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
有錢人為什么不快樂?這是一個有趣的心智模式的問題。
費恩海姆和阿蓋爾合著的《金錢心理學》中談到了金錢和幸福的關(guān)系,“許多學者對金錢與幸福的關(guān)系進行了研究,他們無一例外地提出兩者的相關(guān)性約為0.25”。
當人們的收入很低的時候,對幸福的滿意度確實也很低。身無分文的人對幸福的滿意度趨近于零。在0.25之前是正相關(guān),到了0.25,就基本上沒有太大相關(guān)了。用大白話說,從一無所有到小康這個階段,如果你有了錢,你的幸福指數(shù)會“噌”地一下躥上去。但是在0.25以后,你的金錢和幸福就基本沒有太大關(guān)系了。搞不好,還會下降到0.2、0.1或者更低。這一現(xiàn)象在數(shù)學中被稱作“金錢的邊際效應(yīng)遞減”。
《瞭望東方周刊》統(tǒng)計的“2009年中國幸福感最高的城市”分別是:杭州、成都、寧波、西安、昆明、長沙、南京、銀川、南昌、長春。
上榜GDP的十大城市中,只有排名第8的杭州在幸福榜中上榜,而另外9個城市都和幸福榜毫不相關(guān)。
張先生(后文簡稱“老張”)原來的狀況,顯然屬于窮光蛋到小康的階段。這個階段的人對金錢的看法是怎么樣的?幸福度和錢成正比,就是越有錢越快樂!
越有錢越快樂!錢與幸福的鏈接就產(chǎn)生了。老張潛意識開始推論:賺錢是快樂之本。如果不夠幸福,那就多賺錢吧!這個推論隨后被證明行之有效,不斷加強:他買了第一輛奧拓,送孩子上學引來不少羨慕的眼光;賺錢讓他買到了一個三居室,冬天晚上不用再去公共廁所了……
老張這個心智模式被強化得堅固無比,即便你在沒有燈的夜里,都能在烏魯木齊的超市門口看到他腦門上有熒光字幕:我能賺錢,就能幸福!
總有一天,老張會越過拐點,這個時候幸福和賺錢的關(guān)系就不大了。所以,當老張從建材中賺到更多錢的時候,他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不那么幸福了,甚至有所倒退。老張于是更少回家,更多應(yīng)酬,更加努力賺錢,更大把地往家里拿錢,卻一次次看到老婆孩子更加冷漠的臉,也更覺得自己不幸福。像一個在瀑布下面溺水的人,他越是努力,越是下潛。
外界環(huán)境已經(jīng)變化,他的內(nèi)部程序還在進行,這個曾經(jīng)讓自己幸??鞓返男闹悄J浇裉靺s在毀滅自己。
如果沒有打斷,這個死循環(huán)將會像短路的電路板一樣,迅速地毀掉他的生命。這就是有錢人越有錢越不快樂的原因。
老張聽完我的解釋,給我講了他的故事:和你說的一模一樣,我就在那種狀態(tài)中撐了3年,每天拼命干活,停不下來,有些時候我都希望自己生一場大病,讓自己休息幾天。有一天我在酒桌上和一個甲方談項目,突發(fā)急性膽囊炎被送進醫(yī)院,昏迷搶救一天,然后馬上開始手術(shù)。那次生病使我徹底變了。人都沒有了,還要錢干什么?我把所有的生意都交給我弟弟。我一直都想去平房住一段時間,我請朋友在后海邊租了一個院子,帶著家人住到了那里。小巷子開不進去車,于是我的車丟在家里。我每天什么也不干,就拿著一杯水在路邊曬太陽發(fā)呆,曬夠了就起來走走,看看路人,聽聽水的聲音,然后買菜回家,給家人做飯。一年過去,我的幸福感又回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