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秋玲 陳楊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重視習作教學,獨立編排了習作單元。習作單元由單元導讀、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與單元習作六大板塊構成。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明確單元學習的主要任務,而且要根據(jù)每個板塊的不同作用,有意識地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整體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黃岡市團風縣團風小學語文課題組依托“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習作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施研究”課題,著重探討習作單元精讀課文讀寫融合的路徑及習作例文的教學策略。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習作單元注重言語實踐,其中精讀課文的定位直接指向表達,強調(diào)從閱讀中學表達。教學精讀課文時,在學生了解表達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要通過讀寫融合,適時為學生搭建寫作支架,引導學生習得表達方法,提升寫作能力。
一、遷移應用,融合課后習題
為了落實習作單元語文要素,編者精心設計了精讀課文的課后習題。教師結合課后習題,引導學生隨文練筆,能讓“語言運用”核心素養(yǎng)悄然落地。
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精讀課文《匆匆》課后第3題是“讀了課文,你對時間的流逝有什么感觸?仿照課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話把你的感觸寫下來”。教學第3自然段時,筆者帶領學生進行“得言入意”的讀寫訓練,即引導學生品讀作者把時間的流逝變成洗手、吃飯、睡覺等具體可感的生活場景,使學生感悟到選取這些尋常的事例更能表現(xiàn)時光流逝之快。在此基礎上,筆者出示關鍵語句“( )時,日子( );( )時,日子( );( )時,日子( )”,讓學生聯(lián)系日常生活先練說,再仿寫。因為前有范例,又有口頭練說的鋪墊,學生的練筆水到渠成。一名學生寫道:“我上課走神時,日子靜靜地從我眼前閃過;我對著電腦玩游戲時,日子悄悄地從屏幕上溜走……我蹲下身子哭起來,日子又悄無聲息地從我身上跨過。”在這樣的言語實踐中,學生內(nèi)化了化抽象為具體的抒情手法,真切地表達了對時間流逝的惋惜之情。
二、板塊聯(lián)動,勾連“初試身手”
在單元整體教學的前提下,精讀課文的教學應該積極與“初試身手”板塊(該板塊功能定位為“初步嘗試運用表達方法”)進行勾連,實現(xiàn)讀寫遷移。
如教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精讀課文《爬天都峰》時,在學生習得寫事“金鑰匙”——“精彩時刻明細節(jié)”后,筆者勾連“初試身手”第二項練習“觀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務的過程,用一段話把這個過程寫下來,注意用上表示動作的詞語”,并通過以下四個步驟展開教學。
第一步,筆者播放一段一位媽媽在家煎雞蛋的視頻,學生一邊觀看,一邊在學習單上記錄煎雞蛋的動作(拿、磕、掰、攪、打、倒、翻、澆等)。
第二步,筆者隨機指名三名學生,讓他們分別把這位媽媽煎雞蛋的過程說清楚。
第三步,筆者出示練筆要求:①過程有序,可以用上表示前后順序的詞語;②用上表示動作的詞語,適當加入“怎么想”“怎么說”,把媽媽煎雞蛋的過程寫清楚。學生完成練筆后,筆者及時診斷學生的表達成果,發(fā)現(xiàn)他們練筆中存在的典型問題是對媽媽煎雞蛋的過程寫得不夠清楚,主要原因是遺漏了一些動詞。如一名學生這樣寫:“今天媽媽給我煎雞蛋。她先把雞蛋打在碗里,拿著筷子攪拌均勻;接著打開燃氣灶,倒上油,等油燒熱,把雞蛋液往鍋里倒;然后慢慢地煎蛋;看到蛋煎好了,就在黃澄澄的蛋面上澆一點醬料。一盤美味的煎雞蛋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大口,連聲說:‘媽媽,好吃!好吃!我心想:下次,我也要做一盤香噴噴的煎雞蛋給媽媽吃!”
第四步,學生根據(jù)評價標準“先后順序有條理(兩顆星)”“用上表示動作的詞(兩顆星)”“適當加入‘怎么想‘怎么說(一顆星)”進行自評和他評。這一步,針對學生的表達缺陷,筆者再次鏈接《爬天都峰》第6自然段,讓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一系列動作把爬上峰頂?shù)倪^程寫清楚的,并結合上文學生的習作進行講評。對照評價標準,大家認為他在“先后順序有條理”和“適當加入‘怎么想‘怎么說”方面,共可得三顆星,在“用上表示動作的詞”方面只能得一顆星,因為他遺漏了媽媽“打蛋”和“煎蛋”中的動詞。根據(jù)大家的建議,這名學生修改了自己的習作,補充了“打蛋”和“煎蛋”的具體細節(jié)“她先拿起雞蛋在碗沿上一磕,雞蛋裂開了一條縫。她沿著裂縫掰開雞蛋,蛋黃蛋清流進了碗里。接著她拿來一雙筷子,使勁地把蛋清和蛋黃攪拌均勻。然后她打開燃氣灶,倒上油,等油燒熱,把攪拌均勻的雞蛋液往鍋里倒。她小心翼翼地煎著蛋,看到蛋慢慢變成金黃色,就把蛋翻了一面,繼續(xù)細心地煎?!笨梢钥闯觯暮蟮膬?nèi)容較之前有了明顯的進步。
三、基于要素,發(fā)掘讀寫資源
教學習作單元精讀課文時,教師要圍繞語文要素,挖掘適切的讀寫融合點,重點抓住以下三點,引導學生從“品文本、習方法”到“用方法寫作文”。
一是寫在觀察引導點。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精讀課文《金色的草地》的作者通過細致觀察,發(fā)現(xiàn)草地顏色的奇妙變化。教學時,筆者緊扣單元語文要素“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引入“新朋友”——含羞草,先讓學生借助圖片和視頻,觀察含羞草的外形和變化;然后搭建寫作支架“今天,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含羞草。它_______________ (樣子)。瞧,你用手 _______________,它的葉片就會_______________ ,葉柄也_______________ ,好像一位 _______________。過了一會兒,它的葉片 _______________,葉柄也_______________ (變化)。這真是 _______________極了”,引導學生在說清楚的基礎上用文字描述含羞草;最后,讓學生分享,各評價主體依照評價標準“抓住含羞草的樣子寫清楚(三顆星)”“抓住含羞草的變化寫清楚(三顆星)”“語句通順(三顆星)”,開展相應評價。
二是寫在文本空白點。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精讀課文《宇宙的另一邊》中描述了作者想象的宇宙另一邊的加法和乘法的奇妙、有趣。筆者借助課文中的語言范式,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結合自己的體驗,想象宇宙另一邊的減法和除法的樣態(tài)。學生產(chǎn)生了如下想象:“在宇宙的另一邊,減法是這樣的:逐漸變暖的氣候減去汽車尾氣和工廠廢氣,再減去亂砍濫伐,就等于鳥語花香的美麗環(huán)境”“在宇宙的另一邊,除法是這樣的:‘八仙過海除以‘四面八方等于‘二話不說,又等于‘雙龍戲珠”。學生即學即用,實現(xiàn)了讀寫實時遷移,培養(yǎng)了想象能力。
三是寫在延伸拓展點。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精讀課文《摔跤》時,學生習得“以人物動作反映人物特點”的寫人的基本方法后,筆者先播放小嘎子和胖墩兒第二回合摔跤的視頻,讓學生仔細觀察他們的摔跤動作,寫一寫他們第二回合的比賽。然后,筆者展示學生的習作片段,緊扣評價標準“①觀察細致,寫出了人物的摔跤動作,得一顆星;②動作描寫符合人物特點,得兩顆星”展開評價。從學生寫的片段來看,他們基本上能通過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人物特點,如“胖墩兒拽住小嘎子的外衣,想把他拉到身前。小嘎子可是猴精呀!他靈機一動,趁勢把兩條胳膊從衣服里抽出來,來了個金蟬脫殼。然后,小嘎子趁胖墩兒不注意,身子猛地一撞。胖墩兒沒站穩(wěn),摔倒在地”。這段話生動表現(xiàn)了小嘎子機靈的特點。
(作者單位:黃岡市團風縣團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