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邱聯(lián)昌, 曾芳芳, 謝標明, 杜勇
(1.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南 長沙 410083; 2.江西理工大學材料冶金化學學部,江西 贛州 341000; 3.贛州澳克泰工具技術有限公司,江西 贛州 341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工業(yè)生產(chǎn)對于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嚴苛,不僅要求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力學性能,還需具備良好的化學穩(wěn)定性[1-3]。尤其在交通運輸領域,優(yōu)秀的摩擦性能和力學性能可以有效延長零件的使用壽命。在過去幾十年中,TiN涂層因為其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廣泛涂覆于工具與零件上[4]。但是傳統(tǒng)的二元金屬氮化物、碳化物涂層已經(jīng)難以滿足當前工業(yè)生產(chǎn)的使用要求,隨著對材料硬度和潤滑性等性能要求的提高,以TiBN為代表的三元及多元金屬涂層已經(jīng)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5-7]。
TiBN是在TiN涂層基礎上加入B元素形成的三元涂層。B元素的摻入可以細化涂層晶粒并提高涂層的硬度[8]。這種涂層在保持TiB2涂層高硬度的同時避免了其韌性差等缺點。Tkadletz等[9]采用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制備了不同B的原子分數(shù)的TiBN涂層,研究了B的原子分數(shù)對力學性能的影響。Dreiling等[10]報道了在TiBN涂層中當B的原子分數(shù)小于18%時存在非晶相TiB,當B的原子分數(shù)超過18%時存在六方TiB2相。Mayrhofer等[11]利用CVD技術制備了不同成分TiBN涂層,并研究了涂層的微觀組織、熱穩(wěn)定性及退火后的力學性能。目前TiBN涂層的微觀組織結(jié)構(gòu)及力學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多,摩擦性能研究具有少量的報道。Chu等[12]研究了TiN/TiBN多層涂層的力學與摩擦性能。Asempah等[13]對高溫下TiBN涂層摩擦性能開展了研究,涂層氧化生成的TiO2等氧化物有效降低了涂層摩擦系數(shù)。Dreiling等[14]報道了不同摩擦副對于TiBN涂層摩擦性能的影響。TiBN涂層因為其高硬度與良好的潤滑性常用于航空航天領域的發(fā)動機鋁合金零件加工[8,15],高耐磨性也可以減少刀具的磨損,提高生產(chǎn)效率。因此,對于TiBN涂層的摩擦性能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通過使用化學氣相沉積技術沉積了三種B的原子分數(shù)的TiBN涂層,通過電子探針(EPMA)、掃描電子顯微鏡(SEM)、X射線衍射儀(XRD)、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XPS)、摩擦磨損測試儀等設備對涂層成分、物相結(jié)構(gòu)、形貌與摩擦性能進行分析表征。重點研究了B的原子分數(shù)對于涂層的摩擦性能的影響。
涂層制備采用WC/Co硬質(zhì)合金(WC質(zhì)量分數(shù)為86.5%,Co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 %,立方(Ta, Nb)C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3.5%)作為基體。涂層沉積前先用酒精進行超聲波清洗以去除基體表面污染物。在工業(yè)化生產(chǎn)熱壁CVD爐中進行涂層沉積。首先,在基體表面以900 ℃的溫度沉積一層TiN涂層以改善TiBN涂層與基體的結(jié)合強度,同時防止B元素擴散至基體形成脆性相。然后在反應室中通入以TiCl4,BCl3,N2和H2反應氣體,在860 ℃和10 kPa的沉積條件下制備了三種不同B的原子分數(shù)的TiBN涂層。
涂層成分通過配備了波譜儀的電子探針(EPMA,型號:日本JXA-8530F)進行測量。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型號:德國Zeiss Supra 55)對不同TiBN涂層的表面及斷口形貌進行表征測量。采用X射線衍射(XRD)分析儀(型號:德國 D8 ADVANCE)對涂層的物相組成進行分析,該儀器發(fā)射源為Cu-Kα射線,掃描角度2θ的范圍為30°~90°,掃描電壓40 kV,電流40 mA,步長0.02°/s。對于可能含有非晶相的樣品,采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XPS,型號:ESCALAB250Xi)對物相組成進行進一步分析,儀器采用Al-Kα射線,樣品測量前進行清洗拋光,通過C1s峰對圖譜進行電荷校正。
采用納米壓痕儀(型號:Anton Paar NHT2)對涂層的硬度、彈性模量進行測量。每個涂層進行5次實驗取平均值作為其硬度和彈性模量,載荷為20 mN,壓入深度小于涂層厚度的1/10,以避免基體的影響。
采用摩擦磨損試驗機(型號:UMT-3)對TiBN涂層的摩擦性能進行表征。摩擦副選用直徑6 mm的GCr15鋼球,載荷10 N,線速度100 mm/s,摩擦時間30 min。磨痕二維輪廓及涂層損失體積由光學輪廓儀(型號:Bruker Countor GT K 3D)測量得到。涂層的磨損率可以由下式得到:
式中V為涂層磨損體積,單位:mm3;P為摩擦載荷,單位:N;L為摩擦總路程,單位:m。
通過EPMA測量的涂層成分如表1所示。三種涂層隨著B的原子分數(shù)的增加依次命名為TiBN1,TiBN2和TiBN3,涂層中B的原子分數(shù)從10.1%上升至52.0%,N的原子分數(shù)從45.7%降低到11.7%。相比于N的原子分數(shù)的變化,Ti的原子分數(shù)降低較少,從45.2%降低到36.3%。
表1 TiBN涂層的化學成分Tab.1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iBN coatings
TiBN涂層的表面與斷口形貌如圖1所示,涂層結(jié)構(gòu)致密。TiBN1涂層表面晶粒呈顆粒狀,表面可以看到形成較多大顆粒(如圖1(a)所示),柱狀晶結(jié)構(gòu)不明顯(如圖1(b)所示)。TiBN2涂層晶粒更細?。ㄈ鐖D1(c)所示),斷口呈無定形結(jié)構(gòu)(如圖1(d)所示)。TiBN3涂層表面形貌不同于前兩種涂層的顆粒狀,呈現(xiàn)出刻面狀的形貌,柱狀生長更加明顯。大量的TiB2相導致了形貌的改變,同時其形貌與TiB2涂層的形貌也較為相似。隨著B的原子分數(shù)的增加,涂層的沉積厚度也在增加,由1.4μm增加到3.3μm
圖1 TiBN涂層形貌Fig.1 Morphology of TiBN coatings
TiBN涂層的XRD圖譜如圖2所示。在B的原子分數(shù)最低時,涂層主要由TiN組成,TiB2相由于含量過少在XRD圖譜中并不明顯。在2θ=36.6°,42.8°,61.9°處的峰分別為TiN相的(111),(200)和(220)晶面衍射峰。當B的原子分數(shù)上升到26.8%時,TiN相的衍射峰變寬且強度降低,(220)晶面的衍射峰向低2θ角度偏移。同時,在2θ=34.4°,44.0°時出現(xiàn)屬于六方TiB2相(100),(101)的衍射峰。在B的原子分數(shù)達到52.0%時,TiN峰減弱到幾乎不可見,TiN的(220)晶面衍射峰轉(zhuǎn)變成TiB2相的(110)衍射峰。涂層的最強峰也由(220)晶面轉(zhuǎn)變?yōu)椋?10)晶面。隨著B的原子分數(shù)的增加,涂層中形成了更多的TiB2相,TiN含量相對減少。衍射峰的峰寬也隨著B的原子分數(shù)變寬,這是由于晶粒尺寸減小導致的結(jié)果。
圖2 TiBN涂層的XRD圖譜Fig.2 XRD pattern of TiBN coatings
由于涂層中可能存在非晶態(tài)TiB或BN,XRD無法有效檢測,所以通過XPS對其進行補充分析。圖3為TiBN涂層的B1s(如圖3(a)所示)、N1s(如圖3(b)所示)和Ti2p(如圖3(c)所示)XPS圖譜。元素的結(jié)合能以C1s圖譜中C-C峰284.8 eV為基準對每個元素進行電荷校正。B1s圖譜在187.5,190.5,192.0 eV處檢測出信號,分別對應于TiB2,BN和B2O3的Ti-B鍵、B-N鍵、B-O鍵[10],TiB2峰的強度隨著B的原子分數(shù)的變化而不斷增強。N1s圖譜中396.1,397.0,398.2 eV處的峰則分別對應于N-O鍵、N-Ti鍵和N-B鍵的結(jié)合能[16]。B與N的圖譜表明涂層中含有無法以XRD檢測出的非晶態(tài)BN,這在相關文獻中也有所報道[5,17]。TiN的峰在B的原子分數(shù)達到52%時幾乎無法觀察到,B的原子分數(shù)增加的同時TiN相逐漸減少。Ti元素由于自旋劈裂效應,其每種化合態(tài)都會裂解成兩個峰,分別分布在Ti2p1/2和Ti2p3/2軌道中。Ti2p圖譜經(jīng)過擬合有三對特征峰,分別為TiB2(結(jié)合能為454.3 eV)、TiN(結(jié)合能為455.7 eV)和TiO2(結(jié)合能為458.8 eV)[10]。隨著B的原子分數(shù)的增加,455 eV處的特征峰向結(jié)合能較低的方向移動,最終轉(zhuǎn)變成TiB2相的特征峰,這一變化趨勢與XRD中得到的結(jié)果一致。因此,涂層主要由TiN,TiB2和BN組成。Dreiling等[10]的研究提出在B的原子分數(shù)較低時(<18%)TiBN涂層中會有非晶TiB,但是在本實驗中并未檢測到TiB相。涂層中的氧化物是樣品制備過程中表面與空氣接觸導致的污染。
圖3 不同B的原子分數(shù)TiBN涂層的XPS圖譜Fig.3 XPS patterns of TiBN coatings with different atomic fractions of B
TiBN涂層的硬度和彈性模量如表2所示。三種涂層的硬度由37.8±1.6 GPa上升到41.7±2.9 GPa,彈性模量分別為535.2±10.0,562.3±8.0和597.1±33.4 GPa。B的原子分數(shù)最高的涂層硬度最高,硬度的變化與B元素細化晶粒作用和硬質(zhì)相TiB2的增加有關[9]。通常硬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涂層的耐磨性,TiBN3涂層可能也有最好的摩擦性能。
表2 TiBN涂層的硬度與彈性模量Tab.2 Hard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of TiBN coatings
摩擦過程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摩擦過程初期為磨合階段,由于涂層粗糙度較大,摩擦副與涂層接觸面積較小,所以表現(xiàn)為摩擦系數(shù)急劇上升且曲線波動劇烈,磨損速度較快[18]。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摩擦后進入穩(wěn)定磨損階段,摩擦副與涂層表面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摩擦系數(shù)保持穩(wěn)定,磨損率變化也較小。零件在工作使用過程中大多處于穩(wěn)定磨損階段,摩擦性能也是對于這一階段的評價,所以取摩擦曲線穩(wěn)定時的平均值作為涂層的摩擦系數(shù)。第三個階段則是劇烈磨損階段,在此階段零件失效,摩擦曲線波動劇烈,摩擦率急劇上升,在本次實驗中三種涂層均未被磨穿,因此曲線并未出現(xiàn)第三階段。圖4(a)為三種TiBN涂層室溫下的摩擦系數(shù)曲線。B的原子分數(shù)較低的TiBN涂層(10.1%和26.8%)在150 s之后就進入穩(wěn)定階段,而B的原子分數(shù)為52%的涂層樣品需要更長的磨合時間。同時,TiBN1和TiBN2涂層摩擦曲線穩(wěn)定,無明顯波動,而TiBN3涂層波動相對更劇烈。圖4(b)是涂層平均摩擦系數(shù),B的原子分數(shù)最低時涂層也有著最低的摩擦系數(shù)0.511。B的原子分數(shù)上升到26.8%時,摩擦系數(shù)上升到0.594。TiBN3涂層摩擦系數(shù)則上升到最高的0.705。摩擦系數(shù)與Han等[19]報道的結(jié)果相近。摩擦系數(shù)的變化有著多種影響因素[20],例如:晶粒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學性能等。B的原子分數(shù)高的涂層內(nèi)含有較多的TiB2相,TiB2擁有著高硬度和低韌性等特點。TiBN1涂層由于TiB2相含量最少,并且有著BN相存在,h-BN的摩擦系數(shù)和硬度都較低,可以起到固體潤滑劑作用[19,21],使得該涂層的摩擦系數(shù)也較低。
圖4 TiBN涂層摩擦分析Fig.4 Friction analysis of TiBN coatings
圖5為摩擦磨痕的SEM形貌,可以明顯看到TiBN1和TiBN2涂層的磨痕內(nèi)部粘著較多塊狀磨屑,磨屑是由摩擦副與涂層材料接觸界面發(fā)生塑性流動,由于分子力作用造成的粘著現(xiàn)象,屬于典型的粘著磨損,也是在齒輪、軸承等零件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磨損形式[22]。磨屑易形成犁削效應從而對摩擦副及涂層造成撕裂等影響。從圖5(c)可以看到TiBN3的主要磨損機制是磨粒磨損,與前兩種樣品形貌相比,TiBN3磨痕內(nèi)部光滑,有平行且細小的劃痕,磨屑堆積于磨痕兩側(cè)而非內(nèi)部[23]。摩擦過程中磨屑堆積于兩側(cè),使得摩擦副不斷與新的涂層接觸摩擦,使得摩擦系數(shù)波動更為劇烈[12]。TiBN3有著最窄的磨痕,寬度為247.9 μm。TiBN1和TiBN2樣品的磨痕分別為782.1 μm和400.9 μm。隨著B的原子分數(shù)的增加,涂層磨損機制由粘著磨損轉(zhuǎn)變?yōu)槟チDp,同時磨痕寬度變小,可以明顯看到TiBN3涂層有更低的磨損率。
圖5 涂層磨痕形貌Fig.5 Morphology of coating tracks
磨痕的二維輪廓如圖6(a)所示。TiBN1與TiBN2樣品無法觀察到明顯劃痕,磨損相對較少,涂層附著磨屑較多使得表面更粗糙。TiBN1涂層由于較多磨屑沉積在軌道內(nèi)部,劃痕處高度甚至略高于樣品表面。TiBN3樣品的二維輪廓顯示出較深的劃痕,劃痕內(nèi)部光滑,與圖5(c)的磨痕形貌一致。TiBN3的磨痕也說明了其有更嚴重的磨損情況。圖6(b)是各樣品的磨損率。TiBN1涂層的磨損率為465.73×10?8mm3/(N·m),與圖5(a)得到結(jié)果一致,該涂層的磨損是三種涂層中最嚴重的。TiBN2和TiBN3的磨損率分別為91.53×10?8mm3/(N·m)和49.4×10?8mm3/(N·m),兩者磨損率相差較小。磨損率的降低與涂層硬度有關,TiBN3涂層有所有涂層中最高的硬度,因此其耐磨性有顯著提高。
圖6 TiBN涂層的磨損分析Fig.6 Wear analysis of TiBN coatings
在本研究中,通過熱CVD爐制備了三種不同B的原子分數(shù)的TiBN涂層。通過EPMA、XRD、XPS、SEM、摩擦磨損測試儀、輪廓儀對涂層的相組成及摩擦性能做出表征。研究發(fā)現(xiàn)B的原子分數(shù)的變化對涂層形貌及摩擦性能有著較大的影響。
(1) B的原子分數(shù)較低時,涂層表面形貌呈現(xiàn)顆粒狀,以等軸晶結(jié)構(gòu)為主。在B的原子分數(shù)達到52%時,表面形貌轉(zhuǎn)變?yōu)榭堂鏍?,由無定形結(jié)構(gòu)轉(zhuǎn)變?yōu)橹鶢罹ЫY(jié)構(gòu)。
(2) 涂層的硬度隨著B的原子分數(shù)增加而增加,TiBN3涂層有著最高的硬度和彈性模量,分別為41.7±2.9 GPa和597.1±33.4 GPa。
(3) B的原子分數(shù)對涂層的摩擦性能有明顯影響,摩擦系數(shù)由0.511上升到0.705,磨損機制也由TiBN1和TiBN2的粘著磨損轉(zhuǎn)變?yōu)門iBN3的磨粒磨損。TiBN3涂層因為高硬度而有最低的磨損率49.4×10?8mm3/(N?m),該涂層有最好的摩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