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慧 李紅雨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婦科 河南鄭州 450000)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一組上皮惡性腫瘤,起源于子宮內膜,發(fā)病率逐年上升,2020 年中國子宮內膜癌新發(fā)病例81 964 例,死亡病例16 607 例[1]。一般認為子宮內膜癌根據(jù)發(fā)病機制和生物學行為特點可分為雌激素依賴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賴型(Ⅱ型),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即Ⅰ型子宮內膜癌絕大部分為子宮內膜樣癌,預后較好,占子宮內膜癌的75%~90%;非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即Ⅱ型子宮內膜癌,包括透明細胞癌、癌肉瘤、漿液性癌等,預后較差[2]。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之一,好發(fā)于圍絕經期和絕經后女性,在子宮內膜癌患者病程中腫瘤細胞侵襲與轉移是導致患者死亡及預后不良的重要因素[3]。子宮內膜癌約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22%,是常見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三大惡性腫瘤之一[4],在歐美發(fā)達國家居首位,在中國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第二位,超過90%的子宮內膜癌病例發(fā)生在圍絕經期婦女,約25%發(fā)生在絕經前[2]。
Ⅰ型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與DNA 錯配修復基因的異常有關,包括基因靜止、基因啟動子超甲基化、基因失活[5];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并稱為子宮內膜癌三聯(lián)征[6]。臨床研究表明,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發(fā)病年齡、病理學類型、病理分期等均與其預后有關,其中高齡、病情重的患者預后普遍更差[7]。因此,盡早明確診斷和給予有效治療是提高子宮內膜癌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周期的有效手段。隨著臨床研究進展,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在子宮內膜癌的診斷、治療中表現(xiàn)出明顯的優(yōu)勢。NUCB-2(Nucleoprotein-2)是一種富含酸性氨基酸的EF-手型鈣結合蛋白,于1994 年在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細胞系中首次被發(fā)現(xiàn)[8]。NUCB-2 是一種癌癥相關基因,NUCB-2 高表達是癌癥發(fā)生和進展的一個重要因素,NUCB-2的高表達促進細胞增殖、遷移和侵襲,與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膀胱癌、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不良結局相關[9]。Ⅰ型子宮內膜癌發(fā)病率高,疾病負擔重。本研究通過組織病理及定量檢測Ⅰ型子宮內膜癌中NUCB-2 的表達,并對其臨床意義進行探究?,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婦科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6 月收治的156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jù)子宮內膜的病理結果分為四組,其中正常子宮內膜組38 例、不伴有不典型增生性內膜組30 例、不典型增生性內膜組32 例、Ⅰ型子宮內膜癌56 例。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的相關要求,入組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新鮮病理組織均于無菌條件下獲得,然后置于液氮中進行低溫冷凍保存?zhèn)溆?。收集入組患者的對應子宮內膜組織石蠟標本進行研究。所有病理組織閱片由2 位資深病理學專家獨立完成。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倫理編號:202300103)。依據(jù)國際婦產科聯(lián)盟(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的FIGO 分 期(2009 年版)標準對子宮內膜癌患者進行臨床分期。見表1。
表1 子宮內膜癌2009 年FIGO 手術-病理分期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1)年齡>18 歲;(2)無臨床病歷資料缺失;(3)研究前未接受其他相關腫瘤治療;(4)預期生存時間不少于3 個月。排除標準:(1)正參與其他研究者;(2)合并神經系統(tǒng)病變者;(3)合并心、肝、腎等其他臟器嚴重病變者;(4)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或免疫性疾病者;(5)伴有血液性疾?。唬?)合并急性、慢性炎癥者;(7)研究過程中因各種原因退出或者失訪者。
1.3 檢測方法 應用免疫組化SP 法檢測Ⅰ型子宮內膜癌組織中NUCB-2 蛋白表達,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NUCB-2 染色以細胞漿內出現(xiàn)棕褐色顆粒或棕黃色為染色陽性。根據(jù)每張切片的陽性細胞率和陽性細胞的染色深度分別進行分級計分:陽性細胞數(shù)<5%計0 分,陽性細胞數(shù)為6%~25%計1 分,陽性細胞數(shù)為26%~50%計2 分,陽性細胞數(shù)為51%~75%計3 分,陽性細胞數(shù)>75%計4分;陽性細胞不著色計0 分,淺棕黃色計1 分,棕黃色計2 分,深棕色計3 分。將陽性細胞數(shù)和染色深度二者得分相乘,≥1 分為陽性(+),0 分為陰性(-)。NUCB-2 在上皮細胞膜頂點表達為A 模式;在整個細胞膜表面或細胞質中的表達為A/C 模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描述,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描述,進行t檢驗;采用Kaplan-Meier 法分析子宮內膜癌患者NUCB2 表達與生存期的關系。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NUCB-2 在非子宮內膜癌組織及Ⅰ型子宮內膜癌組織中的表達 NUCB-2 在非子宮內膜癌患者組織中不表達。見圖1。在Ⅰ型子宮內膜癌患者中,NUCB-2 主要表達于Ⅰ型子宮內膜癌組織細胞漿內,呈棕黃色至棕褐色。見圖2。非子宮內膜癌組織NUCB-2 陽性表達率為8%,Ⅰ型子宮內膜癌組NUCB-2 陽性表達率為75%(P<0.05)。NUCB-2 在不典型增生性內膜組和不伴有不典型增生性內膜組表達為A 模式,NUCB-2 在不典型增生性內膜組和Ⅰ型子宮內膜癌組表達為A/C 模式,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2。
圖1 NUCB-2 在非子宮內膜癌組織中陰性(×200)
圖2 NUCB-2 在子宮內膜癌組織中陽性(×200)
表2 NUCB-2 的表達比較[例(%)]
2.2 四組患者NUCB-2 蛋白陽性率比較 正常子宮內膜組、不伴不典型增生性內膜組、不典型增生性內膜組和Ⅰ型子宮內膜癌組患者子宮內膜病理組織的NUCB-2 蛋白表達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NUCB-2 蛋白在子宮內膜癌患者組織中高表達(P<0.05)。見表3。
表3 四組患者NUCB-2 蛋白陽性率比較
2.3 Ⅰ型子宮內膜癌組不同臨床病理特征的NUCB-2 蛋白表達情況 NUCB-2 蛋白陽性表達情況與年齡、月經狀態(tài)、腫瘤發(fā)生部位無關,與體質量指數(shù)(BMI)、腫瘤分化程度、FIGO 分期有關(P<0.05)。見表4。
表4 Ⅰ型子宮內膜癌組不同臨床病理特征的NUCB-2 蛋白表達情況(例)
2.4 NUCB-2 蛋白陽性表達與Ⅰ型子宮內膜癌患者生存曲線 NUCB-2 蛋白陽性表達患者生存時間與陰性表達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3。
圖3 NUCB-2 蛋白陽性表達與Ⅰ型子宮內膜癌患者生存曲線
子宮內膜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子宮內膜癌發(fā)病人群呈現(xiàn)出年輕化趨勢,嚴重威脅女性健康[10~11]。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和多基因變異積累的復雜過程,癌基因的過度激活、抑癌基因的滅活使大量遺傳和表觀遺傳學改變,導致正常細胞惡性轉化,促進腫瘤細胞惡性發(fā)展[12]。因此,進一步明確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生機制,研究疾病演變病理生理過程,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驒z測的廣泛應用為子宮內膜癌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尤其是對中晚期局部及全身轉移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具有很大的潛在優(yōu)勢。
近年來,識別新的癌癥生物標志物及其特征已成為癌癥研究的主要目標。生物標志物檢測有助于腫瘤明確診斷、監(jiān)測腫瘤疾病進展、預測疾病復發(fā)和提高治療效率,可以在規(guī)范診治腫瘤性疾病的基礎上為患者定制個體化的治療措施。腫瘤免疫治療是近年來繼手術治療、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后的第4種腫瘤治療模式[13]。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NUCB-2 是一種新的腫瘤相關蛋白,參與了許多細胞內過程的調節(jié),包括食物攝入、葡萄糖代謝以及免疫、心血管和內分泌系統(tǒng)的調節(jié)[14],有助于腫瘤疾病的診斷、監(jiān)測腫瘤疾病進展、預測疾病復發(fā)和評估治療效果[9]。增殖是所有惡性腫瘤細胞最終的特性之一,研究發(fā)現(xiàn),在786-O(人腎透明細胞腺癌細胞)腎癌細胞系中下調NUCB-2 蛋白基因表達,可停止在細胞分裂周期的S 期,從而抑制細胞增殖[15]。本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從正常子宮內膜→不伴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Ⅰ型子宮內膜癌,NUCB-2 表達A/C 模式逐漸增多,且表達信號有逐漸增強表現(xiàn)。NUCB-2 表達A/C 模式在不典型增生性內膜組中表達相較于正常子宮內膜組、不伴不典型增生性內膜組中更高,在Ⅰ型子宮內膜癌組中高于不伴不典型增生性內膜組、不典型增生性內膜組。表明NUCB-2 在促進Ⅰ型子宮內膜癌病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存在一定作用,可能參與子宮內膜組織癌變進程中的早期事件。
為了評價NUCB-2 在膠質母細胞瘤生長和轉移中的作用,有研究將NUCB-2 敲除細胞注射到裸鼠中,結果顯示注射NUCB-2 敲除細胞組的腫瘤體積明顯小于對照組[14]。另有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22%的子宮內膜癌中檢測到NUCB-2,且顯著高于非腫瘤性子宮內膜腺體,該蛋白與增殖的Ki-67 標記物呈正相關,單因素分析研究顯示,NUCB-2 狀態(tài)是無病生存和癌癥特異性生存的獨立預后因素。以上研究均表明,NUCB-2 的表達與腫瘤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可以作為惡性腫瘤性疾病潛在的治療靶點,為惡性腫瘤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徑。
本研究通過免疫組化法檢測了NUCB-2 在不同子宮內膜組織中的表達,并通過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Ⅰ型子宮內膜癌患者的NUCB-2 表達率顯著高于非子宮內膜癌(P<0.05),且BMI 高的患者NUCB-2 表達率更高,病理提示為中低分化患者的NUCB-2 的表達率高于高分化的患者,F(xiàn)IGO 分期為Ⅲ~Ⅳ期的患者NUCB-2 表達率顯著高于FIGO 分期為Ⅰ、Ⅱ期的患者,NUCB-2 陽性表達的Ⅰ型子宮內膜癌患者生存期小于NUCB-2陰性表達的子宮內膜癌患者(P<0.05)。該結果進一步提示Ⅰ型子宮內膜癌組織中NUCB-2 的表達與Ⅰ型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生以及惡性進展相關,可以用于Ⅰ型子宮內膜癌的監(jiān)測疾病進展及治療效果的評估。
綜上所述,NUCB-2 具有獨特的結構及相應的功能,是一種新近發(fā)現(xiàn)的、與惡性腫瘤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的生物學標記物。NUCB-2 的表達在與Ⅰ型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其表達水平對Ⅰ型子宮內膜癌的前期預防、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效果監(jiān)測和預后評估都有一定幫助,可對早期Ⅰ型子宮內膜癌患者進行更加明確的診斷,可作為Ⅰ型子宮內膜癌新的潛在治療靶點,為Ⅰ型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但是目前關于NUCB-2 在Ⅰ型子宮內膜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具體機制,仍需要進一步詳細的研究。本研究因條件限制入組的病例數(shù)相對較少,缺少隨訪數(shù)據(jù)以及與相關腫瘤標記物的相關性研究,因此研究結果有待在進一步深入探究及在多中心大規(guī)模研究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