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祺源,詹浩輝,師紅莉,程 鵬
(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影像中心,河南 洛陽 471000)
膠質瘤為顱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會壓迫患者神經(jīng)、血管等引發(fā)癲癇、嘔吐等癥狀,為原發(fā)性腦腫瘤中預后最差的腫瘤之一,尤其是高級別膠質瘤預后,其發(fā)病率、致死率、復發(fā)率均較高,臨床難以治愈[1]。不同病變惡性程度膠質瘤治療方式及預后效果均不同,臨床需準確判斷膠質瘤惡性程度,便于制定治療方案,確定膠質瘤惡性程度準確度最高的為病理檢查,但病理檢查為有創(chuàng)檢查,且在手術后進行,無法在術前判斷膠質瘤病變情況[2]。磁共振成像(MRI)為臨床常用無創(chuàng)檢查方式,具有多序列成像、高質量圖像等優(yōu)點,可輔助臨床診斷膠質瘤[3]。本次研究分析不同病變惡性程度膠質瘤MRI影像學特征及其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7-01~2022-05收治的66例膠質瘤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1)納入標準:確診為膠質瘤[4];均實施病理檢查和MRI檢查;臨床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腦部疾病;非單一膠質瘤;合并其他原發(fā)性惡性腫瘤;患者體內存在金屬植入物;本次檢查前進行放化療等治療。66例患者中男35例,女31例;年齡18~67歲,平均(42.81±10.97)歲;臨床癥狀:頭痛32例,抽搐25例,肢體活動障礙17例,其他35例。本次研究符合《赫爾基辛宣言原則》。
MRI檢查:使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1.5T型號的儀器進行檢查,患者保持仰臥位,以常規(guī)橫斷位、矢狀位、冠狀位放置頭部線圈,分別實施擴散加權成像(DWI)、液體衰減反轉恢復(FLAIR)、T1加權成像(T1WI)、T2加權成像(T2WI)、增強T1WI成像,平掃結束后,以2mmol/s速度的靜脈推注0.1mmol/kg對比劑,推注完后再次實施增強掃描,各個序列檢查參數(shù)見表1。
表1 MRI檢查參數(shù)
病理檢查:患者經(jīng)開顱手術治療切除膠質瘤后,進行病理學檢查。
將圖像傳送至工作站進行處理,處理后的圖像由2位經(jīng)驗豐富的影像科醫(yī)師以雙盲法分析診斷,若診斷結果存在差異,則由2位醫(yī)師討論決定。
低級別膠質瘤在平面掃描中可見其為不規(guī)則團片狀異常信號;在T1WI序列中呈低、等信號;在T2WI序列中呈等、高信號;在FLAIR序列中可見膠質瘤處呈低、高信號,且其內部信號不均勻;在DWI序列中呈現(xiàn)稍高信號;在ADC序列中呈現(xiàn)低、高信號,且邊界模糊,膠質瘤周圍可觀察到水腫信號陰影,左側腦室受到膠質瘤擠壓變窄,但腦部中線無明顯偏移;在增強T1WI序列中可見左側額葉膠質瘤邊緣存在斑片狀輕度強化陰影。
高級別膠質瘤在平面掃描中可見類圓形異常信號陰影,且膠質瘤內部信號不均勻;在T1WI序列中呈等低信號;在T2WI序列中呈等、稍高信號;在FLAIR序列中呈等、稍高信號;在DWI序列中呈高低信號混雜信號;在ADC序列中呈稍低、高信號,邊界模糊不清,膠質瘤邊界周邊可見水腫信號陰影,膠質瘤鄰近腦組織及左側側腦室前角稍顯受壓,腦部中線局部稍向右側偏移;在增強T1WI序列中可見左側額顳葉異常信號呈不均勻強化,膠質瘤內可見斑片狀無強化區(qū)。
膠質瘤惡性程度根據(jù)《WHO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腫瘤分類》[4]分為1~4級,低級別膠質瘤為1~2級,高級別膠質瘤為3~4級。
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析不同病變惡性程度膠質瘤MRI影像學特征并計算其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
66例膠質瘤中,低級別膠質瘤為18.18%(12/66),高級別膠質瘤81.82%(54/66);MRI檢查診斷66例膠質瘤中,低級別膠質瘤19.70%(13/66),高級別膠質瘤80.30%(53/66)。MRI掃描檢查不同病變惡性程度膠質瘤存在不同影像學特征,低級別膠質瘤在MRI中影像學特征為不規(guī)則團片狀,T1WI序列低信號,T2WI序列高信號,FLAIR序列低、高信號,DWI序列稍高信號,增強T1WI序列存在斑片狀輕度強化陰影區(qū),且無或輕度水腫,腦中線無明顯偏移,占位征象輕度;高級別膠質瘤在MRI中影像學特征為類圓形信號影,T1WI序列等低信號,T2WI序列等、稍高信號,FLAIR序列等、稍高信號,DWI序列高、低信號混雜,增強T1WI序列存在斑片狀無強化區(qū),存在明顯水腫,腦中線明顯偏移,占位征象明顯,見表2。見圖1~2。
圖1 左側額顳葉少突膠質細胞瘤
圖2 左側額葉膠質母細胞瘤
表2 MRI影像學特征分析
MRI診斷不同病變惡性程度膠質瘤的敏感度為91.67%(11/12),特異度為96.30%(52/54),準確度為95.45%(63/66),陽性預測值為84.62%(11/13),陰性預測值為98.11%(52/53),Kappa值為0.852,見表3。
表3 MRI診斷不同病變惡性程度膠質瘤的結果(例)
顱腦神經(jīng)膠質瘤發(fā)病率較高,可在任何年齡段發(fā)生,膠質瘤產(chǎn)生后會對患者腦內組織、血管、神經(jīng)等造成壓迫,引起癲癇等癥狀,直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且不同惡性程度等級膠質瘤治療及預后差異較大,因此需研究適當檢查診斷方式輔助臨床診斷膠質瘤惡性程度[5]。
病理檢查雖然可準確判斷膠質瘤惡性程度,但無法在術前提供診斷,不利于手術方案制定。MRI檢查為臨床常用檢查方式,可通過多序列成像獲得高質量圖像,有利于臨床診斷[6]。本次研究結果中,MRI掃描檢查不同病變惡性程度膠質瘤存在不同影像學特征,低級別膠質瘤在MRI中影像學特征為不規(guī)則團片狀,T1WI序列低信號,T2WI序列高信號,FLAIR序列低、高信號,DWI序列稍高信號,增強T1WI序列存在斑片狀輕度強化陰影區(qū),且無或輕度水腫,腦中線無明顯偏移,占位征象輕度;高級別膠質瘤在MRI中影像學特征為類圓形信號影,T1WI序列等低信號,T2WI序列等、稍高信號,FLAIR序列等、稍高信號,DWI序列高、低信號混雜,增強T1WI序列存在斑片狀無強化區(qū),存在明顯水腫,腦中線明顯偏移,占位征象明顯。MRI診斷不同病變惡性程度膠質瘤的敏感度為91.67%,特異度為96.30%,準確度為95.45%,說明不同病變惡性程度膠質瘤在MRI成像中存在明顯影像學特征差異,MRI檢查判斷膠質瘤惡性程度具有較高診斷價值。原因在于,MRI成像可多序列成像,并從冠狀位、矢狀位等多角度進行成像,通過不同序列膠質瘤信號情況進行判斷,可有效降低誤診風險[7]。膠質瘤為彌漫性浸潤生長,因此在MRI圖像中邊界模糊,膠質瘤惡性程度與其瘤體內異型細胞含量密切相關,膠質瘤大小與其惡性程度也密切相關。在MRI圖像中,信號強度可反映膠質瘤內部異型細胞含量,且低級別膠質瘤大多體積較小,周圍無明顯水腫,對腦部中線未造成明顯擠壓,高級別膠質瘤大多體積較大,且腫瘤細胞浸潤速度快,其周圍水腫程度較嚴重,且對腦部中線造成擠壓,導致中線偏移,因此MRI檢查診斷可較準確判斷膠質瘤不同病變惡性程度[8,9]。
綜上所述,不同病變惡性程度膠質瘤在MRI中存在明顯影像學特征差異,MRI診斷膠質瘤惡性程度具有高準確度、敏感度、特異度,可為臨床醫(yī)師診斷提供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