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玉芬,廖光晶,王素賢,華 媚,王春梅,涂福平,張華香,陳麗英
贛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1.腫瘤科;2.血管外科;3.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江西贛州 341000
結直腸癌作為臨床常見、高發(fā)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集中于結腸的乙狀結腸、直腸下段發(fā)病,好發(fā)于>50歲人群,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腹脹、腹痛、乏力等,發(fā)病率、病死率居高不下,預后較差。放療作為惡性腫瘤治療中的常用手段,通過對惡性腫瘤進行照射,利用放射線的能量將惡性腫瘤殺滅或固定惡性腫瘤蛋白質,進而促使惡性腫瘤細胞縮小、消失[1-2]。若短期內接受大劑量放射線或放療累積量過大,則會使周圍組織發(fā)生急、慢性損傷,導致結直腸癌放射性皮炎等多種并發(fā)癥,影響治療順利進行,甚至被迫中斷,降低療效[3-5]。因此,需積極采取措施預防或減少放射性皮炎的發(fā)生,提高放療安全性與有效性。水膠體敷料可保持傷口濕潤性,為創(chuàng)面創(chuàng)造一個低氧、微酸的環(huán)境,與傳統(tǒng)敷料相比具有更強的吸收滲液的能力,加速傷口愈合。貝復新作為一種多功能細胞生長因子,可很好地促進胚層細胞修復再生,且使用方便,患者僅需在清理創(chuàng)面后將藥膏涂抹在上面即可,目前已在急/慢性潰瘍、創(chuàng)傷等多種疾病治療中得到較好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68例結直腸癌放射性皮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水膠體敷料聯(lián)合貝復新對其干預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68例結直腸癌放射性皮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電腦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4例。對照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20~70歲,平均(44.96±3.38)歲。觀察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20~70歲,平均(46.31±4.0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2)年齡20~70歲;(3)病歷資料與門診檔案真實且齊全。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全身嚴重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2)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器質性疾病的患者;(3)患有精神疾病或處于昏迷狀態(tài),難以配合醫(yī)護人員溝通的患者;(4)中途退出本研究的患者。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使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洗創(chuàng)面,清除壞死組織,局部外用濕潤燒傷膏,每日2次。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結直腸癌放射性皮炎的發(fā)病原因、治療方案、注意事項等,給予體位指導、飲食干預和疼痛護理。觀察組實施水膠體敷料聯(lián)合貝復新干預,依據(jù)患者放射性皮炎分級程度開展個性化處理,Ⅰ級患者使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洗患處,用紙巾輕輕拍干,將水膠體透明貼裁剪成與炎癥反應部位大小、形狀一致的尺寸,貼敷于患處,注意貼合緊密,避免滲漏,貼好后將患處與水膠體透明貼之間的縫隙處涂上防漏膏,使用濕潤棉簽抹平;Ⅱ級患者同樣清洗、干燥處理后,局部涂抹貝復新,待皮膚完全吸收后,再取水膠體透明貼貼敷于患處,吸收滲液,減輕炎癥反應刺激;Ⅲ級患者在有效處理傷口的基礎上,使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洗患處皮膚,待干后再用貝復新涂抹于患處,待皮膚吸收后,使用水膠體潰瘍貼貼敷于患處皮膚,吸收滲液,減輕患者痛苦。
1.3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顯效:干預后12 h內創(chuàng)面痛癢、紅腫消失,2~3 d創(chuàng)面皮膚顏色、光滑度接近周圍正常皮膚組織,可正常接受放療;有效:干預后7~12 d癥狀基本消失,結痂,放療間斷性進行并順利完成;無效:干預后15 d癥狀仍無明顯好轉,放療被迫中止,需借助其他手段完成。(2)癥狀評分。分別考慮患者干預后15 d主觀(瘙癢、疼痛、干燥、灼熱等)與客觀(紅斑、表皮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等)癥狀,每項0~3分,總分為0~33分,總分越高表明病變程度越重。(3)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包括起效時間、平均治愈時間和平均維護次數(shù)。(4)生活質量。采用簡明健康狀況調查量表(SF-36)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該量表包括生理功能(PF,0~100分)、生理職能(RP,0~100分)、活力(VT,0~100分)、社區(qū)功能(SF,0~100分)、情感職能(RE,0~100分)、精神健康(MH,0~100分)、軀體疼痛(BP,0~100分)、總體健康(CH,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97.06%)明顯高于對照組(82.3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81,P=0.046)。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后15 d癥狀評分均明顯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癥狀評分比較分)
2.3兩組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平均維護次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起效時間及平均治愈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比較
2.4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結直腸癌作為臨床上并不罕見的疾病,占全部惡性腫瘤的9.8%左右,與飲食、慢性炎癥反應、息肉、遺傳等諸多因素相關。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低纖維飲食及久坐不動的生活習慣愈發(fā)普遍,結直腸癌發(fā)病率逐年攀升,關于其治療理念也從單純追求根治性切除、降低病死率向治愈疾病、保全功能、改善生活質量轉型[6]。手術已不再是單一治療手段,放化療、新輔助治療逐漸占據(jù)重要地位,可改善患者預后。但放療中放射線具有的高能量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損傷大量正常細胞,尤其是較為活躍的細胞,導致皮膚損傷。結直腸癌患者多在放療2~3周后出現(xiàn)放射性皮炎,表現(xiàn)出肛門墜脹、疼痛等,行動受限[7]。由于結直腸癌生理位置較為特殊,患者往往苦不堪言,特別是在進入睡眠狀態(tài)后,極有可能由于瘙癢難忍不自覺地抓破皮膚,導致皮膚破潰、滲液、感染,需要敷料換藥,嚴重者甚至會被迫中斷治療,降低癌癥的可控性。據(jù)文獻報道,結直腸癌放療患者皮膚損傷率高達91.4%,因損傷嚴重被迫中斷治療者占58.1%,而放療的療程每延長1 d,局部控制率則會下降1%~3%[8-11]。因此,積極探索結直腸癌放射性皮炎安全、有效的治療或護理方案十分必要。
貝復新又稱為重組牛堿性生長因子凝膠,因其重組牛堿性生長因子具有趨向活性,能夠刺激血管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增生并向創(chuàng)面移動,增加肉芽組織新生毛細血管數(shù)量,改善組織血供,促進各階段皮膚損傷修復;同時,還可通過調控膠原合成、分泌和更新,加大膠原合成量,修復組織結構與強度,且不良反應少,目前,已成為放射性皮炎治療的熱點[12]。水凝膠敷料作為一種新型傷口敷料,包含羧甲基纖維素鈉顆粒、海藻酸鈣等活性成分,均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自黏性和滲透性,允許氧氣、水分滲入皮膚,與傷口滲液接觸后可膨脹12倍,緊密地黏附在創(chuàng)面,形成一個有利于創(chuàng)面愈合的密閉、酸性、濕性環(huán)境,且此材料中含有的內源性酶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可促進創(chuàng)面清創(chuàng)自溶,避免二次感染,對人體皮膚起到良好的濕潤、清潔、干燥作用,提高患者舒適度,減輕放療帶來的恐懼感與不適感[13-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97.06%)明顯高于對照組(82.3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15 d癥狀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水膠體敷料聯(lián)合貝復新干預可明顯減輕創(chuàng)面瘙癢癥狀,效果確切。經(jīng)分析:貝復新作為一種多功能細胞生長因子,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通過加快多種細胞增殖、表皮細胞新陳代謝促進膠原形成,以實現(xiàn)皮膚屏障修復,提高皮膚耐受性的目的[16]。水膠體敷料依據(jù)濕潤傷口愈合理論研制而成,能夠加速傷口自溶性清創(chuàng),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再上皮化,減少痂皮形成,減輕創(chuàng)面損傷及疼痛。同時,形成的一層物理性保護膜還可有效阻止微生物侵入,保持局部的低氧環(huán)境,抑制細菌生長,降低傷口感染率,減輕炎癥反應[17-19]。水膠體敷料與貝復新聯(lián)合應用時,貝復新通過水膠體敷料獨有的吸收能力及通透性,更好、更緊密地黏附于創(chuàng)面,更加有效地發(fā)揮其作用特點,增強療效,加速創(chuàng)面愈合,也減輕了醫(yī)護人員反復換藥的工作負擔[2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平均維護次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起效時間及治愈時間均顯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水膠體敷料聯(lián)合貝復新干預可有效減輕創(chuàng)面炎癥反應,促進創(chuàng)面早日愈合。水膠體敷料和貝復新均具有價格便宜、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可減輕日常排便對肛門的機械性、化學性刺激,避免肛周潰瘍、濕疹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患者皮膚適應度良好,確保放療周期順利進行,為患者提供了安全、經(jīng)濟的治療手段。
綜上所述,在結直腸癌放射性皮炎患者中應用水膠體敷料聯(lián)合貝復新進行早期干預,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