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陽 秦 勇
①山東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濟南) 250358 E-mail:2021020265@stu.sdnu.edu.cn ②濟南市歷下區(qū)教育和體育局
青少年階段是由兒童向成人角色轉變[1]、身心發(fā)育趨于成熟的關鍵時期[2],青少年的自我意識隨年齡增長而提高[3],且情緒穩(wěn)定性較差[4]。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體教融合、雙減政策以及國民健康規(guī)劃等文件的頒布,特別關注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問題[5]。在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以促進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發(fā)展。有研究發(fā)現教育引導形式不當,極易導致青少年產生各種心理問題[6],在個體早期引導其進行相應的訓練,能發(fā)揮較好的預防作用[7]。因此,研究分析青少年體育鍛煉對同伴關系、體育學習興趣以及學校適應能力的影響,對于增強學生學校適應性,進而實現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體育鍛煉(Physical Exercise)是指根據身體及健康需要,通過采用一定強度、頻率和時間的身體運動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及調節(jié)精神的體育活動[8]。體育鍛煉能改善焦慮[9]、抑郁[10]、沮喪[11]等負面情緒,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與反饋[12],從而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13]。而學校適應能力(School Adaptability)不僅是指青少年在學校中的表現,還包括他們對學校的感覺和態(tài)度,以及參與學?;顒拥某潭萚14],主要包括學校環(huán)境適應、學校學習生活適應、師生、同學關系適應等部分[15]。青少年階段的心理穩(wěn)定性較差[16],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學校適應中焦慮、抑郁以及沮喪等消極情緒,極大概率導致青少年極端想法[17]、問題行為[18]的出現。而體育鍛煉既可以降低青少年的負面情緒[19],也可以滿足青少年的心理需要[20],還可以幫助青少年建立并不斷加強與同伴之間的交流[21]。并且,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也可以幫助青少年主動融入運動圈子,通過運動使個體體驗到運動愉悅感,并加強青少年應對挫折的能力[22],最終增強青少年的社會及學校適應能力[23-24]?;诖?提出假設H1:青少年體育鍛煉可以正向預測學校適應能力。
本研究關于中介機制的關注點之一是青少年同伴關系的中介作用。同伴關系(Peer Relationship)是指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個體之間的一種共同活動及相互協(xié)作的人際關系[25,26]。積極的同伴關系和消極的同伴關系對青少年積極情緒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效果具有顯著性差異,其中積極的同伴關系可有效減少青少年在學習生活中的壓力以及孤獨感、抑郁、焦慮等消極情緒,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而消極的同伴關系則會影響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27]和在學校的學業(yè)表現[28],以及提升抑郁[29]、焦慮[30]等內化問題的風險[31]。此外,有研究發(fā)現同伴關系也可以通過學業(yè)表現[32]、情緒控制能力、抗壓能力等間接影響青少年的校園適應能力[33]。而研究顯示,經常參與體育鍛煉有利于青少年同伴關系的建立并提升友誼質量[34],進而促進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徐陸璐的研究發(fā)現,青少年在空閑時間里進行的體育鍛煉促進了同伴關系的建立和提升,并收獲了良好的情感體驗[35]?;诖?研究提出假設H2:青少年體育鍛煉通過增強同伴關系的中介作用正向預測學校適應能力。
本研究所選取的另一中介變量是青少年體育學習興趣。體育學習興趣(Sports Learning Interest)是指學習者愉悅情感、發(fā)展體育認知、探究并持續(xù)參與運動的一種心理傾向[36],其影響因素包括:學校環(huán)境、家庭氛圍、運動目標、體育知識以及具體的運動項目等[37]。有研究指出,青少年體育鍛煉行為與體育學習興趣互相影響,青少年體育鍛煉行為可以顯著預測體育學習興趣[38]。Perlman 的研究指出青少年在參與體育鍛煉活動后,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會增加,其主要原因是青少年可以將積極的情感體驗和運動愉悅感直接與具體的體育鍛煉活動聯系起來[39]。并且,顏軍通過調查發(fā)現青少年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可以正向預測學校適應能力[40]。青少年的體育學習興趣也與其自我認同、自我認知和同伴關系有著密切的聯系[41]。Domville的研究發(fā)現青少年的同伴關系會對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產生影響,積極的同伴關系有助于青少年體育興趣水平的提升[42]。由此可見,青少年學校適應能力并非是某單一因素作用的結果,在學校生活中,青少年通過體育鍛煉提升與同伴的友誼質量,并與運動愉悅感聯系起來,以逐漸增強體育學習興趣,最終促進了學校適應水平的不斷提升。綜上,研究提出假設H3:青少年體育鍛煉通過增強體育學習興趣的中介作用正向預測學校適應能力;假設H4:同伴關系和體育學習興趣在青少年體育鍛煉和學校適應能力中起鏈式中介作用,模型見圖1。
圖1 模型概念
研究采用整群抽樣法選取濟南市3所小學和中學的小學生和初中生進行問卷調查,針對10~15歲年齡段青少年,選取了小學四、五、六年級和初中一、二、三年級,6個年級總計發(fā)放問卷1832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剩余有效問卷1689份(92.19%)。其中,男生844人,女生845人,小學四、五、六年級分別為237人、332人和330人,初中一、二、三年級分別為229人、302人和259人。并在電子問卷指導語部分詳細說明調查目的、自愿原則等相關事宜。
本研究選用的問卷均來自成熟問卷,僅在原問卷的基礎上根據本研究的調查主題和實驗對象的年齡特點等將個別表述進行適度修改。
體育活動等級量表(Physical Activity Rating Scale,PARS-3),采用日本學者橋本公雄編制,我國學者梁德清[43]修訂的體育活動等級量表,從參加體育鍛煉的強度、時間、頻率3個維度對體育活動等級進行測評,以計算體育鍛煉活動量,計算出的分數越高,表示個體的體育鍛煉活動量越大,此測量問卷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5。
同伴關系量表(Peer Relationship Scale,PRS),根據Asher編制以及張亞莉[44]修訂的學生同伴關系量表,包含歡迎性、排斥性、孤獨性等3 個維度。此量表共計16個條目,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法,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計1~5分,得分越高表明同伴關系越好。反向計分題為:2、4、6、8、9、11、12、13、14、16,此測量問卷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1。
體育學習興趣評價量表(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Interest Evaluation Scale,PELIS),根據汪曉贊[45]編制的中小學生體育學習興趣評價量表,由體育學習消極興趣、體育學習積極興趣、運動參與程度、自主與探究學習、對體育的關注、對體育的認識6個維度組成。采用5點計分,從“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計分,量表的累計得分越高,表明個體的體育學習興趣越高,本研究中該問卷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1。
學校適應能力量表(School Adaptability Scale,SAS),根據崔娜[46]編制的初中生校園適應問卷進行部分調整以適配10~15歲青少年群體的年齡特點,通過常規(guī)適應、課業(yè)適應、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學校態(tài)度共5個維度,對個體的校園適應能力進行測評。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被試的校園適應能力越強,此次測量過程中該測量問卷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4。
將問卷星平臺導出Excel格式的原始數據,使用SPSS 26.0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信度和相關分析,所有數據均采用該軟件處理。通過Pearson相關系數對主要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相關性分析;采用Mplus 8.3進行鏈式中介作用檢驗和Bootstrap分析。通過Bootstrap重復5000次樣本校正,計算中介效應的95%置信區(qū)間(CI),檢驗中介效應的顯著性,95%置信區(qū)間不包括0時,直接、間接或鏈式中介效應被認為是顯著的。
由于本研究數據均來源于主觀性問卷調查,因此需要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采用Harman單因子檢驗法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檢驗結果顯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達到14個,且最大因子方差解釋率為39.846%,低于Podsakoff等提出的40%臨界標準,表明本研究收集的數據不存在顯著的共同方法偏差,符合統(tǒng)計學要求。
通過SPSS 26.0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對主要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學校適應能力與青少年體育鍛煉顯著正相關;同伴關系和體育學習興趣顯著正相關;青少年體育鍛煉活動量與同伴關系和體育學習興趣顯著正相關,即青少年體育鍛煉、同伴關系、體育學習興趣和學校適應能力4個變量之間均存在統(tǒng)計意義上的顯著正相關關系,檢驗結果表明隨著青少年體育鍛煉活動量的增加,同伴關系越好,體育學習興趣水平越高,并且青少年學校適應能力也越強。
表1 各主要變量相關性分析(r)
通過結構方程模型進一步對假設模型進行驗證,在控制性別、年級等因素的情況下,將學校適應能力作為因變量,青少年體育鍛煉作為自變量,同伴關系和體育學習興趣作為中介變量。首先,檢驗青少年體育鍛煉活動對學校適應能力的直接效應,青少年體育鍛煉對學校適應能力的直接影響效應為0.272,總效應占比為50.3%,其Bootstrap95%置信區(qū)間不包含0,表明青少年通過參與體育鍛煉活動促進學校適應能力提升的直接效應顯著,見圖2。
圖2 鏈式中介效應模型
其次,分別檢驗同伴關系和體育學習興趣在青少年體育鍛煉和學校適應能力之間的中介作用(青少年體育鍛煉→同伴關系→學校適應能力;青少年體育鍛煉→體育學習興趣→學校適應能力),同伴關系和體育學習興趣在青少年體育鍛煉對學校適應能力影響中的間接效應分別為0.121、0.096,且其Bootstrap95%置信區(qū)間不包含0,表明同伴關系和體育學習興趣在青少年體育鍛煉對學校適應能力影響中的中介作用均為顯著,青少年通過增加體育鍛煉活動量,以增強同伴關系或提高體育學習興趣,進而促進學校適應能力的提升。最后,檢驗鏈式中介模型是否成立,鏈式中介路徑(青少年體育鍛煉→同伴關系→體育學習興趣→學校適應能力)的間接效應為0.051,效應占比為9.4%,其Bootstrap95%置信區(qū)間不包含0,說明同伴關系→體育學習興趣在青少年體育鍛煉對學校適應能力的影響中起鏈式中介作用,表明青少年通過參與體育鍛煉活動,加強了與同伴的關系,進而提升體育學習興趣水平,最終提高了學校適應能力,見表2。
表2 中介效應檢驗分析
青少年體育鍛煉與學校適應能力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且前者能夠正向預測后者,假設H1得到驗證。相關研究證實,具有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的青少年對自身的身體情況及自尊、成就感等心理水平更加了解[47],且體育鍛煉具有短期的情緒效益,即體育鍛煉后積極與愉悅的情緒體驗會促進個體選擇積極的應對方式,對青少年學校適應也有積極的影響[48]。此外,體育鍛煉、體育競賽等活動中公平競爭、遵守規(guī)則、團結互助、勇于進取以及尊重對手等要求也幫助青少年提升規(guī)則意識、努力意識以及合作意識等[49],并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得到體現。因此,學校教師及家長應重視青少年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的培養(yǎng),通過體育鍛煉有效消解負面情緒,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和學校適應水平的提升。
本研究以青少年同伴關系和體育學習興趣為中介變量,構建了青少年體育鍛煉影響學校適應能力的中介模型。研究結果表明青少年同伴關系在體育鍛煉和學校適應能力之間存在中介作用,驗證了假設H2。體育鍛煉可以正向預測青少年同伴關系[50],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青少年,在運動中處于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會在潛移默化間受到影響,與同伴的交流以及合作逐漸增多,進而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51]。同時,同伴關系可以正向預測學校適應能力,即與同伴關系越好,其學校適應水平越高,也與之前的研究相一致,高質量的同伴關系不僅能降低抑郁、焦慮等風險,避免問題行為的發(fā)生[52],還會幫助青少年更好的適應學校環(huán)境,改善對學校的認知、情感和態(tài)度[53]。
研究發(fā)現,體育學習興趣是體育鍛煉和學校適應能力之間的另一個中介變量,即青少年體育鍛煉可以通過影響體育學習興趣,進而對學校適應能力產生影響,驗證了假設H3。體育鍛煉可以正向預測青少年體育學習興趣,這與以往的研究相一致,青少年在體育鍛煉活動中產生的吸引力和歸屬感會在潛移默化間提升學生積極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54]。同時,青少年體育學習興趣可以正向預測學校適應能力。研究發(fā)現,青少年體育學習興趣可以激發(fā)他們在體育活動中的積極情緒,在參與體育活動時更容易與同伴產生良好的關系[55],而良好的同伴關系可以促進學生的學校適應[56]。因此,青少年需要了解自己的特點和興趣愛好,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建立恰當的同伴關系,以提升學校適應水平。
研究證明,同伴關系和體育學習興趣在體育鍛煉與學校適應能力之間發(fā)揮鏈式中介作用,即青少年體育鍛煉通過影響同伴關系,進而影響體育學習興趣,以最終對學校適應能力產生影響,假設H4得到驗證。其中,同伴關系可以正向預測青少年體育學習興趣,即同伴關系越好,青少年體育學習的興趣越高,相關研究也發(fā)現,父母、老師和同伴的支持,對青少年參與生活中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起促進作用[57]。此外,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等相關因素也會影響到學生參與學校體育活動的積極興趣[58]。綜上,通過文獻回顧以及實證研究發(fā)現同伴關系和體育學習興趣的鏈式中介作用是可行的,即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青少年,其同伴關系及友誼質量更高,進而促進其體育學習興趣的提升,最終學校適應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青少年體育鍛煉活動的組織中,不僅要注重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還應促進體育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從而有效提高青少年學校適應水平。
本研究通過構建鏈式中介模型,深入分析了青少年體育鍛煉對學校適應能力的影響機制,為促進青少年體育鍛煉、參與同伴交流以及提升體育學習興趣及學校適應能力提供參考。研究發(fā)現:青少年體育鍛煉可以直接影響學校適應能力,并且,既可以通過同伴關系和體育學習興趣的中介作用,也可以通過二者的鏈式中介作用預測青少年的學校適應能力。在結合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分析了提升青少年學校適應能力的啟示。首先,學校、教師及家長應重視青少年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的培養(yǎng),通過體育鍛煉有效消解負面情緒,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和學校適應水平的提升。其次,在實際教學以及體育活動中,應強調重視遵守規(guī)則、尊重對手、公平競爭以及積極進取的重要性,以培養(yǎng)青少年規(guī)則意識、努力意識以及合作意識。最后,還應加強學校體育運動設施的供給保障、為青少年課外體育活動提供專業(yè)指導及構建科學的組織管理機制、健全學校體育運動安全保障機制、出臺相關政策以促進青少年在學校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開展體育活動鍛煉的個性化、多樣化、科學化發(fā)展。
本研究選取了10~15歲青少年群體,客觀分析了青少年體育鍛煉對學校適應能力的影響機制,以及同伴關系與體育學習興趣的單獨中介以及鏈式中介作用。但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進一步完善:①受限于疫情及相關條件影響,研究僅選取10~15歲年齡段的青少年,并沒有提升調查的覆蓋范圍,應充分考慮各學段青少年的發(fā)展狀況;②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橫向數據較少,由于青少年學校適應能力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同伴關系與體育學習興趣的中介作用之外,仍需關注個體人格特質、體育鍛煉環(huán)境等相關變量的影響作用;③缺少縱向研究和追蹤調查設計,后續(xù)研究可以將橫向與縱向研究相結合,進一步解釋變量間的因果關系等,以豐富青少年體育鍛煉對學校適應能力影響機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