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片段精選
片段1: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北宋〕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賞析
軍中號角響起,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同不斷起伏的號角聲混雜在一起,構(gòu)成了邊塞地區(qū)特有的聲音,渲染出了濃厚、悲涼的氣氛,為下片的抒情蓄勢。連綿起伏的群山里,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這和內(nèi)地都城的景象迥然不同,勾勒出一派壯闊蒼茫的邊塞黃昏景致,點明了戰(zhàn)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此情此景,令一個長期戍邊的老將甚是惦念家鄉(xiāng)的親人,懷念故鄉(xiāng)的溫馨。
片段2: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南宋〕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賞析
把酒食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zhàn)場上閱兵?!鞍税倮铩敝概#@里泛指酒食。《世說新語·汰侈》中記載:“王君夫(愷)有牛,名八百里駁,常瑩其蹄角?!笨九H馐请戎猩掀罚螞r是烤熟的“八百里駁”的肉?分于麾下,“炙”于征前,讓將士情緒高漲,可以想象戰(zhàn)斗將何其激烈?!拔迨摇敝舯緸楸舭~中卻演奏為境界開闊、音調(diào)粗獷的塞外之音。這是以悲為基、以壯為本、悲壯相融的樂曲,更能激發(fā)下文將士們“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贏得生前身后名”的豪情。
技法指津
1.煉字賞句
煉字,即根據(jù)內(nèi)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來表情達意,其目的在于生動貼切地表現(xiàn)人或事物。古人作詩,常常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的意境。賞句,即欣賞詩文詞句,對詩歌中某個特別出彩的句子進行品析。
煉字的方法有兩種:1.解含義,即從詞語本身的意義入手,聯(lián)系該字的意思,把該字放入原句中,解釋該字在原句中的意思;2.明手法,可從修辭角度、詞性(疊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角度進行切入。
賞句可以從兩個角度著手:1.表現(xiàn)手法,包含用典、托物言志、動靜結(jié)合、以小見大等;2.語言風格,有清新淡雅、委婉含蓄、沉郁頓挫、渾厚雄壯等。如鑒賞范仲淹《漁家傲·秋思》中“塞下秋來風景異”一句,“塞下”點明了地點;“秋來”點明了季節(jié);一個“異”字點出了下文全部景物的特點,表明了西北邊塞秋天的風景和中原大不相同。
2.把握作者情感
把握作者情感可以從標題、序、注、主要意象、關(guān)鍵詞句、典故等方面入手。分析標題可明確詩歌的情感,也可明確詩歌的題材;結(jié)合歷史背景分析序、注,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結(jié)合詩文分析主要意象,可以把握作者情感;抓住關(guān)鍵詞,可以明確詩人“喜歡什么”“悲什么”“愁什么”“恨什么”等具體情感;理解典故,則有助于我們領(lǐng)悟作者的情感傾向。
以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為例,標題的“壯”字,本義為大而有力、強盛;也做動詞,有增強勇氣和力量之意。第一句“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意為醉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聽到軍營的號角聲響成一片?!疤魺簟钡膭幼鼽c出了夜景,那位壯士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思潮洶涌,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靜,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翻來覆去,總算睡著了,而剛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為夢境;“夢”了些什么,卻沒有明說。此句用三個連續(xù)的、富有特征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這些動作中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想象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意味無窮。為什么要吃酒,并且吃“醉”?“醉”了又為什么要“挑燈”?“挑”亮了“燈”,又為什么抽出寶劍,映著燈光看了又看?……這一連串的問題,有力地展現(xiàn)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如果結(jié)合“挑燈看劍”的典故,便能得知一二。宋代高言《干友人詩》曰:“昨夜陰風透膽寒,地爐無火酒瓶乾。男兒慷慨平生事,時復挑燈把劍看。”夜晚挑燈看劍是為了完成平生慷慨之事,也就是實現(xiàn)建功立業(yè)的愿望。詞人化用這一典故,表明征戰(zhàn)沙場、收復中原是作者平生之志,時時記起,無半點消退。
3.聯(lián)系時代背景
我們在欣賞古人的詩歌作品時,應該深入探究他們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和時代,這就是知人論世。了解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和時代背景,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詩歌的主旨。
《漁家傲·秋思》據(jù)記載寫于北宋與西夏戰(zhàn)爭對峙時期。宋仁宗年間,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線,承擔起北宋西北邊疆防衛(wèi)重任。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詞中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濃重的鄉(xiāng)思之情,二者共同構(gòu)成了將軍與士兵們既渴望建功立業(yè),又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情感。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為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辛棄疾21歲時在家鄉(xiāng)歷城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后,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后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20年。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有助于我們理解詞人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