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
煙火氣,為生活增添著情趣。
自從工作沒那么忙之后,我每天看書、寫字之余,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菜市場。走走看看,挑家人愛吃的菜蔬并買回來,然后認(rèn)真地做一頓家常飯。以前工作忙的時候,我視家務(wù)為累贅,能應(yīng)付就應(yīng)付,幸虧愛人和孩子理解我的辛苦,以寬容心相待。
做飯菜,其實是一件有意思、有趣味的事,其中還有學(xué)問。從挑選食材到煎炒烹炸,最后成為一道美食,盛在精美的食器里,和家人一起大快朵頤,那是一個家庭大廚最開心的時刻。
好幾年沒有認(rèn)真地鉆研廚藝了,現(xiàn)在有不少視頻網(wǎng)站和做菜APP在教烹飪,我看了那些網(wǎng)紅菜譜才知道,如今的新菜式可真多,我那“老三道”早就拿不出手了。
我對做西餐興趣不大。我看見別人做西餐時常常是在青菜上拌點調(diào)料后就可以入口了,復(fù)雜一點的放入烤箱,調(diào)檔,設(shè)定時刻,就可以了,總感覺缺乏挑戰(zhàn)。
是的,能把飯菜做好,也是一種自我挑戰(zhàn)。我喜歡一個人靜靜地、有條不紊地做飯菜,從洗切到烹飪,我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刀工的展開到火候的觀察、調(diào)料的分配,根據(jù)材料考慮用什么烹飪方法,讓食材呈現(xiàn)出最美味的狀態(tài),像雕刻藝術(shù)品一樣,傾注了自己的心血。這過程,考驗著一個人的耐心、認(rèn)真、細致……
那些急性子的人是很難成為好廚師的,比如我愛人進廚房時,不是急三火四切了手,就是手忙腳亂碎了碗碟,抑或是火急燒焦了菜。其實,有些過程是急不來的,比如慢燉就是慢燉,不能急,熬的是時間,煮出來的美味才能不打折扣。
不過,愛人雖然心急,但他能在我工作忙碌的時候做出兩菜一湯,能在我下廚時幫忙打個下手,真愛無聲,質(zhì)樸溫暖。有年輕的女孩子向我征求擇偶的建議,我都會提議她,可以看看男方是不是愿意為你費心地做一頓飯,哪怕只是蛋炒飯。一個家庭的生機和愛意常體現(xiàn)在餐桌上,一家人齊齊整整,圍坐吃飯,隨心聊天,心中便會有一種幸福感。每次我看著愛人圍上圍裙,為心愛的家人“洗手作羹湯”,便覺飯菜里都是愛的味道。
煙火氣是家庭不可少的組件。還記得愛人的一位同事,同住一個小區(qū),經(jīng)常來我家里,而且大多是在我做飯的時候。我每次都邀請他一起吃飯,偶爾他會答應(yīng)。他說來我家不是為了吃飯,而是特別喜歡那種煙火氣。廚房的煙氣氤氳,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大人忙著做飯,孩子嚷嚷著餓,粗茶淡飯都有家的氣息。
給父母做飯,會以燉蒸為主,因為老人牙口不好,肉燉得爛爛的,青菜也燉得爛爛的。對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階段,美味的含義也就不同,只有用心才能做出人間至味。
做飯一小時,吃飯十分鐘。我想這是每一個廚師都不愿意看到的,因為食客的細品是對廚師極大的尊重。我特別愿意陪父母吃飯,他們每一次都細嚼慢咽,我會跟著慢慢細嚼,時光就在慢嚼中被延長、被重溫。
身邊有些年輕的朋友,廚房裝修得很精美,卻很少開火,每日下館子或叫外賣填飽肚子。他們抱怨無聊,卻沒想過是自己把日子過得太潦草。我喜歡看朋友在朋友圈展示自己做的飯菜,哪怕是簡單平常的一碗面,我都會送上一個贊。吃什么不重要,會不會做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要靠譜、踏實。
餐桌是煙火生活,更是經(jīng)營感情之所。我常帶一家人去父母家相聚,會囑咐五歲的兒子“好好吃飯”,我和愛人吃飯時不玩手機,對父母精心做的食物慢慢咀嚼,把食物吃光是對父母的勞動最好的贊美。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fù),確實。
美食是有治愈力的,如果你有什么煩惱困于心中,不妨試著動手為自己做點好吃的東西,感受愉悅,平和情緒,如果還不行,那就再多做一點吧。
(啦啦啦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