折的知覺判斷。每個人的眼界和世界觀不同,即使處于相同的挫折情境下,感受和判斷也不一樣。
對挫折的容忍力,還與個人的生理條件、生活經(jīng)歷和心理狀態(tài)等因素有關。我們可以根據(jù)個體不同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去練習和提高,以更好地構建應對機制,以便在下次感到挫折時使用。
自我暗示,可以通過主觀想象某種特殊的人與事物的存在來進行自我刺激,以達到改變行為和主觀經(jīng)驗的目的。
積極心態(tài)的核心就是積極的自我意識,而積極自我意識的來源和成果就是經(jīng)常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日常中,多進行積極暗示,有助于改善個體在遇到挫折時的歸因傾向。
如何有效地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呢?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語言文字系統(tǒng)的暗示。對自己說一些鼓舞的話,可以默不做聲地在心里進行,也可以大聲地說出來,還可以在紙上寫下來,更可以歌唱或吟誦。
第二個層次是動作、表情的自我暗示。這包括很多行為習慣方面的因素,尤其是一些細節(jié)。比如,抬頭挺胸,會覺得自己很有精神。整理好儀表,會對自身形象有個積極評價。
第三個層次是環(huán)境的自我暗示。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每天都在暗示我們。當我們見到藍天,受到藍天的暗示,心胸不由得開闊。我們要在生活環(huán)境中塑造積極向上的氛圍,例如多與積極的人共處,在日常環(huán)境中添加積極的元素等。
這包括超長時或超強度兩方面。以工作為例,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長時間加班,保證充分的睡眠,節(jié)假日要盡情放松。把高難度的任務分解成多個通過努力能夠?qū)崿F(xiàn)的小任務,這樣既可以減少應激的強度,又在實現(xiàn)每一步目標時有成就感的激勵。
若遇到突發(fā)性的巨大不幸事件,應主動尋求專業(yè)心理疏導,與家人、朋友、師長傾訴,宣泄情緒壓力,減輕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