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妍
片段精選
片段1: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
“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
……
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么說才好,只是說:
“阿!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涌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么擋著似的,單在腦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xiàn)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tài)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jīng)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魯迅《故鄉(xiāng)》
●賞析
這分別是“回憶少年閏土”中“捕鳥趣事”和成年后“我與閏土的再次相逢”的兩個情節(jié)。第一個情節(jié)寫出了“我”與閏土少年時的美好回憶,突出了孩童的天真無邪與閏土的活潑可愛;第二個情節(jié)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生活的重壓讓童年的好朋友變成了現(xiàn)在與“我”有明顯隔閡的人。
片段2:
我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買賣,不久就寫信來說,也賺了點兒錢,并且希望能夠賠償我父親的損失。這封信使我們家里人深切感動。于勒,大家都認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可是父親的希望卻與日俱增。母親也常常說:“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p>
……
父親神色很狼狽,低聲嘟囔著:“出大亂子了!”
母親突然暴怒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F(xiàn)在把錢交給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蠣錢付清。已經(jīng)夠倒霉的了,要是被那個討飯的認出來,這船上可就熱鬧了。咱們到那頭去,注意別叫那人挨近我們!”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賞析
《我的叔叔于勒》的情節(jié)可以歸納為兩個字:盼、躲。當于勒有錢時,菲利普夫婦急切地盼望于勒歸來,并不斷地念叨他、贊美他;然而,當于勒突然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時,他們卻大罵于勒,并生怕于勒認出他們來,慌慌張張躲開了于勒——因為于勒成了窮光蛋,他們怕他回來拖累自己。“盼”與“躲”相映成趣,使菲利普夫婦的丑惡靈魂完全暴露出來。
技法指津
1.梳理小說情節(jié)
小說情節(jié)主要包括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序幕和尾聲,這六部分邏輯貫穿,才能構(gòu)成一部完整的小說。所有的小說都是圍繞這六部分展開的,其中,概括情節(jié)就是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并緊扣人物、開端、結(jié)局等要素,用簡潔的語言表述。答題時對事件的概述必須按照“何時、何地、何情況下、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2.理解小說主題
小說主題是指小說中探討的核心問題、思想和觀點。它是整個故事的中心和精髓,反映了作者對某個特定話題的關(guān)注和思考,同時也為讀者提供了深層次的思考和理解。要理解小說主題,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故事情節(jié):了解小說發(fā)生的背景、人物、事件和情節(jié),從而推斷出小說作者關(guān)注的是哪些問題。
(2)語言運用:通讀小說,注意語言的特點,以及比喻、象征等修辭手法,這些都是作者呈現(xiàn)主題的方式。
(3)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作者呈現(xiàn)主題的重要窗口,通過分析人物的性格、行為和選擇,可以揭示作者對主題的看法。
(4)歷史背景:了解小說創(chuàng)作時的歷史、社會和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為什么選擇這個主題,以及這個主題在當時產(chǎn)生了怎樣的社會影響。
綜上所述,理解小說主題需要綜合考慮故事情節(jié)、語言運用、人物形象和歷史背景等多個方面,并且需要進行深入地閱讀與分析,才能真正把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