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豪 陳珂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郭明(中)在牛河梁遺址第一地點向《中國報道》記者介紹一處待發(fā)掘的臺基址。攝影/ 滕妍妍
“紅山文化壇廟冢,中華文明一象征”。紅山文化在中國文明起源和早期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歷經1500年,紅山文化創(chuàng)造出許多輝煌,形成了中華早期文明。穿過歷史厚厚的煙云,通過考古發(fā)掘、文物展陳和學術研究,我們對紅山文化有了大概的了解,紅山先民的精神世界及生活狀態(tài)逐漸清晰生動起來。但對于紅山文化,未知遠遠大于已知,還有更多的秘密等待我們探尋。
紅山文化,尤其是牛河梁遺址發(fā)現以來,其豐富多彩的考古內容引起許多與古史傳說的聯想。例如牛河梁遺址第一地點女神廟發(fā)現黃土塑造的女神像,很多人就聯想到女媧氏“摶黃土做人”的故事,還將牛河梁遺址第十三地點的“金字塔”頂端煉銅遺址相聯系,可以對應上“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譽院長郭大順認為,在諸多聯想中,以證明五帝時代前期諸代表人物如黃帝族在北方活動記載的可信性最為緊要。關于五帝時代前期代表人物的活動地域,一般限于從中原地區(qū)尋找。不過老一輩史學家已注意到古史記載黃帝族的活動多與北方地區(qū)有關,如黃帝族非定居農業(yè)的“往來遷徙無常處”習俗,黃帝與炎帝、蚩尤戰(zhàn)于華北平原北部的涿鹿之野,以及周初封黃帝之后于燕山腳下的薊等。
郭大順表示,紅山文化的考古新發(fā)現正為此提供越來越多的考古學證據,紅山文化與仰韶文化北南交匯導致紅山文化在精神領域的眾多創(chuàng)造成為中國禮制的重要源頭。郭大順告訴《中國報道》記者,紅山文化中有發(fā)達的熊崇拜,紅山玉器中“玉熊龍”,女神廟和積石冢都發(fā)現熊骨,與黃帝集團“有熊氏”或有關聯。如果將5000年前的中華大地的文明火花比喻為滿天星斗,那么分布于西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束。所以蘇秉琦先生說:“黃帝時代的活動中心,只有紅山文化的時空框架可以與之相應?!?/p>
現代科學似乎也可以對此印證。復旦大學通過對中國人群父系Y染色體譜系研究發(fā)現,Y染色體Oγ-F11、Oβ-F46、Oα-F5三大個人節(jié)點出現了迅速擴張,在數代內這三人分別產生上千后代,其直系后裔在現代中國人中超過40%,成為中國人的超級遺傳祖先。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輝表示,通過檢測牛河梁遺址第五地點Z1M1大墓墓主遺骸DNA,發(fā)現其為Oα譜系的源頭。該墓陪葬有玉璧、勾云形玉佩、斜口筒形玉器、玉箍、玉鐲,墓主雙手握玉龜,曾引起轟動?!斑@一遺址開始于紅山文化的鼎盛期,出現大量龍鳳玉雕,與傳說中的‘軒轅黃帝高度吻合”。
在紅山文化玉器沒有被正式識別出來以前,長時間被誤認為是商玉。這是因為紅山古玉與商代玉器在雕刻手法和造型風格等方面存在著許多驚人的一致性。商代對于巫術和祭祀極為重視,這也與紅山文化一脈相承。很多學者認為,地處北方的紅山文化是先商文化源頭之一。
其實早在上世紀30年代,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就寫下了《夷夏東西說》,提出了商族發(fā)跡于東北、建業(yè)于渤海與古兗州的觀點。這一觀點有古籍史料做支撐,戰(zhàn)國時期《荀子·成相篇》中說:“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遷于商?!币簿褪钦f,商人的父系始祖“契”出生于砥石;先秦史籍《世本·居篇》也記載:“契居亳,昭明居砥石?!蹦敲?,“砥石”是哪里呢?《淮南子·墬形訓》說:“遼出砥石?!薄端涀ⅰ芬舱f:“遼水,亦言出砥石山?!表剖沁|河的發(fā)源地。
上世紀80年代,干志耿、李殿福、陳連開等學者先后發(fā)表了《商先起源于幽燕說》和《商先起源于幽燕說的再考察》,論證商先起源于幽燕地區(qū)。上世紀90年代,陸思賢發(fā)表了《商民族祖源的神話考古學研究》一文,通過對商族進行神話學和考古學的考察,認為紅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先民與商族的祖源最為密切。郭大順也持這一觀點。
2022 年10 月9 日,遼寧朝陽東山嘴遺址航拍。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紅山文化與先商文化時間上還不能直接銜接上。商文化的起源很復雜,殷墟只是商文化的一個集中代表,還不能作為其完全代表,所以,雖然紅山文化與殷墟出土文物的關聯有據可尋,但其與商文化是否有直接關系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現有考古發(fā)掘表明,牛河梁遺址是單獨祭祀之所。按常理推測,如此巨大的祭祀場所,附近應當有與之匹配的大型居住類遺址。但紅山文化遺址中至今還未發(fā)現相匹配的居住場所。
2022年6月,在距離牛河梁遺址6.5公里的上朝陽溝遺址,考古工作人員在勘探大約10萬平方米的區(qū)域后,發(fā)現了27座“房址”,它們的平面近似“凸”字形,為直壁、平底的半地穴式房屋,建有長門道。
這里會不會就是大型聚落址?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牛河梁遺址考古發(fā)掘項目負責人之一郭明告訴《中國報道》記者,有些陶片顯示和居住有關,但由于還未全面考古發(fā)掘,目前還不能下定論。事實上,要找到一個和牛河梁遺址50多平方公里規(guī)模相匹配的居住區(qū)并非易事——這幾乎能類比一個縣城的大小。“遼西地區(qū)土層淺,有可能當時有房子,這么多年由于耕地或其他原因,又不復存在或變得分散,發(fā)掘難度加大。房子密度如果沒有那么大,居住區(qū)的規(guī)模仍然是受限的?!?p>
上圖:商代婦好墓出土的虺形玉玦,虺的本意是小龍。這件虺形玉玦非常類似紅山文化的玉龍,特點都是口扁、圓鼓眼、尾粗短。下圖:商代婦好墓出土的蜷體玉龍,承襲了紅山文化玉龍的造型傳統,但風格有商代明顯特征,其雙角后伏,呈現闊嘴、“臣”字形眼、卷尾的形態(tài)。攝影/ 滕妍妍
郭明說,一個思路是先調查,如果通過陶片的分布發(fā)現有居住跡象,接著再做勘探??碧揭矔龅诫y題。首先不好判斷遺跡的性質,因為都是山地,“打都打不下去”,石頭和基巖難以分辨。另外,房子如果住了幾十年后沒有再被使用,里外堆積的差異就不如中原地區(qū)明顯,需要有足夠經驗的人進行判斷。
“在牛河梁還沒有發(fā)現很明確的世俗生活的痕跡,這方面顯得比較弱?!惫髡J為,這里出土物的同質性比較強——要么是墓地,要么是祭祀禮儀遺存,且規(guī)模大、工藝水準高,這些都指向,牛河梁在當時可能單純是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在郭大順看來,紅山文化有自己的特點。遠古時代的東北地區(qū)植被繁茂、河網密布,通過人骨分析、同位素分析等發(fā)現,紅山人以食用野外采集和打獵所得為主,這不同于中原地區(qū)的黍作農業(yè)定居方式。漁獵文化的優(yōu)勢,如依賴、尊重、敬畏自然,因活動面大而能與相鄰部族頻繁交流等,使紅山文化具有特殊性。
“一般的祭祀是家庭祭祀,氏族祭祀會有一個大房子,其他的就更高級一些?!迸:恿杭漓胫行木烤苟啻蠓秶空麄€紅山文化是否還有另外一個祭祀中心?附近是不是有生活區(qū),就像一個有宮殿的城那樣?這些公眾關心的問題,郭大順也沒有答案,他希望后續(xù)的考古發(fā)掘工作能給人帶來驚喜。
處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玉器制作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玉器為什么會成為“神器”?紅山先民從哪兒獲得玉石原料?那些工序復雜的精美玉器是如何加工出來的?
遼寧省博物館研究館員周曉晶對紅山玉器有深入研究?!澳菚r候人們認為玉器最能象征力量,就像現在的高科技。”她告訴《中國報道》記者,玉器最后的使用者,是掌握神權、政權或軍權的人。
牛河梁遺址第二地點祭壇立石。(資料圖)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牛河梁工作站發(fā)掘的待修復的紅山文化筒形陶器殘片。 攝影/ 滕妍妍
通過與岫巖一帶玉石產出類型、地質背景、開發(fā)使用、地質組成等方面進行研究比較,專家得出“紅山文化玉料主要出自岫巖”的結論。但牛河梁與岫巖兩地之間有一定距離,中間有遼河相隔,獲得玉料也不容易。還有一部分玉料,可能來自現在俄羅斯貝加爾湖周圍。
從出土玉器的工藝痕跡看,周曉晶認為,諸如勾云形器可能已經使用砣具,且它上面紅山文化特有的瓦溝紋需用專門工具反復打磨,玉鳳用到了片狀的切割工具,玉鐲則可能用到比較大的管鉆。
但至今還沒能發(fā)現制玉的作坊。在郭明看來,陶器不利于長途運輸,且相對工藝“不那么復雜”,所以基本就地制作。而玉器需要玉料采集、運輸、加工,牛河梁是玉器生產鏈條上的“終端”,這之前的“環(huán)節(jié)”還沒有發(fā)現。至于從被制作出來到進入墓葬的中間這段時間,玉器在什么場合使用、使用方式如何,更不得而知了。
責任編輯: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