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碧云,李愛朋,魏雅茹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 廣東廣州510000)
牙列磨損指在沒有齲壞和菌斑的情況下發(fā)生的牙齒硬組織漸進性喪失,當喪失的程度與年齡失衡時被稱為重度磨損[1]。重度磨損危害較大,不但破壞牙體外形,削弱咀嚼肌功能,導致咀嚼效能下降;同時還可造成顳頜關節(jié)疼痛和功能紊亂[2]。目前,牙齒重度磨損患者數(shù)量日趨增多,發(fā)病年齡也呈年輕化趨勢,設計合理的治療和護理方案對改善患者口腔功能有重要意義。咬合重建是利用人工修復體針對顳下頜關節(jié)病和頜面部組織缺損的治療,是重度磨損患者常用的治療方法。由于其屬于一個系列的治療過程,為保證理想的修復效果,咬合重建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和步驟都值得重視[3]。護理貫穿重度磨損咬合重建患者整個治療過程,隨著時代的進步,有必要制訂更科學、創(chuàng)新和人性化的護理措施。本研究對??屏鞒袒o理措施對重度磨損咬合重建患者顳下頜功能、咀嚼效能和滿意度的影響進行分析?,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于我院接受咬合重建的60例牙列重度磨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存在牙齒過度磨損,具體為多數(shù)牙齒磨損至牙本質(zhì)深層,牙本質(zhì)暴露多于牙面的1/3,切緣釉質(zhì)喪失且三維比例失調(diào)[4];采用固定式修復方法。排除標準:合并進行性牙周疾病者;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疾病病史等治療依從性差者;合并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納入研究的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齡32~70(53.29±7.85)歲。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研究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34~70(53.41±7.53)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2~69(53.37±7.67)歲。兩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知情且簽署同意書,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固定式修復方法,按照常規(guī)步驟完成牙體預備,制作合適的牙模灌注石膏模型及烤瓷冠完成修復。試戴后用丁香油短暫固定,若患者在佩戴后內(nèi)未出現(xiàn)不適或并發(fā)癥,3~6個月內(nèi)行永久固定。
1.2.1 對照組 采用口腔科常規(guī)護理。①修復前,配合醫(yī)生完善患者口腔檢查,并做好相關記錄,幫助患者全口潔牙;完善治療前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治療目的和時間,并給予心理安撫。②修復過程中,護理人員遵醫(yī)囑調(diào)拌粘固材料,全程遵循醫(yī)院感染控制要求。③治療后及時整理用物,作好記錄,并囑患者重建后的注意事項,及時通知其來院復診。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屏鞒袒o理措施。①建立??屏鞒袒o理小組,由主任醫(yī)師和科護士長作為組長,2名及以上護士及若干護師作為組員。組織所有組員學習??谱o理流程理論知識,討論和制訂重度磨損咬合重建患者的護理流程,并及時總結護理成果,解決護理問題。②修復前??谱o理:對患者開展護理評估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記錄患者健康史、過敏史和社會-心理狀況等,根據(jù)全景片、X線片和CT片等資料記錄患者咀嚼功能等牙齒具體情況,對存在口腔基礎疾病的患者進行對癥治療。據(jù)此向患者介紹治療方案,并詳細解釋咬合重建原理、步驟、時間、注意事項及治療后維護方法,幫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預期。遵醫(yī)囑完善患者全口系統(tǒng)檢查和拍照,指導患者擺放體位,備好反光鏡、黑板和拉鉤等用物,協(xié)助醫(yī)生制取原始模型并制訂修復方案。③過渡性頜墊式活動義齒??谱o理:首先,囑患者放松,在此狀態(tài)下獲得確切的咬合垂直距離。制取義齒模型時囑患者身體稍前傾,經(jīng)鼻吸氣,經(jīng)口呼氣。獲得印模后協(xié)助患者完成試戴、調(diào)頜和拋光,告知過渡性頜墊式活動義齒的佩戴注意事項,包括每次進食后應及時取出清洗并漱口、睡眠時取出活動義齒,清洗干凈并放在清潔冰涼或含有義齒清潔劑的涼水中浸泡,注意避免因受較大外力造成的變形或折斷等。同時,告知患者佩戴時間3~6個月,并在佩戴后2周內(nèi)每周來院復診,隨后保持每2周復診1次,直至修復。④修復治療??谱o理:修復前與患者討論并確定修復方案,于椅旁全程護理。提前準備相關用物,協(xié)助醫(yī)生完成牙體預備和印模制取,除配合醫(yī)生操作、拍照外,還需全程觀察患者面色、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幫助其起身吐痰并及時清理面部污染物,減輕不適感。⑤修復后??谱o理:加強健康教育,囑患者科學刷牙,避免食物殘渣造成牙周組織炎癥或周圍真牙齲壞;避免食用堅硬食物,造成修復體破損;囑患者發(fā)現(xiàn)修復體松動脫落后及時就診,避免造成牙周組織疾病。協(xié)助患者開展咀嚼功能訓練,包括用力咀嚼食物,并控制食團不進入前牙區(qū);將食團放置于舌體前部,上抬舌尖將食團控制在硬腭部;用舌體將硬腭部的食團面積擴大,在抵住食團的同時做吞咽和開口運動,最后用力咀嚼食團。重復進行以上訓練。
1.3 觀察指標 ①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修復前和修復6個月后,檢測患者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評估工具為Friction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指數(shù),該量表分為功能紊亂障礙指數(shù)(DI)和肌肉壓痛指數(shù)(PI),(DI+PI)/2為顳下頜指數(shù)(CMI),分值0~1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顳下頜功能越差。②咀嚼效率:修復前和修復6個月后,檢測所有患者咀嚼效能,檢測方法為囑患者咀嚼3.0 g花生米40次,將吐出物過篩干燥,稱重計算。咀嚼率(%)=(3-咀嚼后花生重量)/3×100%[5]。③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記錄患者修復后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該量表滿分100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滿意,50~69分為一般滿意,<5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一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修復前后DI、PI、CMI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修復前后DI、PI、CMI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修復前后咀嚼效率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修復前后咀嚼效率比較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牙列重度磨損分為機械性、化學性或其他特殊類型,是導致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其臨床表現(xiàn)為牙體硬組織缺失和生理解剖結構異常,可造成食物嵌塞、咀嚼效率下降和顳頜關節(jié)功能紊亂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咬合重建即對牙齒上下頜之間的肩窩鎖結關系進行重建,能夠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牙合面接觸關系、改造異常的頜位關系,改善關節(jié)癥狀,恢復咀嚼功能及改善面部美觀度。隨著口腔修復技術的更新?lián)Q代,臨床對口腔??谱o理的要求也更為嚴格。
鄭楚玲等[6]認為,對牙齒重度磨損患者進行科學、專業(yè)的口腔咬合重建修復護理,不僅有助于提高口腔咬合重建的修復效果,并且對改善護患關系具有積極意義。專科流程化護理是基于現(xiàn)代護理理論,對護理流程進行優(yōu)化后的一種新型護理方式,其在現(xiàn)代化護理中占據(jù)重要地位[7]。本研究針對患者的基本情況和咬合重建成立了護理小組,通過不斷提升科室護理人員理論和實操技能,使專科流程化理論更好地融入臨床護理中,促使治療護理工作順利開展。其次,將重度磨損咬合重建分為修復前、應用過渡性頜墊式活動義齒、修復中和修復后4個流程,有利于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有序、全面開展[8]。同時,在臨床治療的各個階段均開展專科心理護理,不僅可使患者樹立積極的心態(tài)并落實咬合重建注意事項,還可提高患者對醫(yī)護工作者的信任度,改善護患關系[9]。另外,本研究采用??屏鞒袒o理措施,著重落實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其中幫助患者充分了解修復目的、方法、過程和時間,可為治療護理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充分關注患者咬頜適應程度,對患者顳下頜功能的改善、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緩解均有積極意義;而強調(diào)按時復診和積極維護修復體的重要性,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狀態(tài)、延長修復體的使用壽命。本研究結果顯示,修復后研究組DI、PI、CM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咀嚼效能高于對照組(P<0.01),且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表明??屏鞒袒o理措施在提高修復效能、促進護患和諧方面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
綜上所述,??屏鞒袒o理措施的應用可改善重度磨損咬合重建患者顳下頜功能、咀嚼效能,拉近護患關系,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