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宸瑜
不知不覺,外婆已經60多歲了。外婆對我的那份愛無微不至、無處不在,從我牙牙學語到侃侃而談,從我蹣跚學步到大步奔跑,從我懵懂無知到成熟穩(wěn)重。(排比開篇,寫出了“我”的成長過程是浸潤在外婆的關愛與呵護中的,祖孫深情躍然紙上。)每每回想起,我心中總有一片溫暖。(緊扣題目里的“想”“暖暖”,起筆直指中心。)
記得那年冬天,下了一場雪,外婆本是要去給我做厚被子,卻不小心滑倒,摔傷了腿。(回憶交代外婆是為“我”做厚被子而受傷,外婆濃濃的愛就藏在無言的那一針一線之中。)
聽到外婆受傷的消息,媽媽的眼睛一下就紅了,我的心也猛然收緊,鼻子酸澀起來。我們趕忙出發(fā)回老家看望外婆。(“心猛然收緊”“鼻子酸澀”“趕忙出發(fā)”一連串的描寫,寫出“我”對外婆受傷的牽掛。外婆深愛著“我”,“我”也深深牽掛著外婆。)
天空中依舊飄著鵝毛般的大雪,我的視線漸漸模糊了,是被那紛揚的大雪遮擋了,還是被眼眶中的淚水遮擋了?北風呼呼地吹,冰冷迎面而來,好似直直刺痛了我的心,讓我忍不住發(fā)抖。(環(huán)境描寫,與前文情節(jié)呼應。)
我們趕到老家,發(fā)現忘帶了鑰匙,只好敲門讓外公開門。(聽到外婆受傷的消息,“我們”走得匆忙,“忘記帶鑰匙”,敲門等待時間漫長,文章處處埋下伏筆,前后呼應。)三分鐘后,門開了,可開門的卻不是外公,而是拄著拐杖的外婆。外婆有些驚訝,隨后便彎起月牙似的眼睛,滿面欣喜。外婆笑了,是那么慈祥,可她鬢角的白發(fā)和單薄的身軀還是藏不住憔悴和疲憊。我連忙扶外婆坐到沙發(fā)上。外婆牽起我的手,笑著說:“沒事兒,你外婆我還硬朗著呢!”(“我”的一扶,扶出了對外婆傷勢的擔憂。外婆的一“牽”、一“笑”,展現了她看到外孫女的喜悅。慈愛的神態(tài)、幽默的語言,一位和藹而又不愿小輩擔心的老人形象如在眼前。)我看著外婆,被外婆逗笑了。我恍然發(fā)現,外婆那慈祥的臉龐不知何時已布滿了歲月的溝壑。(如溝壑般的皺紋是時光的痕跡,也是外婆蒼老和辛勞的見證。)
外婆還是老樣子,沒說幾句就開始嘮叨我:“這么冷的天怎么穿這么?。繒〉摹闭f著便要去給我拿外套和暖爐。我趕忙起來扶住外婆,說:“外婆,讓我來!”外婆轉身又去了廚房,要給我拿烤紅薯……外婆把紅薯皮剝掉之后遞給我:“小心點,別燙著!”我坐在暖爐旁,手里捧著外婆剛剝好的紅薯,聽著外婆的嘮叨,身上的寒意驅散了?;蛟S是溫熱的暖爐,或許是熱乎乎的烤紅薯,或許是厚實的外套,抑或是看到外婆之后的心安,一股暖流,緩緩淌入了我的心底。(病中的外婆依然絮叨地關愛,怕“我”凍著,要給“我”拿外套和暖爐,給“我”拿熱乎乎的烤紅薯,小作者道出驅散寒意的不僅是暖爐和外套,更是因為外婆的疼愛和關心溫暖了“我”不安的心靈。段末再次點題,突出中心。)
外婆的身材矮小瘦弱,我早已高出外婆一頭,可我依然喜歡像小時候一樣,靜靜地看著外婆忙碌的身影。在我心里,外婆雖不高大健壯,卻如同太陽一般,永遠散發(fā)著熱烈而耀眼的光芒,溫暖了我的童年、我的心靈、我的一生。(文章結尾,小作者細細觀察外婆,將外婆的矮小瘦弱和自己的身材形成對比,長大了的、身材高大的“我”依然像小時候那樣仰望外婆,并且運用比喻,將外婆比作太陽,再次點出外婆帶給自己的溫暖,照應題目,總結全文。)
總評 文章開篇緊扣題目,抓住題目中的“想起你”,小作者回憶自己去看望受傷的外婆的故事,選取小情節(jié),表達真感情,可謂紙短情長、余音繞梁、久久不決。因為有外婆在,所以一切變得溫暖。小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外婆對自己的關愛與呵護,以及自己對外婆的愛與關心,營造了祖孫之間溫馨的場景。全文不提“愛”字,卻處處都能感受到外婆的愛。文章語言生動,富有感染力;情節(jié)跌宕起伏,前后呼應。
(講評教師? ?王冬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