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周肇基
佛手是蕓香科柑橘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由于它的果實,形狀怪異奇持,仿若佛手,故名,又因它是香櫞選育的品種,故又名“五指香櫞”。性喜溫暖氣候,適宜在溫暖地區(qū)種植。有白花品種和紫花品種。通常株高1 米左右。新枝三棱形,單葉長橢圓形、互生、葉片上有透明芳香油腺點,略有香味(圖1)。
圖1
佛手通常在立春(3月20 日)~清明(4 月5 日)初花,此后略有間隔,第二批花開立夏(5 月5 日)。具有多花集生于枝梢的總狀花序,以及生于葉腋間的單花。果實成熟于秋冬季。
果實顏色金黃,形狀仿若佛陀拈指,其香清芬高雅,自帶仙佛氣息,佛手諧音“福壽”,寓意吉祥,自古以來成為案頭清供的當(dāng)家圣品。代表著文人雅士清雅不俗,清心寡欲、無污染的性格。體現(xiàn)"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的精神追求。明《本草綱目》“佛手,雖味短,而香芬大勝。置笥中則數(shù)日香不歇”。清《浮生六記》“佛手乃香中君子”。屬于暗香浮動的冷香,馨香長久。
我把植株擺放在陽光充沛之處。隨天氣晴雨之變化,適時適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每隔25 天,施肥一次(銨肥和漚制的有機肥)。注意觀察記載生長發(fā)育的變化。3 月17 日植株上單花初現(xiàn)。3 月27 日總狀花序含苞待放。4 月25 日總狀花序多花綻放。觀察到開花雖多,但結(jié)實率卻很低。這是什么原因?經(jīng)解剖花朵察看,多數(shù)花朵雌蕊退化,單性雄花成為多數(shù),兩性花甚少,所以結(jié)實率大降。這與文獻(xiàn)記載內(nèi)容相符。幼果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中上部直到尾端,會自動開裂如手指狀,日后果皮起皺、增厚、變黃,果肉白色,無種子。隨著果實成熟,馨香日增。果實清香入藥,藥性平和,雖屬辛苦而溫之品,卻無燥烈之弊,能入肺、肝、脾、胃四經(jīng),對諸氣滯皆可應(yīng)用。佛手柑亦可制成香甜涼果(蜜餞、果脯、果糕類)食用(圖2)。
圖2
6 月26 日植株上又開出1 朵花。此后由于高溫酷暑,植株向陽枝條葉片日漸枯黃,很快向陽枝條本身也枯萎了。由于佛手具有喜光忌烈日高溫暴曬的生態(tài)特性,7 月22 日,我把它調(diào)整到避免直接暴曬的位置。12天之后,存活下來的另一主枝,新葉萌發(fā)恢復(fù)了生機??磥碓趶V州氣候條件下,陽臺種養(yǎng)佛手時,需要考慮照顧它的生理生態(tài)特性(圖3)。
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