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強,鄧津津,王 衛(wèi)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海濱人民醫(yī)院1.超聲影像科;2.外科,天津 300280)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癌癥,位居女性癌癥首位。由于乳腺上皮組織惡性病變所致,好發(fā)于絕經期間婦女[1]。疾病早期表現(xiàn)為乳房腫塊、乳頭溢液,隨著病情進展腫瘤細胞可能轉移至身體其他系統(tǒng),一旦發(fā)生淋巴結轉移,患者生存率將大大降低,如若早期發(fā)現(xiàn)淋巴結轉移征象,通過手術切除病灶,患者生存率可達到70%左右[2]。目前對于乳腺癌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探究明確。隨著臨床影像學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影像學檢查方法被大眾所熟知,其中常規(guī)超聲與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檢查是最簡便、有效的檢查方法。超聲即利用人體組織或器官對超聲波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將反射波圖像化處理的檢查項目[3]。CDFI是利用紅細胞與超聲波之間的多普勒效應實現(xiàn)顯像,可較直觀的顯示血流信號[4,5],可清晰顯示乳腺實質內深部、淺部淋巴結轉移情況。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海濱人民醫(yī)院2018-05~2020-12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探究US聯(lián)合CDFI診斷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海濱人民醫(yī)院2018-05~2020-12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均為女性,且所有患者均行超聲以及CDFI檢查?;颊吣挲g50~60歲,平均(54.36±2.18)歲;腫塊直徑為15~33mm,平均(21.31±2.54)mm;右側乳腺病變44例,左側乳腺病變36例;腫瘤類型[6]:鱗狀細胞癌21例、髓樣癌19例、浸潤性導管癌29例、浸潤性小葉癌11例。(1)納入標準:①符合乳腺癌診斷標準[7];②單側病灶;③臨床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①符合常規(guī)超聲、CDFI檢查禁忌證者;②檢查前已進行手術治療或放化療者;③檢查前有胸部手術史者;④合并胸肺部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或惡性腫瘤或淋巴系疾病者;⑤無法配合檢查者。
1.2.1超聲與CDFI檢查
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美國GE,LOGIQ E9)檢查?;颊唧w位同上。超聲探頭頻率設置為7.5~10.0 MHz,以乳頭為中心,在乳房各個象限做橫向、縱向掃描,啟動儀器中內值實時錄像裝置,對檢查過程實時觀察,記錄內部回聲狀態(tài)并測量形態(tài)與大小、邊界部位及血流情況等。采用超聲儀器自帶的CDFI功能對患者進行檢查,同常規(guī)超聲患者取仰臥位以充分暴露檢查區(qū)域,凸陣探頭頻率為3.6~5.2MHz,線陣探頭頻率為10.2~15.2MHz,觀察乳腺內部以及邊緣部位血流分布情況、后方回聲、鈣化特點及邊界情況。所有影像學資料均由同組高年資影像診斷醫(yī)師評估。
1.2.2病理活檢
所有患者均在超聲引導下進行淋巴腫塊穿刺檢查。患者體位同上,采用常規(guī)超聲掃描確定異常淋巴結(縱橫比<2、回聲不均、邊界異常、皮質增厚、混合型血流信號等均考慮轉移淋巴結),切換超聲至造影模式,觀察并記錄造影劑在淋巴結及淋巴管的顯像線路,第1個增強的淋巴結為前哨淋巴結,選3枚前哨淋巴結為穿刺對象并定位于體表。1%碘伏消毒后,2%利多卡因注射于皮下組織行局部麻醉,后在超聲引導下利用16G穿刺針穿刺,快速取出標本,采用10%甲醛溶液固定,送至檢驗科。
采用SPSS 21.0軟件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選用χ2檢驗,各診斷方法與病理活檢結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配對四表格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0例乳腺癌患者經病理活檢檢出71例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其中良性淋巴結轉移231枚、惡性淋巴結轉移419枚;其中腋窩淋巴結轉移316枚,胸骨旁淋巴結轉移174枚,肺、骨、肝轉移101枚,其他轉移59枚。
80例乳腺癌患者經超聲檢查檢出63例淋巴結轉移,診斷淋巴結轉移的準確率為87.50%,其中良性淋巴結轉移175枚、惡性淋巴結轉移328枚;其中腋窩淋巴結轉移253枚,胸骨旁淋巴結轉移134枚,肺、骨、肝轉移85枚,其他轉移31枚。良性淋巴結轉移超聲圖像表現(xiàn)為排列整齊,層次結構清晰,腺體層呈現(xiàn)中強回聲夾雜中低回聲。惡性淋巴結轉移超聲圖像表現(xiàn)為:呈現(xiàn)不均勻的低回聲團塊;形態(tài)不規(guī)則,無包膜,周圍凹凸不平,呈小分葉或蟹足狀樣,腫塊周圍顯示強回聲帶。
80例乳腺癌患者經CDFI檢查檢出65例淋巴結轉移,其中良性淋巴結轉移217枚、惡性淋巴結轉移359枚;其中腋窩淋巴結轉移304枚,胸骨旁淋巴結轉移173枚,肺、骨、肝轉移98枚,其他轉移54枚。良性淋巴結轉移CDFI圖像表現(xiàn)為:形態(tài)較單一,管腔狹窄,呈條索狀或管狀。惡性淋巴結轉移CDFI圖像表現(xiàn)為:腫塊內部以及周邊顯示點條狀彩色血流信號,且邊界不清、回聲不均或弱回聲、淋巴結血流呈混合型,腫塊內部呈現(xiàn)針尖樣或泥沙樣鈣化。淋巴結血流豐富,呈高速高阻血流。
80例乳腺癌患者經常規(guī)超聲聯(lián)合CDFI檢查檢出69例淋巴結轉移,超聲聯(lián)合CDFI診斷淋巴結轉移的準確率為95.00%,其中良性淋巴結219枚,惡性淋巴結395枚;其中腋窩淋巴結轉移301枚,胸骨旁淋巴結轉移166枚,肺、骨、肝轉移96枚,其他轉移51枚。
80例患者病理活檢檢出乳腺癌71例,以病理活檢結果為金標準,常規(guī)超聲診斷乳腺癌淋巴結病變性質敏感性為88.73%、特異性為77.78%、準確率為87.50%;CDFI診斷乳腺癌淋巴結病變性質敏感性為91.55%、特異性為66.67%、準確率為88.75%。采用配對四表格卡方檢驗計算常規(guī)超聲、CDFI、常規(guī)超聲聯(lián)合CDFI與病理學金標準的一致性得出Kappa值分別為0.515、0.508、0.750,即常規(guī)超聲聯(lián)合CDFI檢查與病理學金標準的一致性較好,見表1,2。
表1 各診斷方法的診斷結果比較
乳腺癌是世界范圍內常見的威脅女性生命安全的惡性疾病,該疾病臨床表現(xiàn)千差萬別,病理特征亦各有不同,大部分腫瘤組織質地較硬,隨著病情惡化,癌細胞會隨著血液轉移至全身,威脅患者生命,早期確診與及時治療是預防乳腺癌淋巴結持續(xù)轉移的關鍵[8]。隨著臨床影像學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醫(yī)學影像技術進入大眾視野,如今超聲與CDFI是診斷或鑒別乳腺疾病最常用的影像檢查手段,也是國內外臨床常用的乳腺疾病輔助診斷技術[9~11],有國外學者將前哨淋巴結活檢與超聲波技術聯(lián)合應用于乳腺癌診斷中可明顯降低假陰性率[12]。常規(guī)超聲目前在臨床利用率較高,且具有易操作、經濟成本低的優(yōu)點,但存在對病灶內部腺體輪廓組織顯示情況欠佳的問題[13,14]。而CDFI操作簡便,無創(chuàng),可反復進行,可清晰顯示乳腺內部腫塊位置、結構、形態(tài)等,但不利于顯示完整圖像,且對于微小病灶或無明顯腫塊部位顯示不佳[15]。兩種方式存在一定互補性,基于此本研究對上述兩種影像學檢查技術聯(lián)合應用的診斷效能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常規(guī)超聲診斷淋巴結轉移的準確率為87.50%、CDFI診斷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的準確率為88.75%、超聲聯(lián)合CDFI診斷淋巴結轉移的準確率為95.00%,且聯(lián)合診斷與病理活檢結果的一致性最高。這說明超聲聯(lián)合CDFI診斷乳腺癌淋巴結轉移準確率較高,淋巴結轉移部位以腋窩、胸骨旁為主,在超聲圖像上可以看到良性淋巴結表現(xiàn)為排列整齊,層次結構清晰;惡性淋巴結轉移表現(xiàn)為不均勻的低回聲團塊,形態(tài)不規(guī)則,凹凸不平[16]。在CDFI圖像上乳腺癌良性淋巴結轉移表現(xiàn)為形態(tài)單一,管腔狹窄。惡性淋巴結轉移表現(xiàn)為:腫塊內部以及周邊顯示點條狀彩色血流信號,呈高速高阻血流;邊界不清,浸潤性生長,回聲分布不均。分析其原因可能為CDFI是一種超聲改良技術,CDFI高頻超聲探頭敏感性較高,圖像分辨率較高,利用高頻彩超顯像圖對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病灶血流信號進行分析并進行血流分級,可有效觀察病灶血供情況,對淺表淋巴結內部結構進行清晰顯示,可反映乳腺內細微結構、病灶大小以及腫瘤邊界,CDFI可測量病灶大小變化,但不能反映腫瘤的變化程度。超聲通過造影劑使乳腺腫瘤組織輻射回聲增強,病灶體積較大時其血流或血管的回聲亦增強,可一定程度上彌補CDFI的缺陷,因此聯(lián)合診斷效能更佳,可減少誤診率,提高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常規(guī)超聲聯(lián)合CDFI檢查在乳腺癌淋巴結轉移診斷中具有良好的診斷價值,聯(lián)合診斷效能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超聲或CDFI檢查單一診斷,可指導淋巴結轉移診療。本研究樣本量有限,可能存在選擇偏倚,存在敏感性偽像,且有關高頻超聲顯像量化在乳腺癌及乳腺癌淋巴轉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值得更進一步研究,今后會擴大樣本量繼續(x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