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天,鐘金金,黃 玲
(上猶縣人民醫(yī)院,江西 上猶 341200)
隨著內鏡操作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已逐漸成為治療膽胰疾病的主要手段。但ERCP術作為一種侵入性的檢查和治療方式,術后患者可能會出現各種并發(fā)癥,并以胰腺炎(PEP)最為常見[1]。目前臨床上以生長抑素作為治療ERCP術后預防PEP的主要方式,但采用單一藥物療效并不顯著。其中艾司奧美拉唑可通過減少胃酸分泌治療消化性潰瘍等胃腸疾病[2]。有報道稱[3],艾司奧美拉唑在預防PEP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但目前臨床上有關生長抑素聯合艾司奧美拉唑對ERCP術后胰腺炎防治方面的報道較少,為了進一步探討生長抑素聯合艾司奧美拉唑對ERCP術后胰腺炎的防治意義及其對血清淀粉酶、炎癥指標和T細胞的影響,本次研究將選取2021-01~2022-10本院行ERCP術的66例患者開展研究,現報道如下。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01~2022-10本院行ERCP術的66例患者分為兩組,每組33例。研究組中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齡(50.67±7.60)歲;對照組中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齡(50.51±7.5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可進行隨機對照研究。
①符合ERCP術指征,且無手術禁忌證,均行ERCP術;②對本次實驗使用的藥物無過敏現象;③遵循本研究強化流行病學觀察研究報告聲明指南;④本次研究倫理審批材料齊全,且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既往有高淀粉酶血癥或PEP者;②有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③近期接受抗炎、免疫抑制和非甾體抗感染藥物治療;④合并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
所有患者均行ERCP術:術前8h禁食禁水,并將10mg消旋山莨菪堿(杭州民生藥業(yè)有限公司)、7.5mg地西泮(上海旭東海普藥業(yè)有限公司)進行注射。進行表面麻醉并同時給常規(guī)的吸氧措施和心電圖及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然后開展ERCP術(由同一組高級職稱的熟練消化內鏡醫(yī)生按照標準操作手冊進行)。ERCP術后給予常規(guī)的抗感染等治療。對照組于ERCP術后1h持續(xù)靜脈滴注生長抑素(瑞士諾華制藥有限公司)0.25mg/h,其中兩次輸液之間可間隔3~5min。研究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于術后1h靜脈滴注和100mL含量為0.9%的生理鹽水相溶的40mL艾司奧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于30min內完成滴注。兩組均連續(xù)治療5d。
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18.18%、30.30%)相比較,術后研究組發(fā)生PEP和高淀粉酶血癥(3.03%、9.09%)概率較低,差異較大(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PEP和高淀粉酶血癥發(fā)生率的比較[n=33,n(%)]
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AMS水平下降;且觀察組AMS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較大(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AMS水平的比較
實驗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炎性因子水平下降;且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IL-6、CRP水平均較低,差異較大(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細胞水平的比較
ERCP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膽胰疾病的重要方法。但有報道稱[4],ERCP術后PEP的發(fā)病率可達10%。其發(fā)生機制主要以醫(yī)源性因素為主,如乳頭肌切開、反復插管、造影劑注射過多導致膽管壓力過高等。若不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措施,極其容易發(fā)展成為重癥急性胰腺炎,因此ERCP術后開展有效的防治措施則顯得尤為重要。
生長抑素作為一種具有止血抑制胰腺酶的藥物,能有效降低胰液的分泌,對胰管高壓情況予以緩解,加之生長抑素還有利于促使內臟的血流量減少并對迷走神經進行抑制,進而能減少胰酶的分泌[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較,研究組術后PEP和高淀粉酶血癥發(fā)生率和血清AMS水平均較低,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艾司奧美拉唑屬于質子泵類的藥物,也是一種抗酸藥物,具有良好的抑制胃酸的作用,進而能控制胰液的分泌。同時艾司奧美拉唑能有效降低胃黏膜組織細胞壁酶的活性,促使胰酶分泌水平的下降,聯合生長抑素能有效提高療效,降低術后AMS水平和PEP以及高淀粉酶血癥的發(fā)生風險[6]。
綜上所述,生長抑素聯合艾司奧美拉唑能有效降低ERCP術后PEP發(fā)生率和AMS水平,減輕炎癥反應,同時在改善T細胞免疫功能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