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汪國真說,“等待”寄寓于“希望”,“希望”依偎著“等待”。然而,不能總指望在等待中發(fā)生奇跡,這樣的等待幾近守株待兔,你所要做的是在等待中創(chuàng)造奇跡,這樣的等待甚至可以使你反敗為勝。
學會等待,就是要努力地在沉靜中積蓄力量,以迎接明天更為燦爛的綻放。請以“在等待中積蓄力量”為主題,寫一篇文章,講述故事、抒發(fā)感受或闡發(fā)觀點。要求:①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②字數(shù)在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人生由各種長長短短的等待組成?!坝屑s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是等待,“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等待。年輕的海倫·凱勒在守候著“三天的光明”,詩人海子在期待著春暖花開……并非所有等待都能如愿以償,但也正是這種精神意義上的不懈追求,才讓人生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從等待的主客體對象來看:可以是個體或群體對某件事情的等待,比如由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到鄧清明等待25年終于圓了航天夢,中國的歷史跨越了千年,可謂“千年等一回”。
既然主題為“在等待中蓄力”,那么行文最好用第一人稱,寫成記敘文或散文,突出主人公成長的過程,著重描述在等待過程中自己心情的起伏,突出等待的不易?;蛘邔懗勺h論文,結合事例論述等待中蘊藏著無限的機遇和無盡的可能,以及等待對于人生的意義:它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小憩,小憩結束了,我們的旅途還要繼續(xù);有時等待只是一個過程,過程終結了,新的旅途又在等待著我們。也許無所謂結果,無所謂終極目標,但活著總得等待些什么,因為我們需要這一個一個的過程組成自己完滿的人生。
比較好的立意可以確定為:不管是個體或是集體,都應當在等待中學會涵養(yǎng)銳氣,在等待中學會尋覓機會、厚積薄發(fā),在等待中學會感悟生活,從而用等待驅散陰霾,用等待走出逆境,用等待迎接命運的挑戰(zhàn)等。還可以等什么?等一朵花開,等一場雨來,等待雨后彩虹,等待一個微笑、一首詩,心懷善意,去迎接世界的美好等。等待的內(nèi)容可以是人或物,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都要是我們心心念念,經(jīng)過時間考驗依然不改的守候與希冀。行文中注意等待的理由要合理,過程要詳細,結尾要有情思的升華,點明這份等待的意義,令讀者產(chǎn)生共鳴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