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一位喜歡健身的朋友跟我說,她的健身教練推薦她多吃粗糧。她自己照做一段時間后,身體感受卻不太好———感覺消化不良,肚子總是脹氣。這是為什么呢?粗糧的確是值得推薦的健康主食,但是需要正確選擇、加工和搭配,才能讓其充分發(fā)揮對健康的積極作用。
全谷物、粗糧、雜糧,細分原來大不同
大多數(shù)人對于粗糧的理解比較“感性”,認為只要不是白米、白面,就都屬于粗糧。事實上,我們可以將一般人認知中的粗糧,細分為全谷物、粗糧和雜糧。
1.全谷物
全谷物是指未經精細化加工,或雖然經過加工,但保留了胚乳、胚芽、谷皮和糊粉層的完整谷物,如燕麥粒、黑米、紫米、大黃米、小米、蕎麥米、高粱米、糙米等。
2.粗糧
粗糧是相對于細糧,即精米白面而言的,比如糙米、黑米、小米、大黃米、燕麥米、蕎麥等。
3.雜糧
雜糧通常是指作為主食和糧食的非谷類食物,如紅薯、紫薯等薯類,蕓豆、花豆、蠶豆、綠豆、紅豆等淀粉含量高的雜豆類。
多吃全谷物、粗雜糧,您是否踩了這些坑?
1.不會加工
全谷物、粗雜糧的膳食纖維含量通常要比精米白面高很多,除口感比較粗糙外,它們在烹煮過程中,吸收的水分也會更多。如果您期待吃到口感較好的粗糧,烹飪時需要加入更多的水。
2.比例不當
有些朋友急于減肥,或獲得其他健康效果,于是將自己的所有主食換成粗雜糧。這樣做很有可能引發(fā)消化不良、胃脹、便秘等不適。我們可以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循序漸進地把主食中的一部分換成粗雜糧。比如,一開始將主食中的1/4換成糙米、小米等;然后,將1/3的精細主食換成粗雜糧;最后,讓自己的主食構成中一半兒是精米白面、一半兒是粗雜糧。
3.搭配不佳
在吃粗糧較多時,一定要注意食物搭配,吃夠蛋、奶、肉、魚類,確保攝入足夠的優(yōu)質蛋白和礦物質。
4.選擇失誤
在挑選粗糧制品時,一定要注意查看營養(yǎng)成分表。如果排在前幾位的原料不是粗糧,或者其中脂肪、糖分的含量比例較高,要謹慎選擇購買。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粗糧
1.老年人與胃病患者
消化能力較弱的老年人不適合吃粗糧。胃潰瘍患者、胃動力不足的人群,吃太多粗糧可能導致脹氣、胃痛等不適。
2.減肥人群與素食人群
這類人群吃太多粗糧,有可能因為粗糧的飽腹感比較強,影響其他食物的攝入量,造成營養(yǎng)素供給不足。
3.某些患者
腎病和痛風患者不能吃太多粗糧。粗糧中礦物質的含量較高,可能增加腎病患者腎臟的代謝負擔。腎病患者可以采取粗糧和精米白面為1∶4或1∶5的飲食比例。如果這樣安排主食,食用后身體的反應良好,則可以繼續(xù)食用,如有問題則應盡快調整。痛風患者要控制嘌呤的攝入量,而粗糧中的嘌呤含量比精米白面高出不少。雜豆中的嘌呤含量最高,不適合痛風患者食用。痛風患者可以選擇豆腐、腐竹等經過研磨、擠壓水分制成的豆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