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要運用幼兒喜聞樂見和能夠理解的方式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與發(fā)展水平,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實驗幼兒園結合本土資源,從認識紅色文化、感悟紅色文化、傳承紅色文化三個層面,由淺入深地開展了紅色教育主題活動,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汲取精神力量,讓愛國情誼根植于幼兒心靈。
尋找紅色印記,喚醒紅色基因。其一,傾聽紅色故事,喚醒紅色基因。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園通過園本教研,甄選出不同系列的紅色故事融入集體教學。比如,在小班開展的“小小紅軍我來認”繪本閱讀中,通過《帽子上帶星的人》《草鞋奶奶和草鞋爺爺》等,讓幼兒感受到紅軍艱苦、堅韌的品質作風。一個個感人的紅色故事,不僅讓教師和幼兒學習了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敢于拼搏的革命精神,還在幼兒心中種下了愛國愛家的種子。
其二,重溫紅色經典,厚植愛國情懷。通過觀看《雞毛信》《閃閃的紅星》等主題電影,對幼兒的心靈進行感染,讓幼兒切實將愛國之情厚植于心。
其三,巧設紅色環(huán)境,浸潤幼兒心靈。為了讓無聲的教育變?yōu)橛新暤膯⒌?,我園開展了紅色文化主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活動“長征路,我來行”“童心向黨”等,讓幼兒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本領。生動鮮活的紅色故事環(huán)繞在教室、走廊,在實現(xiàn)幼兒與墻面互動的同時,讓紅色文化教育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tài)浸潤幼兒的心靈。
促進多元交流,感悟紅色精神。其一,尋根紅色血脈,傳承革命精神。和平年代,孩子們沒有經歷過戰(zhàn)爭與硝煙,但革命歷史以及人民英雄不能被忘記。在“紅色血脈永流傳”活動中,我園邀請老兵來園,講述艱苦卓絕的軍旅故事。幼兒們爭先恐后地問:“您幾歲從軍?”“打仗的時候害怕嗎?”看著這群圍在身邊的幼兒,老兵深情地講述了那段崢嶸歲月。
其二,宣傳紅色精神,滋養(yǎng)心靈精神。為了發(fā)揮教師、幼兒、家長的聯(lián)動作用,我園分階段培養(yǎng)紅色宣傳員、錄制紅色故事宣講視頻;定期組織“小紅軍重走長征路”運動會、“學黨史、守初心”知識競賽等紅色主題親子活動,推送適合親子閱讀的紅色故事。種種活動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生活、鍛煉了幼兒的體魄,還傳揚了紅色精神,潛移默化地滋養(yǎng)了幼兒。
深挖紅色素材,凝鑄紅色忠誠。第一,講好紅色故事,賡續(xù)紅色血脈。紅色故事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講好紅色故事能夠讓幼兒正確理解歷史。我園利用建軍節(jié)、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開展紅色教育活動,讓幼兒從被動接受紅色文化熏陶到主動宣講紅色故事、弘揚紅色精神。
第二,唱好紅色歌曲,贊頌黨恩深情。唱頌紅歌是對革命傳統(tǒng)的集體重溫,是對紅色文化的集體復習。我園每年都會舉行“童心紅歌賽”,無論是《十送紅軍》的情深意長,還是《打靶歸來》的斗志昂揚,不同的紅歌帶領幼兒感受到不同的紅色歲月。同時,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舉行“童心紅歌賽”,在一次次深情傳唱中,幼兒感受到紅色信念的魅力,汲取了紅色教育的力量。
第三,再現(xiàn)紅色場景,爭做忠實傳人。游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方式,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園將紅色教育融入幼兒喜歡的游戲活動。幼兒利用教師創(chuàng)設的沙水區(qū)環(huán)境,再現(xiàn)爬雪山、過草地、飛渡大渡河的場景,有的幼兒用獨輪小推車幫助紅軍運糧,有的幼兒用油桶布置訓練營。戶外搭建時,搭碉堡、搭坦克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搭建項目,幼兒在搭建好的場景中一邊揮舞國旗,一邊唱響國歌,提升了各項技能。
第四,尋訪紅色印記,感悟崢嶸歲月。為了尋訪革命前輩的光輝事跡,我園多次開展紅色教育實踐活動,比如,到馬本齋烈士陵園聆聽馬本齋的英勇事跡,組織幼兒前往冀魯豫邊區(qū)革命紀念館參觀。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實物,讓幼兒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犧牲的精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傳承革命精神,涵養(yǎng)童心世界,幼兒應將紅色文化貫穿于行動中,讓紅色種子在幼小的心靈萌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