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考是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考查的重要形式,但是在課程改革逐步深入的過程中,中考語文命題的思路、考查形式缺乏開放性,使其無法與新課程改革理念同步,引發(fā)了語文教師的困擾。教師針對中考語文命題提出新的需求,促使中考語文教學在順應課程改革發(fā)展趨勢的基礎上得到更為科學、開放性地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中考改革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結構、目標、模式都發(fā)生了變化,而中考作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考試,不僅是判定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形式,也是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精神的重要平臺。通過梳理近幾年的中考語文試題發(fā)現(xiàn),其改革步伐相對落后,出現(xiàn)了中考命題思路滯后、考查方式單一僵化等問題,這與當前語文課程改革脫節(jié),使其考查、評價功能無法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在課程改革日益深化的形勢下,中考語文命題面臨著改革的局面,需要不斷調整,努力形成新的中考理念與規(guī)范。
一、新課改背景下中考語文命題目標的改革
中考語文命題是非常關鍵的,需要與中考理念和規(guī)范保持高度一致,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中考檢驗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效果、為高中選拔人才的功能。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中考試題命題者應充分、科學地把握新課改理念,在體現(xiàn)新課改人才觀、教育觀的基礎上,對中考語文命題的目標進行進一步優(yōu)化,促進中考教育功能的充分發(fā)揮。
(一)中考語文命題導向性的轉變
導向性是指對具體教學實踐所發(fā)揮的定向引導功能。導向目標不僅集中體現(xiàn)了中考語文對整個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影響,更表明了中考命題與課程改革發(fā)展相結合的必要性。例如,近幾年甘肅省中考語文命題加大了對課外材料理解的考查,這就向廣大語文教師傳達了課內外相結合教學的改革精神,需要語文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得法于課內”,注重課堂內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與綜合性運用;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學生“得益于課外”,注重課外閱讀的廣泛開展,并在課內向課外的遷移轉化中獲得自身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這有效體現(xiàn)了語文中考命題的導向性,實現(xiàn)了對初中語文教學實踐的具體引導。
(二)語文中考命題診斷性的凸顯
中考語文命題的診斷性集中體現(xiàn)了中考的性質,主要是通過考試的形式來檢驗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診斷學生是否達到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學習標準。由此可見,中考語文診斷性目標的提出,使命題人對中考語文的性質、任務等進行了科學的分析,使其將中考語文命題與具有選拔性的考試命題進行了有效區(qū)分。從近三年甘肅省中考語文命題來看,不管是內容還是難度,都兼顧了各個學習層面的學生,更加客觀、公平地衡量學生的初中語文學習水平,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三)中考語文命題發(fā)展性的增強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在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引的語文中考改革中,命題者也應圍繞“發(fā)展性”這一目標進行命題改革的探索。從近三年甘肅省中考語文命題來看,開放性試題的增設集中體現(xiàn)了命題者對學生間學習差異的尊重,使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能通過對開放性試題的解答展現(xiàn)自己的實力,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
二、新課改背景下中考語文考查內容的改革
語文課程改革的發(fā)展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面臨多方面的變革,尤其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成了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后,更是引發(fā)了語文教學一系列的變革。在新課改背景下,中考語文的考查內容發(fā)生了轉變,命題者不再對語文基礎知識進行單獨考查,而是更加注重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考查,增加了閱讀、寫作方面的考查內容,中考語文試題更加貼近語文課程的本質。
(一)更加注重對語文書寫基本功的考查
識字、寫字是語文課程教學的基礎,新課標中對漢字的書寫給予了充分重視。據(jù)此,中考語文命題緊密結合語文課程改革的發(fā)展需求,加強了對學生漢字書寫基本功的考查。例如,在近三年的甘肅省中考語文試卷中,題頭部分都會有“考生注意:答卷時必須正確書寫漢字,錯字、別字每個扣0.5分”的提示。這就對學生的漢字書寫基本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更加注重對名著知識積累的考查
新課標中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給予了高度重視,提出了“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2~3本經(jīng)典名著”的具體要求。為了進一步貫徹這一課改精神,近年來中考語文試卷中的考查內容增加了古詩文默寫、課外文言文閱讀等方面的內容,其所占分數(shù)值也有所上調,這就增強了學生對名句、名篇以及名著等方面知識的積累。中考語文考查內容的這種轉變,不僅增強了考試內容的開放性,而且集中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需求、趨勢,有助于學生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
三、新課改背景下中考語文考查形式的改革
當前中考語文采取閉卷考試的考查形式。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單一、僵化的中考語文考查形式逐漸顯露出了問題與不足,其與新課改的精神和理念漸行漸遠。在這種形勢下,近年中考語文的考查形式也出現(xiàn)了多元化、開放性的趨勢,中考語文試卷所考查的內容更加全面、具體,更符合新課改的趨勢與需求。
(一)語文中考考查形式的多元化發(fā)展
中考語文單一、僵化的閉卷考查形式嚴重影響了考查范圍的全面性,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與新課改理念相違背。因此,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新課改要求,中考語文的考查形式出現(xiàn)了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開卷、閉卷、口試、聽力、實驗操作、綜合實踐以及面試等形式都在中考語文中得到了探索性的開展。多樣化的考查形式不僅對學生語文聽、說、讀、寫等方面基礎素養(yǎng)進行了考查,同時也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了考查,增強了中考語文的科學性。
(二)語文中考考查范圍的開放性發(fā)展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封閉、僵化的教學考查不利于語文課程本質的體現(xiàn),更不利于學生綜合、全面的發(fā)展。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中考語文改革應對考查的范圍進行開放性的發(fā)展。如,結合新課標中“初中學生應背誦80篇古詩文”的具體要求,中考語文可增加對課外古詩文的默寫考查等。
四、新課改背景下中考語文評價標準的改革
在中考語文試題改革中,評價環(huán)節(jié)的變革是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中考語文評價的標準直接體現(xiàn)著中考理念與規(guī)則,直接影響著語文學科教育功能的發(fā)揮。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中考語文改革應在符合語文課程本質、符合語文課程教學規(guī)律、圍繞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基礎上,對語文中考評價標準進行更為全面、科學的制定與實施,以此保障中考語文考查的合理性和卷面評價的公平性。
(一)閱讀開放性試題評價標準的改革
在中考語文的評卷工作中,客觀題的評定大多采取了微機閱卷的方式,確保了客觀題閱卷工作的公平、公正。但是對一些開放性試題的評價很容易產(chǎn)生爭議。因此,對閱讀開放性試題的評價標準應進一步優(yōu)化,采取科學性、彈性以及可操作性相結合的評價標準,為學生的合理發(fā)揮提供空間,有助于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綜合考查。
(二)作文評價標準的優(yōu)化探索
在中考語文試題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考查內容,但是對作文的評價也是中考語文的一道難題。在新課改背景下的中考語文作文評價改革中,嘗試性設定了等級評分的標準,設置了3%~5%的滿分作文等級;另外,在對中考語文作文進行評價時,還應注重學生作文的個性化、特色性,對于立意新穎、構思巧妙的作文應給予較高的分數(shù),以此為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提供良好的導向,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中考語文改革是語文課程改革發(fā)展中的重要內容,科學實效的中考理念及規(guī)范的形成需要經(jīng)歷一個漫長、漸進的過程。因此,在當前的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改革中,教師應緊密結合新課改的精神和發(fā)展趨勢,對近年來語文中考的方向進行綜合性的探析,發(fā)現(xiàn)中考語文在命題目標、考查內容、考查形式以及評價標準等方面的進步,有效增強中考語文的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李謙霞.突出學科特點 推進素質教育──西寧市語文中考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青海教育,2001(6).
[2]宋建設.遵循“指導意見”改革語文中考——中考語文改革導向評析之一[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1(Z1).
作者簡介:葉菊萍(1978— ),女,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皇臺九年制學校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