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旭
(鳳城市農業(yè)農村發(fā)展服務中心,遼寧 鳳城 118100)
受青島嘉禾豐肥業(yè)有限公司委托,按照農業(yè)部《肥料登記管理辦法》《肥料效應鑒定田間試驗技術規(guī)程》和《微生物肥料田間試驗技術規(guī)程和肥效評價指南》(NY/T1536—2007)的要求,在番茄上施用本公司生產的微生物菌劑對其生長發(fā)育、產量的影響,為該肥料的登記和推廣提供依據。
試驗時間:2 0 2 1 年7 月至2022年5月。試驗于2021年7月22日育苗,10月4日移栽,2022年5月1日收獲完畢。試驗地點:鳳城市藍旗鎮(zhèn)藍旗村。經度:123.78516099,緯度:40.08843225,海拔高度21米。
土壤類型為草甸土,試驗田地勢平坦,肥力均勻一致,排灌條件較好,肥力中上等。前茬作物為小白菜,畝產1700公斤,每畝基施優(yōu)質腐熟圈肥2000公斤,氮磷鉀(15-10-20)三元復合肥40公斤/畝,苗期每畝噴施尿素10公斤/畝。
產品名稱:微生物菌劑(粉劑),技術指標:有效活菌數≥2.0億/克,有效菌種:枯草芽孢桿菌。
番茄品種: 金鑫88,溫室大棚栽培。
3.4.1 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處理,重復3次,小區(qū)面積25平方米,隨機區(qū)組排列,設置保護行0.5米。小區(qū)間用塑料薄膜隔離,各小區(qū)單灌單排。每畝移栽定植3600株,其他管理措施一致。處理一(C1)常規(guī)施肥+噴施供試菌劑;處理二(C2CK)規(guī)施肥+噴施等量基質;處理三(C 3)常規(guī)施肥;處理四(C0)空白處理。
3.4.2 常規(guī)施肥+噴施供試菌劑 施肥方法C1:在常規(guī)施肥的基礎上,于番茄苗期、開花期和坐果期,噴施,每次畝用量500克稀釋80倍液噴施,以葉片和莖蔓正反噴施均勻有霧水滴落為宜。C2CK:常規(guī)施肥+噴施等量基質在常規(guī)施肥的基礎上,施用方法同C1。C3:常規(guī)施肥各施肥處理一致,移栽前畝基施優(yōu)質圈肥3000公斤、氮磷鉀(15-15-15)三元復合肥50公斤;番茄第二次采摘后,每15天沖施高鉀水溶肥氮磷鉀(5-5-25) 沖施肥一次,畝次10公斤,連沖3次。處理4(C0)空白處理,不施任何肥料。
3.4.3 收獲 各試驗小區(qū)分別收獲稱量計產和統計。
表1 生物學性狀
表2 產量統計
表3 方差分析
經F 值檢驗,區(qū)間組F 值=2.21<F0.05(2,6),說明區(qū)間組差異不顯著;處理間F值=2113.48**>F0.01(3,6),說明處理間差異極顯著。用P L S D 法進行比較,當d fe=6 時,t0.05=2.4 4 7、t0.01=3.707;PLSD0.05=8.2184、PLSD0.01=12.4503。
番茄在常規(guī)施肥的基礎上,一是所有施肥處理C1、C2、C3與空白處理(C0)相比產量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說明所有施肥處理與空白處理(C0)相比番茄增產顯著;二是番茄噴施微生物菌劑C1與噴施基質C2、常規(guī)施肥C3、空白處理相比產量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說明番茄噴施微生物菌劑增產顯著;三是C2與C3間產量差異不顯著,說明噴施基質與常規(guī)施肥增產不顯著。
表4 效益情況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在常規(guī)施肥的基礎上,所有施肥處理與空白處理C0相比,番茄株高、莖粗、株果數、單果重均有增加,抗逆性增強,以C1處理效果最為顯著;噴施煙臺市荷牧園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微生物菌劑”與噴施基質C2、常規(guī)施肥C3相比,番茄株高、莖粗、株果數、單果重分別增加1.9厘米、2.1厘米,0.02厘米、0.02厘米,0.5個、0.6個,5.9克、6.3克,成熟期提前1天,裂果率、臍腐病分別降低4.3%、4.5%,5.0%、5.3%;而噴施基質C2與常規(guī)施肥C3相比,對番茄上述指標變化不顯著。
試驗表明,在常規(guī)施肥的基礎上,煙臺市荷牧園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微生物菌劑”在番茄上增產效果顯著,噴施供試菌劑的地塊C1比對照C2CK每畝增產653.3公斤,畝純增收2487.2元,增產率為6.83%,投入產出比為1∶20.74,建議在同等地區(qū)推廣應用。本試驗結果僅對由青島嘉禾豐肥業(yè)有限公司提供的“微生物菌劑”在番茄上的供試樣品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