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英
英語聽力的訓練是提升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培養(yǎng)初中生的聽力能力成為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英語教師越來越注重聽力訓練,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聽覺能力。通過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的英語水平與聽力之間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較高的英語聽力水平可增強學生語言運用整合的能力。然而,目前中學英語聽力教育存在一定問題,影響著學生聽力理解效率的提高,不利于他們學習其他學科。為了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目標,教師需要有系統(tǒng)、有針對性地加強聽力訓練,以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
英語學習方式和漢語有較大區(qū)別,多數(shù)學生習慣于漢語聽說方式,但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卻總覺得非常費勁,特別是在聽說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對初中生來說,英語基礎相對較弱,辨別長音與短音等發(fā)音難度高且未學過一些單詞,難以理解英語句子意思,成為當前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瓶頸。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常使用中文授課,不注重聽力培養(yǎng),導致學生英語知識較為單薄,對英語文化理解不到位,直接造成學生不能把自己放置于恰當?shù)恼Z言環(huán)境之中,學生能讀會寫卻不理解的情況不斷出現(xiàn)。所以在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建立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就顯得尤為重要。受新形勢影響,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好地進行聽力訓練與學習的環(huán)境,以提升英語教學質量。
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使用的聽力材料主要是英語考試中的聽力試題,而并未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要。部分教師使用的聽力材料篇幅過長,學生難以消化,甚至會導致學生對聽力訓練失去興趣。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中,聽力部分通常只限于放錄音內容,放完錄音學生就照課本學,這樣的聽力練習方法比較單一,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亦不能全程用英語解釋,除解釋文本外,余暇均用漢語和學生溝通,使他們喪失了練口語的機會。此外,學生英語聽力能力基礎參差不齊,目前初中階段英語教學中還沒有專門針對學生聽力展開測試的課程,大部分是以筆試為主,而這一做法也嚴重阻礙了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很多學校中,沒有專門為提高聽力而設立聽力課,而是由教師布置大量的作業(yè)來幫助學生完成任務。隨著時間的推移,聽力學習在學生中的重要性逐漸減弱,這給聽力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
對初中學生而言,英語聽力水平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提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當中,不應該僅僅只關注學生英語聽力方面的重復實踐,還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聽力的途徑與技巧。在實踐中,教師們常常只注重英語課文練習,而對聽力并不太重視。教師僅僅是盲目地布置任務,由學生來做,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錯誤地理解內容并沒有被及時糾正。學生在聽力技巧方面存在嚴重缺失現(xiàn)象,導致英語聽力時出現(xiàn)困難并進而感到焦慮,這對聽力效果產(chǎn)生了直接影響。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英語聽力能力很難得到提高,不講方法與技巧的方法導致事倍功半。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初中生不僅需要掌握基礎英語知識,還需要具備實踐應用的能力,尤其是在英語聽力方面,因為聽是獲取信息、了解情況、認識事物等最基本手段之一。英語學習的終極目標在于培養(yǎng)與他人進行嫻熟的交流和溝通的能力,以達到真正理解英語的目的。目前英語聽力教學的范圍通常僅限于卷面式聽力訓練,不能顯著提高英語聽力水平,導致學生缺乏實際應用英語的機會。此外,很多教師也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聽的習慣以及技巧。因此,在中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應當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英語技能。
以情感理論為基礎設計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不僅可提高學生成績,還能激發(fā)學習興趣、使課堂更活躍、減輕學生的焦慮恐懼感。為了更好地利用情感理論,教師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設計。
1.消化教材情感元素
許多教師認識到初中英語教材存在多方面的情感元素,如果要深入挖掘這些元素,則需對教材進行全面的情感因素調查。
需要關注的是新課標中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情感目標,尤其是八年級學生英語情感目標的高要求。新課標要求八年級學生表現(xiàn)出強烈的自信,出色地應用適宜的學習方法,以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并且要相信語言交流中文化差異的存在。具體來說,在聽力方面,需要有能力回應學習任務的指令與問題,能夠熟悉相關主題,能夠辨別語調的變化等。英語教師應當結合新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進行教學,不應該人為地增加難度,特別是不應該將適用于高年級學生的教學目標用于要求低年級的學生。
2.多方位表現(xiàn)教材情感因素
傳統(tǒng)觀念認為,初中英語教師將“聽、說、讀、寫”作為獨立的教學內容,只注重聽力教學中的“聽”,這種方法既不利于學生接收情感信息,也會影響聽力教學的效果,甚至壓抑學生學習興趣。隨著現(xiàn)代教學設備的不斷發(fā)展,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多維度呈現(xiàn)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教學時,除了播放錄音,教師還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相關災難的圖片或視頻,將“聽”和“看”結合起來,并且需要綜合運用“聽”“說”和“寫”三種技能。學生需要聽取錄音并獲取詳細信息,根據(jù)信息完成錄音,同時學習講述不同地點的天氣情況。因此,在聽力教學中,要重視綜合應用,指導學生介紹各地的四季、氣候,還可介紹他們老家或曾旅游過的哪個城市的氣候。除了“說”,也可要求學生寫一篇小作文,以實現(xiàn)多維練習。
3.以教材為支撐,增加聽力材料來源
教師需要聽力素材來進行聽力教學。目前,初中英語教師使用的聽力素材主要來自教科書和考試試卷,渠道相對局限。此外,教學具有功利性,普遍存在“應試教育傾向”,不利于喚起學生的聽力興趣。因此,在進行英語聽力教學時應該結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多使用教材之外的聽力素材。
首先,要從各大視頻、音頻網(wǎng)站下載最新或經(jīng)典的原聲英文電影片段、電視節(jié)目或歌曲。它既可用于聽力課的正式開課之前的情景導入,又可用于課間的播放以供消遣。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英語的美妙,意識到英語同樣具有強大的韻律,從而更好地認識世界,進而使初中生在不知不覺中樹立起學好英語的信念。
其次,針對教學目標和內容,應以課本聽力材料為基礎,增添更多的非課本材料。例如,在講述節(jié)日模塊時,教師可在網(wǎng)絡上收集關于感恩節(jié)、萬圣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等主要節(jié)日的歷史資料,作為聽力或閱讀材料。這些材料能夠通過不同方式深化學生對中外文化的比較,從而更加客觀地認識文化和價值觀之間的異同。圣誕節(jié)和春節(jié)是西方和東方的兩個重要節(jié)日,它們共同強調家庭團圓,展現(xiàn)出東西方文化對家庭和親情的關懷。然而,它們在節(jié)日慶祝上有所不同。中國春節(jié)流行放鞭炮和吃餃子,而西方則習慣吃火雞等美食。
為了使初次接觸翻轉課堂模式的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師應引導學生先通過問題預測聽力內容的概要,然后再聽課,有的放矢地找答案;聽寫時再用簡寫速記;對不理解之處,應多次重復傾聽,并結合多種聽力技巧進行訓練。學完聽力材料后,教師應該把時間交還給學生,要求學生再次看帶字幕的聽力視頻并明確不理解的理由。如有詞匯問題應及時查缺補漏、記好單詞,注意積累話題詞匯。如弱讀、連讀等題型,讓學生隨錄音模擬語音語調。最后讓學生朗讀背誦并消化和吸收所學知識。
為進一步說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是如何應用的,筆者將以仁愛版九年級上冊Unit 3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為案例,并結合以上聽力翻轉課堂模式來具體說明如何實施聽力翻轉課堂。
1.教情學情分析
在英語學習日常中,成立英語學習小組,致力于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效率。這個小組由班長負責組織管理,并定期召開小組會議。共有25名成員被劃分為5個組別,每個組別均設有一位組長。每名同學都是根據(jù)各自所學的內容進行分組討論,并由班長帶領大家進行小組活動。在研討中,與團隊成員聚集一堂,互相核對并通過全面查閱字典和深切的探討,對存有的疑問進行了深入探究,最終得出了結論。
2.制作微視頻
根據(jù)網(wǎng)上現(xiàn)有的動畫視頻配套英文字幕掩蓋。故事開篇前增加了對重點詞匯的解釋和若干聽力問題的展示,使同學們能掃除聽力開篇前的一些詞匯障礙,也能提醒同學們要通過提問來預測聽力內容和有的放矢地進行聽力。視頻時長約為4分鐘。
3.制作聽力任務單
在對教情、學情以及教學目標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我們設計了下列聽力任務單。該任務單分四個部分,內容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
首次翻轉課堂聽力教學開始前,教師需要詳細說明學生應當遵循的程序和方法。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詞匯,可以配合視頻講解,并在必要的情況下記筆記。這將有助于為接下來的聽力任務打下基礎。
初次觀聽聽力視頻,理解材料主旨,完成第二次作業(yè)。錄像提到這些問題,需要關注題目中的特殊疑問詞,預先洞察聽力內容,有針對性地作答。
同學們在第二次聽力視頻后進行第三次作業(yè)。在完成前兩個任務后,已經(jīng)了解到了聽力材料的主旨及一些細節(jié)。在進行第三項任務前,建議先查看標題,結合上下文語境和聽力材料中的信息梳理,把一些簡單填空先行做完。對做不完的內容,應結合上下文判斷所需填寫的詞語的詞性、形式等,并有針對性地在傾聽中找到答案。
同學們在聽前面兩遍時,應該一次看完視頻的全部內容,其間不應停頓,理解大意、把握好一些細節(jié)就可以了。而在第四項聽寫任務中,同學們可根據(jù)自身情況自主地選擇聽寫次數(shù)及節(jié)奏,通過簡寫、速記、停頓、重復聽寫同一句子等形式,寫出所有聽力材料。
4.分析答題情況
學生在家中自行完成聽力任務單,并在有疑問的地方做上標記,在微信群、QQ群中與同學進行溝通或尋求教師幫助。次日交聽力任務單,教師批改、收集和整理資料,并分析同學們的回答,以便了解同學們的疑點所在,課上有的放矢。時間限制或班級人數(shù)過多的情況下,可對一些同學進行抽查或對一些課題進行抽改。
如何解決好問題:①文末coast、cliff、shore等一些生僻英文單詞的正確發(fā)音和拼寫不明,然后是一些地方組織無法理解的異?,F(xiàn)象,容易引起厭煩;②從某種角度來看,無法選擇合適的文本工具來回答如何解決文本表達和推理問題,如“Why was she in hospital(她為什么在醫(yī)院)?”。
5.小組討論探究
在正常英語學習中,組建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選出1名組長。討論時,小組成員席地而坐,有問題則查字典,討論后得出結論。對小組討論無法解答的題目進行標注并找時間向教師求助。同時,教師用PPT演示本次聽力訓練的常見問題,并帶領同學們共同探討結論。在研討過程中,筆者在各組間走動,了解他們討論和研究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遇到了以下問題:有的同學思維固定,有懶惰心理,簡單地將“cover”理解為“覆蓋”;大多數(shù)學生不理解struck、struggle等詞的意思,更不用說正確地拼寫。在學生討論后,筆者采取使用小組報告和抽查相結合的方式來驗證對聽力作業(yè)的回答并解釋聽力作業(yè)表的標題。從某種角度來看,針對學生不確定的問題“她為什么在醫(yī)院”,指導學生匹配全文和關鍵詞,例如“That was all she remembered.When she woke up a day later...”等關鍵字眼,得出結論“She became unconscious after struggling up the cliff and perhaps someone found her and sent her to hospital.”文末解釋了cover、struck、struggle等相關關鍵詞的含義和具體用法,消除了學生的理解障礙。
做完以上的環(huán)節(jié)就把時間交還給同學們。筆者又放了一段帶字幕聽力微視頻給同學們觀看,使同學們集中注意力在他們沒聽清楚的部分。聽力結束時,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重點詞匯、短語,可給予五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消化,并熟讀聽力原文。對已掌握聽力技巧的學生,則可要求其熟讀聽力文本。
1.發(fā)揮小組優(yōu)勢,促進課堂教學
在進行交互式教學時,經(jīng)常會用到小組活動。小組活動具有簡便易行、適用范圍廣等特征,有利于學生的相互幫助和互助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欲望。在英語聽力課堂上,巧妙運用小組活動,可增加同學們交流的機會,提升他們的交際與表達能力。同時,小組內部合作互助,無人壓制束縛,更利于同學之間的平等討論,促進積極言論的提出,從而有效緩解了同學們可能存在的語言焦慮。
學生在小組討論中不僅能表達個人見解,而且能傾聽他人意見,并通過思考、回應,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得到培養(yǎng)與提高。
2.注重文化導入
沒有一種語言是能在文化孤立的情況下獨立存在的。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目標語言的文化背景,才能夠準確地掌握語言,適當?shù)剡\用語言進行交流。教材中涵蓋了多個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歷史、文化等背景知識,方便同學們學習和交流語言。但是課本中的目標語言和實際情境中的使用情況不完全相同,因此需要教師重視文化導入工作。
3.注重多媒體的運用
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有助于交互式教學法在教學課堂中的運用。英語聽力課程中,常常借助多媒體語音教室進行教學。在其他多媒體輔助設施中,最為普遍的是多媒體課件。它包含豐富的知識,圖文并茂、直觀形象、具備吸引力,有助于搭建逼真的語言環(huán)境、喚起學生的興趣。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教學過程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成主動的知識構建者。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每個單元不同的學習目標,通過多媒體直觀地展示和目標語言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在聽力訓練的同時,也配合小組活動和角色扮演,創(chuàng)造立體和可理解的語言輸入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1.構建情境,實現(xiàn)合作教學
交互式教學法倡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共同探討問題并從交流討論中獲取知識,即是通過提問尋找答案、獲取知識的過程。在解答問題時,學習者必須先獲取相關信息,喚醒已有的知識背景并將新舊知識有機結合,經(jīng)過層層推理才可做出正確判斷。
在英語聽力教學中,采用交互式教學法需為學生設定恰當?shù)穆犃Ρ尘?確保問題有一定難度而又可以被克服,促使學生思考討論并獲得知識。教師應當給予學生適當?shù)囊龑?引導學生思考一些具有啟示性的問題,以促進學生的參與、探究、假設、總結、結論等過程,從而建構新的語言知識并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教師作為教學的媒介,主要職能是協(xié)助學生了解課題、領悟學業(yè)任務及深刻意義,使其認識到學習的實用價值。
2.在情境營造的背景下,進行聽力活動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把情境教學應用到聽力課堂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引起學生關注,從而為今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鞏固同學們剛剛學過的內容,教師把同學們兩個人分在一個小組里進行情境對話,教師在多媒體上出示一位記者采訪一位學生的照片,創(chuàng)設了記者訪談場景,并作為記者完成了2a、2b聽力活動。聽力活動從易到難,讓學生完成第一次記錄后完成2a作業(yè);第二次記錄完,做2b。在聽之前,教師提醒同學們第一次聽的要求就是要把談話時的活動順序標出來。聽完錄音,教師發(fā)布2a、2b兩段的正確解答。這一活動仍允許學生以記者身份在采訪情境中實踐聽力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事先擬定了訪問表,有“Activities”“How often”兩個部分,活動中要求每個學生面試不少于5名學生,面試人數(shù)最多的學生將被評為“the best reporter”。訪談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隨機請了幾位學生報告他們的訪談結果,同學們在真實的場景中利用學過的句型來鍛煉聽、說能力。
教師放一個情境對話請學生留意會話中問答句型。在會話放完后,學生兩人一組進行模仿。學生可在飲食情境和運動情境中選擇教師進行對話操練。教師會按上課余下時間確定請若干組學生示范,最后是教師對本節(jié)課學習到的知識的概括與總結。
隨著各國交流日益密切,英語作為一門國際語言的地位日益凸顯。在過去的英語教學中,聽力教學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然而,基于素質教育,初中英語教師應該改變這種狀況,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針對當前初中英語聽力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如學生聽力積極性不高、教師英語教學模式單一、英語訓練頻率較低等,進一步探討核心英語教學的方式和方法,緊密關注當前英語聽力方法的革新,以提升英語教學效率和學生閱讀能力。解決學生聽力能力不足的問題,我們需要從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改進教師教育方法等多個方面入手,制訂相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