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弘妍 于 麗*
煙臺市芝罘區(qū)煙臺肺科醫(yī)院 山東 煙臺 264000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以感知覺障礙、情感和行為異常為典型癥狀的精神疾病,絕大多數(shù)患者的發(fā)病年齡15~25 歲,首次發(fā)病1~2 年內(nèi)若未及時行有效治療,再次發(fā)病后需長期維持治療[1]。精神分裂癥基礎治療方式為抗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但是結合該病病因,失業(yè)、失戀或遭受身體、性、情感虐待后可誘發(fā)該病,由此可見,藥物治療為該病治療的基石,在藥物治療基礎上應關注患者心理情況,部分醫(yī)學研究者提出認知行為治療技術結合心理護理可以提升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但相關研究資料少[2]。本次研究比較本院2021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70 例康復期分別行常規(guī)護理,以及認知行為治療技術結合心理護理精神分裂癥患者預后效果。
選取2021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本院收治的70 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是否應用認知行為治療技術結合心理護理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5 例:常規(guī)護理)與實驗組(35例:認知行為治療技術結合心理護理)。實驗組中男18 例、女17 例,年齡18~23 歲、平均年齡(21.61±1.42)歲。對照組中男19 例、女16 例,年齡17~22 歲、平均年齡(21.58±1.39)歲。兩組采取不同護理模式。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既往因感知覺障礙、思維障礙、情感障礙入院,結合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測定均確診精神分裂癥且持續(xù)接受規(guī)范抗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1~3 個月,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已平穩(wěn)過渡至康復期。②不同護理模式實施前患者及其家屬均表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排除合并言語交流障礙患者。②排除合并其他精神疾病患者。③排除行為異?;颊摺"芘懦芯恐型臼гL患者。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指導患者規(guī)律服用抗精神分裂藥物,并落實自我病情監(jiān)測,調(diào)整個人生活作息,晚10 點準時入睡,營造舒適睡眠環(huán)境,保證每日睡眠時間在8h 左右。此外,患者應戒煙戒酒,均衡膳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量。
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行認知行為治療技術結合心理護理。①知識宣傳,結合疾病量表結果使患者意識到自身疾病病態(tài)表現(xiàn),結合疾病健康宣傳材料完善患者對精神分裂癥病因病機、臨床癥狀、治療預后等知識,使患者意識到治療病程長,并通過分享預后良好案例,減輕其心理壓力及精神負擔。②心理干預,了解患者興趣愛好以及生活習慣,進而分析環(huán)境影響因素,明確患者內(nèi)心壓力來源,對患者個人經(jīng)歷表示同情,消除對護理干預的抵觸情緒,并針對問題提供建設性意見,糾正患者極端、錯誤思想。③規(guī)范個人行為,構建生活情景,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角色扮演,模擬生活情景,通過角色扮演以提升患者社交技能,引導患者由事物表面,看至事物本質(zhì),提升其對事物的認知,同時采取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問題。④日常生活干預:對于有長期吸煙、飲酒史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向患者介紹長期吸煙、飲酒對疾病轉(zhuǎn)歸造成的影響,請患者戒煙戒酒。此外,請患者調(diào)整日常飲食習慣,以低碳水化合物、無麩質(zhì)飲食為主,同時請家屬對患者日常生活行為進行監(jiān)督,確?;颊叱掷m(xù)落實健康生活方式。
實驗組患者護理后,PANSS 量表中各分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見表2。
(1)通過對建庫后下游減水河段的模擬,基于減水河段水動力的變化和灌區(qū)污染物的排入分析,確定了翁結水庫的最佳下泄水量,在此水量的基礎上可確保下游減水河段水環(huán)境質(zhì)量在可接受的范圍內(nèi)。
“酒局圈”不是只有“差不多”的官員才能進“圈”嗎?也不盡然。不少這樣的定期聚會,多有一個“企業(yè)家”參加,通常由他張羅、靠他買單。令計劃的“西山會”,說是門檻很高,只有晉籍的高官才能進去,但并不例外的是有一個商人深入其中,由他供吃供喝供地盤,還由他塞“出場費”“車馬費”。而呂錫文家的“紅酒會”,冠蓋云集之外,不也有幾個老板往來“圈”中,當“錢包”作“皮夾子”嗎?這樣說來,“酒局圈”還有著官商勾連的特效呢!
對于航道內(nèi)船舶連續(xù)減速現(xiàn)象,結合第1.2節(jié)的分析,當航道內(nèi)出現(xiàn)明顯的減速連鎖效應時,航道通航能力受到的影響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航道長度9 n mile、船舶到達率2.5艘/h、船舶速度標準差1.8為航道保持正常通航狀態(tài)的臨界值。航道長度為航道固有屬性,而船舶到達率及船舶速度差異性是基本可控的,據(jù)此可對航道內(nèi)船舶交通進行一定控制,保障航道通航能力。
實驗組患者護理后,PA-NAS 量表中正性情緒因子評分高于對照組,PA-NAS 量表中負性情緒因子低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s)
組別 例數(shù) PLI t 值 P 值 SBI t 值 P 值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 35 17.45±1.43 44.51±3.31 15.753 <0.05 41.02±1.54 13.54±0.14 15.346 <0.05對照組 35 17.49±1.41 39.39±3.35 14.741 <0.05 41.08±1.48 28.71±0.11 14.816 <0.05 t 值 1.749 15.779 — — 1.418 17.359 ——P 值 >0.05 <0.05 — — >0.05 <0.05 — —
企業(yè)外宣從本質(zhì)上來講屬于傳播行為,因而企業(yè)外宣文本的翻譯問題可以納入傳播學的范疇內(nèi)展開研究。本文從傳播學理論出發(fā),探討企業(yè)外宣翻譯如何確保信息傳播的信度和效度。從傳播學的視角看,企業(yè)外宣翻譯應該有所為,亦應當有所不為。有所為是指,在文本處理中,尤其是在詞匯和句式的選擇上,采用歸化策略,盡可能照顧西方受眾的思維特點和閱讀習慣。有所不為是指,在文化層面不要求全然反映源語的文化元素,而應該努力避免文化誤讀,盡可能地實現(xiàn)信息的傳遞,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偠灾髽I(yè)外宣翻譯應確保語言的動態(tài)對等,追求不同文化間的審美共鳴和心理認同。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精神分裂癥狀(±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精神分裂癥狀(±s)
注:“*”組內(nèi)護理前后P <0.05。
組別 例數(shù) 陰性量表(分) 陽性量表(分) 一般精神病性量表(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 35 20.94±3.11 14.43±1.76* 19.65±2.31 10.65±0.86* 70.85±3.74 21.62±1.45*對照組 35 20.99±3.07 18.93±1.72* 19.69±2.28 14.38±0.82* 70.82±3.71 47.15±1.49*t 值 1.927 18.394 1.296 18.626 1.307 17.549 P 值 0.263 0.001 0.275 0.001 0.287 0.001
實驗組患者護理后,SQLS 量表中各分量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見表4。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認知功能、社會功能(±s)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認知功能、社會功能(±s)
組別 例數(shù) RBANS 量表(分) t 值 P 值 SDSS 量表(分) t 值 P 值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 35 216.41±18.48 305.41±8.32 12.613 <0.05 11.22±1.15 3.29±0.11 19.325 <0.05對照組 35 216.46±18.43 270.53±8.37 12.076 <0.05 11.26±1.16 6.73±0.14 17.626 <0.05 t 值 0.264 12.705 — — 1.612 17.149 ——P 值 >0.05 <0.05 — — >0.05 <0.05 — —
實驗組患者護理后,RBANS 量表評分以及SDSS 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3。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精神分裂癥狀、認知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生活質(zhì)量,正性與負性情緒量表(PA-NAS)評分共20 項條目,各項條目均采取5 分制正向積分制,PA-NAS 量表中正性情緒因子(10~50 分)與負性情緒因子(10~50 分),評分高低與其反映的情緒輕重成正比。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包括陰性量表(7~49 分)、陽性量表(7~49 分)以及一般精神病性量表(16~112 分),評分高低與其癥狀嚴重程度成正比。心理狀態(tài)評定量表(RBANS)總分(0~321 分)高低與認知功能高低成正比。社會功能缺陷篩查量表(SDSS)總分(0~20 分)高低與社會功能缺陷嚴重程度成正比。精神分裂癥生活質(zhì)量量表(SQLS)心理社會量表(0~100 分)、動力和精力量表(0~100 分)、癥狀和副作用量表(0~100 分),評分高低與生活質(zhì)量優(yōu)劣成正比。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zhì)量(±s)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zhì)量(±s)
注:*代表與治療前相比,P <0.05。
組別 例數(shù) 心理社會量表(分) 動力和精力量表(分) 癥狀和副作用量表(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 35 65.17±1.15 85.58±1.47* 62.81±1.14 83.87±3.16* 61.81±3.48 84.08±3.39*對照組 35 65.14±1.11 76.31±1.43* 62.83±1.17 70.57±3.12* 61.85±3.31 74.52±3.41*t 值 1.647 18.357 1.628 18.137 1.651 18.204 P 值 0.165 0.001 0.128 0.001 0,161 0.001
精神分裂癥患者多在青壯年階段首次發(fā)病,常規(guī)護理主要內(nèi)容為敦促患者遵循醫(yī)囑用藥,忽視環(huán)境因素對病患的預后影響,絕大多數(shù)精神分裂癥患者發(fā)病前受過精神創(chuàng)傷或經(jīng)歷過重大生活事件,盡管患者在接受規(guī)范化抗精神分裂藥物治療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康復期仍需繼續(xù)治療以鞏固其臨床療效[3]??祻推诰穹至寻Y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中心理負擔較重,在其負面心理作用下易對相關診療護理干預的有效性產(chǎn)生懷疑,該負面心理若未及時糾正可影響患者正常社交,不利于病情控制[4-5]。認知行為治療技術通過為患者提供相關疾病知識,使其以科學且客觀的觀點看待自身疾病,并合理預判自身疾病預后效果,認知行為治療技術聯(lián)合心理護理過程中,關注到患者個人情感需求[6]。
此外,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心理社會支持,消除患者對醫(yī)療衛(wèi)生護理干預的抗拒,幫助患者適應康復期相關護理措施,通過構建情景的方式,提高患者社交能力,促使患者掌握正常溝通技巧[7]。酒精可加劇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問題,還可能與抗精神藥物產(chǎn)生不良反應,同時高鹽高脂飲食亦可影響患者健康,因此,應對患者既往不良生活方式進行糾正,使患者認知健康生活方式,日常飲食盡量攝入低碳水化合物、無麩質(zhì)飲食,同時請患者家屬對患者日常生活行為進行監(jiān)督。
此外,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后心理狀態(tài)、社會功能、生活質(zhì)量,以及認知能力均顯著提升且優(yōu)于護理后對照組。
綜上所述,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行為治療技術結合心理護理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