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爺給了我們一個無比重要的禮物,那就是膽怯。
“離地三尺有神靈”,這是一句老話,也是我在小說中描寫盲人的文字。盲人有一個共同特點——膽怯、多疑。因為他們看不見,所以他們把看不見的障礙看作“神靈”。
有一次,我與一位盲人聊天,他說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膽小,他為此感到羞愧。我對他表示了祝福。他很奇怪,膽子小有什么祝福的。我說:“膽怯的意義重大,是具有生命意義的一個心理特征?!?/p>
我兒子七八歲時,膽子仍然很小。每當他感到恐懼的時候,我會把他拉到一邊,說:“孩子,恭喜你,你真了不起,你成長了,你可以產(chǎn)生恐懼感了。”兒子最初非常吃驚,他問我,為什么所有的老師都鼓勵他要勇敢一些,而我卻為他的膽怯感到自豪。
我說:“恐懼感太重要了,如果你在白天爬山,你也許能健步如飛,可是,如果在夜里,當你失去對外部世界的判斷力時,你的膽量自然就小了。這是必須的,這就迫使你所走的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如果你在黑夜里爬山,也像白天那樣健步如飛,你一定會掉下山?!?/p>
這說明什么?說明老天爺對我們很愛護,給了我們一個無比重要的“禮物”——膽怯。膽怯是上天對生命的提示,它讓你保護自己,讓你自珍、自愛。
人總要向前走,在向前走的過程中,勇氣當然很重要,可是,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自己的勇敢是不是盲目的。生命從來不是孤立的,它和周圍的事物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這些聯(lián)系中,有些有益于生命,有些卻有害于生命,這就需要我們具有理性和判斷力。當我們理性地面對困難,再鼓足勇氣,這就叫“勇敢”。相反,如果你毫無理性,只會草率而盲目地行事,這種“勇敢”有什么意義?
恐懼的意義來自這里:它讓你停下來,先分析自己面臨的處境,找到問題所在,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開始行動。這么做才是有價值的。
說到這里,我想說,如果不尊重恐懼感,并讓膽怯的心理影響到自己,這就是有害的。不尊重恐懼感就是不尊重人類的心理,也就是不尊重科學。在我看來,一味地強調(diào)勇敢是盲目的,而對這種做法進行鼓勵就是一種錯誤。
你們也許要說,盲人看不見,因此,他們內(nèi)心的膽怯是可以理解的。可我們是健全的人,我們什么都看得見,我們?yōu)槭裁匆锌謶指??我想反問一句,你真的不是盲人嗎?你能看見你的后腦勺嗎?你看不見。這就叫局限。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聲音,我們聽不見,狗卻能聽見;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氣味,我們聞不到,貓卻能聞到;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特殊的顏色,我們看不見,鳥卻能看見。
簡單地說,科學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的許多信息我們?nèi)祟惛静蹲讲坏?。還有一點更重要,許多精神我們都無法領悟,許多理念我們都無法領悟,許多思想我們也無法領悟。我們不要以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領悟了,然后就無比“勇敢”和莽撞,一哄而起,一哄而散,這就比較要命。
我們應該對這個世界再謙卑一點,不要那么自信,不要以為我們握著真理。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存在“盲區(qū)”,這是我在寫完《推拿》之后最大的感受。
寫完《推拿》之后,我的精神得到了成長:這本書實在不算什么,我最大的欣慰就是,我心平氣和地承認了一件事:自己是個殘疾人。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我看不見、聽不見、聞不到的東西,還有許多我一輩子都無法領悟的東西。夏蟲不可語冰,我就是那只夏蟲。當然,遺憾也有,作為一個“殘疾人”,我尚未建立起一個與殘疾人相匹配的心理,因為我的恐懼感依然不夠。
既然每個生命都有其局限性,那就心平氣和地告訴自己吧:“離地三尺有神靈?!币粋€好的社會,應該動用一切社會資源,讓其人民“免于恐懼”,而不是無視恐懼并藐視恐懼。
名師點評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在面臨未知的狀況時,恐懼讓我們放慢腳步,小心翼翼地前行。本文作者深刻地解讀了膽怯的意義,講述了自己在寫作《推拿》的過程中,深刻地領悟到生命個體的局限性:無論把自己看作“殘疾人”,還是看作夏蟲,都是承認自己的內(nèi)心有“盲區(qū)”,姿態(tài)謙卑中蘊含著一種生活的智慧。
作家簡介
畢飛宇,1964年1月出生于江蘇興化,中國當代作家,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南京大學教授。20世紀80年代中期,畢飛宇開始創(chuàng)作小說,陸續(xù)發(fā)表《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莊》等小說。1998年2月,畢飛宇榮獲第一屆魯迅文學獎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 2011年3月,畢飛宇的長篇小說《玉米》榮獲英仕曼亞洲文學獎;同年8月,他憑借長篇小說《推拿》榮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2013年10月,畢飛宇出版首部非虛構(gòu)作品《蘇北少年“堂吉訶德”》;同年12月,他榮獲人民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2020年12月,畢飛宇當選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2022年3月,出版《畢飛宇文集》十二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