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
我們一家都愛吃魚,徽菜中的紅燒臭鱖魚當(dāng)然喜歡,湘菜中的剁椒魚頭也打嘴不放,烤魚、酸菜魚是心頭好,鮮切三文魚片蘸芥末亦大快朵頤。
每次吃魚的時候,先生會把兩邊的魚臉頰肉專門挑出來夾給我和孩子。他說,魚臉頰是魚肉中的極品,肉質(zhì)細(xì)嫩。確實,那一小塊魚臉頰肉,嫩滑、微甜、無刺。于是,我想起張小嫻有一篇愛情小說叫《幸福魚面頰》。講一對男女在熱戀期間,每次吃飯,男生都會把魚面頰留給女生專享,他說多吃魚面頰會變得漂亮,即使生氣,鼓起腮幫子,也不會太難看。后來女生覺得吃魚面頰是件幸福的事。我先生是理科生,他沒讀過張小嫻的小說,是純憑吃貨經(jīng)驗總結(jié)歸納出來的。他還說魚臉有大小,鯽魚臉小沒肉,鱈魚臉大肉多。
吃魚的什么部位是有講究的。氣質(zhì)儒雅的沈從文先生早年當(dāng)過匪兵,匪兵就是打仗的時候是兵,不打仗的時候是土匪。他曾寫過《土匪吃魚》的經(jīng)典故事,說以前的土匪,綁架了孩子,先餓他兩天,然后給他做一條魚。如果他一上來就挑魚背上的肉,大塊吃,說明這是窮人家的孩子,就放了;如果他上來就挖魚肚子,得扣幾天,多半來自小康之家;如果他餓了第一筷子上來還找魚眼睛附近鰓幫子上的月牙肉(魚臉肉)吃,那就鐵定走不了了,因為他一定是富人家里最受寵的孩子。
在我父親那一輩,年夜飯桌上的魚就是個吉祥物,是不讓動筷子的,要留到大年初一以后才能吃(年年有余),現(xiàn)在物質(zhì)豐富早就不這樣了。去年年夜飯是在妹妹家吃的,二十道菜中就有一道皖南著名的臭鱖魚,我把魚臉頰肉挑給老媽時,她笑著講了一句諺語:“一個老太九十六,舍不得鱖魚頭上兩塊肉?!蔽覀兌急欢簶妨?,以后魚臉頰肉都?xì)w她,并預(yù)祝她老人家活到九十六。
最近在讀魯迅,被譽為民國第一吃貨的魯迅先生愛吃黃花魚。晚年他居住于上海市虹口區(qū)山陰路,我去參觀過,家中布置簡單樸素。先生生病后,無力下樓,吃住都在二樓,由許廣平先生做好送上去。作家蕭紅在《回憶魯迅先生》里寫道,“魯迅先生吃飯,是在樓上單開一桌,由許先生每餐親手端到樓上去,每樣都用小吃碟盛著,那小吃碟直徑不過二寸,一碟豌豆苗或菠菜或菟菜,把黃花魚或者雞之類也放在小碟里端上樓去,若是雞,那雞也是全雞身上最好的一塊地方撿下來的肉,若是魚,也是魚身上最好的一部分,許先生才把它撿下放在小碟里”。我就在想,那魚身上最好的肉一定也包括魚臉頰吧。魯迅先生真是個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