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靜
畢業(yè)剛進入社會,最大的困惑不是工作、租房,而是孤獨。離開大學校園,又遠離家鄉(xiāng),異鄉(xiāng)打拼帶來的巨大孤獨令人感到奇妙而不適。特別是如今社交媒體的無比發(fā)達,更對照出線下生活的孤孤單單。社會學家做過孤單實驗,比起中年人和老年人,年輕人是所有年齡段里最孤獨的群體。
一個人看電影、吃火鍋,一個人搬家、上醫(yī)院,甚至一個人吃麥當勞買一贈一的甜筒,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過去都在“孤單指數(shù)榜”上。孤單指數(shù)仿佛“愛情”這位營銷專家投放在市場上的廣告,言下之意,假如不想孤單,那就找個人一起談場戀愛。但Z世代又沒那么容易向孤單妥協(xié),為了避免孤單滑向戀愛,那是“70后”“80后”年輕時的文化,以婚姻為前提的愛情,容易導致一場被催熟的愛情,契合度只有10%,兩個人也互相約定這可以是愛情。當代年輕人,興趣邊界可以拓展得很廣闊。劇本殺、密室逃脫、二次元、音樂劇、手游、戶外,再刨去工作,這樣算下來,留給戀愛的時間本就不多。所以他們宣稱,好玩的事情太多了,為什么非要去玩搞對象這件事?
促進戀愛的情緒很少,阻礙抵觸戀愛的情緒很多,催婚是其中主力。有人因此調侃說,談戀愛這個事,就像是在為民政局導流,而父母就是民政局的運營。假如婚姻才是戀愛的最終受益者,那談戀愛的雙方,仿佛就是兩顆螺絲釘,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咬合社會這個大機器里的某些零部件關系。
年輕人不談戀愛,像是一個皇帝不急,急死太監(jiān)的典型案例。對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在交友怯懦上的一個洞察是,他們不談戀愛,不是不想談,是覺察到對自我的認識,還不足以開展好的愛情。沒有100%契合度,總得達到70%或80%,才值得奔赴吧?
前兩年,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的愛情課受到年輕人追捧,除了梁老師從歷史與文學的角度,重新講釋的愛情足夠有吸引力以外,更重要的是,不會談戀愛的年輕人,在課程里得到了安慰。梁老師評價他們是踏入實驗區(qū)的一代人,“遇到真愛是一個概率問題。他遇到很好的真愛,但自己不認識,因為他要對付更復雜的現(xiàn)實,比如選擇事業(yè)、惦記著跳槽”。這些都說中了Z世代的心聲。
Z世代普遍更清醒,父母那一輩人的價值觀分量消減后,他們活得更自由,更有空間獨立思考。梁老師也講到什么是好的愛情,“愛情的核心點,要明白對方的生命價值”。更多年輕人,希望在愛情之前,明白自己。明白自己是誰,將要過怎么樣的一生。
不談戀愛,但是潛意識里一直在為談戀愛做準備。一個姑娘在小組里發(fā)帖說,她特別喜歡一支中性筆,墨黑透明外殼,喜歡到什么程度呢?喜歡到寫字的時候會忍不住親它一口,一用起那支筆心里就有說不出的高興。明明知道它不是那么特別,還是會有那種特別高興的情緒。帖子末尾她寫道:“我對遇見的男生的喜歡,都沒有對這支筆多?!本褪沁@樣一個帖子,居然還引發(fā)了很多共鳴,大家覺得很難體會這種高興的情緒,“因為它變得美好的心情不會被偷走”。心理學家將這一類現(xiàn)象解釋為“移情”,打個比方,大腦里面有塊空地,是為愛這樣的情緒準備的,碰到合適的契機,空地會被觸發(fā)而充盈。
中性筆說明了人類的情感需求。還有一個現(xiàn)象也很能說明這個需求。年輕人嘴上說“不談戀愛,專注搞錢”“拒絕戀愛腦”,背地里卻像追懸疑劇一樣追“戀綜”(戀愛綜藝),在平平無奇的人物關系里憑想象力嗑CP,甚至去豆瓣與談戀愛相關的知名大組里體味一些別人經(jīng)歷中的甜。D同學大學時談過一次戀愛,畢業(yè)后因為異地就分手了。工作兩年,一直沒有機會再進入愛情。她喜歡看戀綜,但對“工業(yè)糖精味濃重”的國產劇沒興趣,她覺得刷劇,不如刷豆瓣小組,是因為在那些帖子講述的個人經(jīng)歷里,她能感受真情實感,“期待與恐懼,都特別當下”。這些二十出頭剛進入社會的同齡人,細微的生命體驗,就像梁老師所說,是“沒有前人的試驗區(qū)”。
人對親密關系的渴望,是與生俱來的,繁多的休閑活動與社交生活,并不能抵消這種渴望。這是理性抵擋不了的人性。有些年輕人忽略真正的需求,并且發(fā)明了花樣繁多的代餐。有人跟紙片人約會,紙片人就是二次元里的人物。愛好者付費邀請另一個人裝扮成她指定的角色,然后去約會。有人在網(wǎng)游里整整兩年,戀愛、結婚,從始至終沒有在線下見過一面。還有人花錢買戀愛教程,跟教練交流,卻不肯邁出線下實踐的一小步。即便是遇到極為浪漫的場景,當代年輕人也能十分心動然后理智地拒絕。
社會為年輕人提供的代餐與視覺想象愈發(fā)豐富,知道一份愛情的起承轉合結構,知道愛過之后會受傷,受傷是一種很煎熬的情緒。好比提前拿到一份戀愛攻略,發(fā)現(xiàn)談戀愛很費神,付出時間與精力,收獲萬千煩惱,最后的結果大概率是BE(bad ending)。但是別忘了一件事,親密關系帶來的愉悅與滿足感,只有試過才知道。我在想,或許,我們可以付出一點點勇氣,少一點點攻略,吃了那么多代糖,也去品嘗一回真正濃香細膩的甜品。年輕人需要克服的事情是,走出云體驗的舒適區(qū),親自去生活。
(航海家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