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2021年年底,我們單位招錄了三位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其中就有《潮汐》的作者郭康鑫。小伙子師專畢業(yè),身材微胖,戴一副眼鏡,和誰都是彬彬有禮的樣子。有同事告訴我,康鑫是因為喜歡寫作才選擇來文聯(lián)的。我忙喊他到辦公室聊天,他坐到沙發(fā)上神色忐忑,躊躇不安。那是在冬日的傍晚時分,我恍惚看到他鏡片后面閃爍著一片溫暖而潮濕的亮光。
我問康鑫有什么題材想寫,他談到了家事,談到了成長經(jīng)歷,包括他對人生世事的體悟。我鼓勵他把討論過的題材寫出來,他在春節(jié)假日幾乎用一天時間便完成了那篇題為《四分之三圓》的短篇小說。正如小說的題目,他的處女作寫的是人生的不完滿。作為小說中的敘事者,作品中那位孤獨的少年目睹了一個鮮活的生命如何被囚禁起來,生命的火光如何黯淡下去,目睹了骨肉親情如何在世俗的紛爭中一點一點被撕裂。盡管對康鑫已有所了解,讀罷作品后我還是被小伙子的文學才華驚到了。無論是文字的質(zhì)感和靈動,敘事的從容不迫,還是他對生命價值的追問,都讓我對他的未來滿懷期待。從一開始寫小說,他就走在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此后我和康鑫時不時會聊聊讀書和寫作。他喜歡古典詩詞,外國作家的經(jīng)典作品也讀過不少,我推薦他看過幾本書。我并沒有催促他寫,內(nèi)心深處卻急迫地希望他有更好的作品問世。問題在于康鑫也被生活困擾著,上班之余他需要準備考試,以期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他體檢時查出甲狀腺結(jié)節(jié),跑了幾家醫(yī)院檢查,最終還是做了一場手術(shù)……日常我接觸過一些青年才俊,他們像康鑫一樣有著令人驚艷的文學才華卻沒有能堅持寫下去,將才情和理想淹沒在了滾滾紅塵中。處理來稿時想到那些朝氣蓬勃的面孔,內(nèi)心難免有一些凄涼。但康鑫沒有讓我失望,2023年春節(jié)前后,他又寫出了這篇題為《潮汐》的小說,讀罷作品后我一下子便踏實了。
《潮汐》關(guān)注的是年輕一代的精神困局和心理危機。小說中那個叫許變變的女孩,因為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和成長道路上的挫敗感遭遇了“情感障礙”,陷入孤獨甚至絕望的深淵。小說情節(jié)并不復雜,以主人公尋醫(yī)問診為主線,在精微細致的敘述中傳遞出讓人難以釋懷的焦慮和感傷。尤其小說結(jié)尾處,當許變變的母親“窮盡任何蛛絲馬跡來了解自己的女兒”時卻得非所愿,焦慮、感傷和迷茫轉(zhuǎn)移到了這位母親身上,母女間這種巨大的隔閡讓我們心生感喟的同時,也不得不發(fā)出追問,不得不反思和反省我們在泥沙俱下的生活中感染和累積的隱疾。
與處女作《四分之三圓》相比,《潮汐》中相對直白的抒情和議論沒有了,康鑫對小說的整體把控能力明顯增強,敘事也更加成熟穩(wěn)健。如果說《四分之三圓》只是展示了文學才情的話,《潮汐》已然可以看出康鑫的寫作抱負。康鑫性情文雅,辦事周到細致,每每與他聊天時總是能感受到他對文學的赤誠,感受到年輕人身上難能可貴的理想主義色彩。我自然相信康鑫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會堅定地走下去,寫出屬于他自己的小說,贏得屬于他自己的未來。
【作者簡介】楊鳳喜,供職于晉中市文聯(lián),著有中短篇小說集多部,在文學期刊發(fā)表中短篇小說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