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在網(wǎng)絡閱讀環(huán)境之下,受眾的信息需求變得越來越多樣,對于新聞的品位和評判標準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更好看、更有趣”成為影響新聞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以往傳統(tǒng)的一板一眼寫新聞的傳播模式正在演變,把新聞事實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講述的“新聞故事化”報道手法越來越流行。本文探討了電視新聞故事化敘述的創(chuàng)新合理性,指出了目前電視在新聞故事化操作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就如何在新聞采寫過程中落實新聞故事化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新聞故事化;電視新聞;采寫
中圖分類號:TN9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10.046
網(wǎng)絡新聞異常豐富,寬松的輿論環(huán)境和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推動了各式各樣的新聞形式不斷涌現(xiàn),新聞故事化就是其中之一??傮w來說,電視如何敘述新聞,這是由觀眾決定的。在網(wǎng)絡閱讀環(huán)境中,受眾的心理和信息需求更為復雜多變,如何能在“眾口難調”之中找到更為合適的電視新聞表達方式?電視人進行了更多的努力嘗試。傳播學研究表明,所有的受眾有著好奇、探索和求知欲的整體心理特點,他們更加青睞于可讀性和趣味性更強的信息內容,因此,“像講故事一樣寫新聞”是可以迎合大多數(shù)受眾的需求。
“故事”本是文學題材的一種,對某一事件的發(fā)展過程進行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描述,新聞是對新近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的事實客觀的報道,將這二者融合后,就形成了“新聞故事化”的寫作手法,指的就是記者在新聞采寫過程中挖掘新聞事實中的故事元素,采用細節(jié)描寫、生動對話和場景重現(xiàn)等方式,展示事件的情節(jié)和過程,以說故事的形式來展示新聞事件?,F(xiàn)如今電視新聞故事化越來越流行,基本上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電視媒體都開辦了新聞故事專欄,四川衛(wèi)視公開表示要打造第一個完善的故事頻道,觀眾對于電視新聞故事化轉變也很認可,這一類的節(jié)目一般收視率都不低。電視新聞故事化的盛行,自然對采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tǒng)新聞采寫方式,現(xiàn)階段在電視硬新聞如時政新聞中運用得較為普遍,那么如民生新聞這樣的社會軟新聞,如何改進采寫方式以適應越來越多的“新聞故事化”表現(xiàn)手法呢?這對于電視新聞從業(yè)者來說,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時代命題。
1. 電視新聞故事化敘述的創(chuàng)新合理性
1.1 回歸新聞本質的需求
新聞報道是為了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這是新聞的本原和本質?,F(xiàn)如今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人們的思想觀念也越來越多元,隨著工作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希望能夠在有限的新聞消費時間里,除了獲取對自己有幫助的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領域新聞信息,還能夠從新聞中獲得休閑娛樂的享受。麥克盧漢曾有著名的論斷:“媒介即訊息”“媒介即按摩”,根據(jù)他的觀點,新聞的最大功能無非兩點:一是提供信息,二是提供心理放松和娛樂。在新媒體高度發(fā)達的當下,網(wǎng)絡新聞的表現(xiàn)形式更加多樣,輕松活潑、富有個性的網(wǎng)絡新聞不斷涌現(xiàn),新聞信息消費的輕松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而這種趨勢也能夠更好地滿足受眾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對于電視新聞來說,“新聞故事化”也是在遵循不斷變化的新聞傳播規(guī)律,更好地調動各種視聽元素,讓觀眾在輕松愉悅中完成新聞信息的接收,這是媒體本職功能的歸位和新聞本原的回歸。
1.2 新聞故事化可以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
在新媒體無處不在,已經(jīng)成為受眾獲取信息最主要渠道的今天,受眾的新聞品位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希望記者能夠把他們帶到有細節(jié)、有情節(jié)的故事中去。作為一種顛覆電視新聞原有模式的全新報道方式,“故事元素”的加入讓電視新聞變得更加可感可知,增加了更多的隨性和感情色彩,可視性更強,能夠在瞬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而且產(chǎn)生持續(xù)的吸引力,能夠給觀眾留下更加深刻的記憶,最大程度地拉近觀眾與節(jié)目的距離,產(chǎn)生更好的傳播效果。
1.3 新聞故事化為新聞采寫提供了新思路
新聞故事化的實現(xiàn)需要貫穿新聞的前期采集和后期寫作的全過程,為新聞采寫提供了新思路。首先,在新聞選題上,記者就必須站在觀眾的角度,考慮重要性、貼近性和趣味性等新聞要素,重點挖掘一些與普通人工作生活息息相關或能夠代表時代發(fā)展趨勢的新聞故事線索。其次,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要善于觀察新聞現(xiàn)場,與新聞人物溝通,抓住一些閃光的亮點和細節(jié),展示新聞中人性化和感情化的一面,為后期新聞故事化寫作積累充足的素材。最后,在新聞寫作過程中,如何在遵循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以故事化的手法將新聞娓娓道來,這考驗著記者的寫作功底。其實,新聞故事化不僅僅是在電視新聞中運用,還可以體現(xiàn)在新聞通訊中,其實,各種新聞題材都可以適當?shù)厥褂霉适禄瘜懽鳌1热缯f電視新聞消息篇幅較短,一般新聞要素齊全,簡單明了就可以,但是如果在新聞消息中穿插使用一些有亮點有情節(jié)的新聞細節(jié),從小切口帶入,無疑可以讓新聞更鮮活??傊陔娨曅侣剤蟮乐?,有現(xiàn)場、有人物、有對話、有情節(jié),就可以讓新聞更為鮮活。
1.4 新聞故事化是電視媒體應對競爭的必然之舉
在新媒體強勢崛起的今天,電視媒體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自主經(jīng)營、自負盈虧的發(fā)展模式讓電視媒體不得不將經(jīng)營創(chuàng)收當成是生存的第一要事。如何吸引廣告客戶的青睞?收視率和客戶轉化率是重要的指標。新聞節(jié)目作為電視媒體的吸引受眾關注,塑造媒體品牌的重要節(jié)目類型,一直是收視率的保障。以受眾為中心、追逐商業(yè)利益的電視媒體必須要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調整新聞報道的策略,內容上盡量軟化,形式上強調故事性和情節(jié)性,加入人文關懷的元素,這樣的新聞才能迎合當今受眾的消費心理,有效地提升節(jié)目收視率,實現(xiàn)市場和受眾的“雙贏”。
2. 電視新聞故事化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2.1 違背真實性原則,講新聞變成了造新聞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新聞作品區(qū)別于文學作品的關鍵。新聞故事化雖然追求情節(jié)的起伏,但絕不是所有的新聞事件都會如小說故事一般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但是有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為了營造故事氛圍,吸引受眾的眼球,背離了新聞真實性這一基本原則,不惜像寫小說一樣,對于新聞事件進行了合理想象和刻意捏造,變講故事為造新聞,以增加視覺和聽覺效果。這種浮躁的作風是新聞道德底線的失守,更是對新聞價值觀的挑戰(zhàn)。任何時候,電視新聞報道在說故事的時候都要牢記:真實性是新聞的第一要義,新聞是真實的,不是虛構的,記者只是客觀事件的記錄者,說故事只是手段,真實全面的記錄才是目的。
2.2 片面追求故事化,導致媒體社會責任的缺失
當今媒體競爭越來越激烈,在人們有限的新聞消費時間里,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與網(wǎng)絡手機這樣的新媒體不斷地爭奪著受眾。在快節(jié)奏的環(huán)境中,新聞傳播只有更新、更快、更豐富、形式更多樣,才更具有競爭力,新聞故事化其實就是媒體競爭的產(chǎn)物。
近代意義上的新聞被分為兩類:一類是為了滿足受眾信息需求的“信息模式”,另一類是為了滿足受眾娛樂需求的“故事模式”。長期以來,我國新聞界一直重信息傳遞輕娛樂休閑。現(xiàn)如今“新聞故事化”就是為了滿足受眾的休閑娛樂功能。但是值得關注的是,有的電視媒體新聞故事化的過度和片面追求,導致媒體應當肩負起的輿論引導和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社會職責缺失。任何時候,新聞故事化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受眾追求娛樂的需求,更不能放大受眾的娛樂需求,擠占最廣大社會公眾對反映他們所關心的基本生活、生存和發(fā)展信息的媒體空間,主流的核心的價值是不可取代的。
3. 電視新聞故事化的采寫要求
3.1 細致深入的采訪,搜集豐富的新聞素材
有人說,新聞報道是“七分采,三分寫”,采訪作為報道的前置環(huán)節(jié),對于一篇新聞作品質量影響很大。新聞在于發(fā)現(xiàn),新聞中的故事更是要在采訪中獲得,新聞故事性的強弱,關鍵在于記者在采訪中獲得新聞素材是否豐富。
一名合格的電視新聞工作者一定要在新聞采訪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只深入新聞現(xiàn)場還不夠,還要將自己置于新聞故事之中,善于挖掘新聞中的細節(jié),比如說新聞現(xiàn)場中獨有的典型畫面,善于與新聞人物對話,激發(fā)他們的訴說欲望,讓他們在鏡頭前流露真情實感,要能夠找到新聞事件中的沖突性和戲劇性的一面,用現(xiàn)場音響和現(xiàn)場畫面將這些元素記錄下來。新聞前輩們常說“腳板下出新聞”,其實故事也是靠著電視新聞記者的雙腳跑出的,記者在現(xiàn)場采訪時,只有充分調動眼、耳、口,才能在現(xiàn)場尋找到最生動、最形象、最有代表性的能夠講述新聞事件的故事元素。
3.2 善于用細節(jié)和情節(jié)塑造形象事實
懸念和沖突是故事的基本構成要素。如果一篇電視新聞想要更好地進行故事化表達,一定要善于用細節(jié)和情節(jié)塑造形象事實。
第一必須重描述,將情節(jié)和沖突納入其中,用鏡頭向觀眾展示新聞事件的發(fā)展過程,用語言凸顯新聞現(xiàn)場的緊張感、沖突性甚至充滿懸念的一幕,給觀眾營造一種刺激新鮮之感,讓他們產(chǎn)生一探究竟的收看興趣。
第二必須重細節(jié),“見微知著,細節(jié)決定成敗”,電視新聞報道中如果能夠巧妙地運用一些細節(jié)語言描述和細節(jié)鏡頭畫面,都能夠讓新聞變得更加生動鮮活,富有情節(jié),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當然,一則新聞中可以展示的新聞細節(jié)很多,并不是什么細節(jié)都可以寫入報道之中,受到電視新聞篇幅的限制,一般一篇報道中融入兩到三個細節(jié)即可,太多的話就會給人新聞瑣碎化的感受。那么什么樣的細節(jié)能夠運用于新聞報道之中呢?記者一定要善于抓住最能夠表現(xiàn)新聞主旨和新聞本質的細節(jié),將之巧妙地融入報道之中,呈現(xiàn)在熒幕之上。
3.3 以人為故事主體,用人的視角來寫故事
任何新聞事件都是離不開新聞人物的,用故事化的手法來寫新聞時,就要努力挖掘新聞事件中人的因素,將其中人性和人情的一面展示出來,站在人的角度來寫作,這樣才能讓新聞更接地氣,更能夠捕捉一些生動的生活細節(jié),激發(fā)人們的情感共鳴。
以電視民生新聞為例,這種“講述老百姓故事”的報道,就是因為將報道的視角放在了普通人身上,對一個個生活中看似平凡實則不凡的小事如說故事般娓娓道來,才能迅速贏得了觀眾的喜愛,收視率也才能一直居高不下。
3.4 建立多維的故事敘事視角
新聞是一門敘事的藝術,對新聞事實敘述的角度選擇也是決定新聞故事化成功與否的一個核心因素。要想說好電視新聞故事,記者必須要掌握多維的故事敘事視角??傮w來說,新聞故事化的常用視角包括以下三個。
一是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新聞事件中的新聞人物作為敘事主角,從他的角度將自己在新聞現(xiàn)場的耳聞目睹和所感所想說出來,故事的真實性和可行性很強,觀眾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就會產(chǎn)生親切和認同感。
二是公眾代言人的敘事視角。記者如同一名記錄者和觀察者,用手中的攝像機客觀記錄下一切,用事實說話,用客觀報道傳遞主觀態(tài)度,引導觀眾對于事件進行深入理性的思考。
三是第三者的敘事視角,就是在報道中穿插相關描述,用他人的眼睛對新聞事實進行客觀敘述和細節(jié)描寫。
電視新聞記者在新聞報道的故事化表述中,一定要根據(jù)前期采訪積累的素材,找到合適的寫作視角。比如說,如果受訪對象全程參與新聞事件,而且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好,那么就可以站在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寫作整篇報道。
3.5 采用單一的新聞主線寫作
電視新聞報道可以故事化寫作,但是受節(jié)目時長的限制,不可能如藝術作品一般長篇大論;再加上電視線性傳播的特點,留給觀眾思考的時間不多。因此,單篇報道在寫作過程中只需要找準一條新聞主線,展示其中的曲折沖突即可,一定要避免多條線索交織穿插,否則會讓新聞過于雜亂,缺少重點,也不利于觀眾理解接受。如果新聞中出現(xiàn)兩條線索的時候,電視新聞記者不妨采用一明一暗的方式進行敘述,可以讓新聞稿件的結構更為清晰,適合電視線性傳播的特點,便于受眾理解,能夠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4. 結束語
在快節(jié)奏的社會生活中,新聞除了要滿足受眾的基本信息需求,更要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一種方式。電視新聞故事化用講故事的方式對新聞事件娓娓道來,在滿足公眾信息需求的同時,更讓觀眾得到了放松愉悅,更加符合當代受眾的信息消費習慣,賦予了電視新聞報道新的生機與活力。
總體來看,電視新聞故事化的手法強調新聞的趣味性、人性化和矛盾曲折,重視對新聞畫面、新聞細節(jié)的打造,重視行文的遣詞造句和文章的謀篇布局,能夠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收視體驗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電視媒體在新聞故事化在運用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誤區(qū),對新聞真實性提出了挑戰(zhàn),也讓新聞庸俗化和媚俗化情況時有發(fā)生。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電視新聞工作者,運用故事化手法采寫新聞時,要恪守新聞職責道德,牢牢守住真實性底線,具有較強的新聞意識,在追求作品審美效果的同時,更要肩負起傳播客觀真實信息的基本職責,講好新聞故事,做好新聞記者。
參考文獻:
[1]許陽.故事讓新聞更雋永——淺論新聞故事化報道的作用[J].新聞研究導刊,2014(06):174,181.
[2]陳開.淺談電視新聞報道的故事化模式[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01):21-22.
[3]張偉.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故事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7):34-35.
作者簡介:季捷,安徽淮南人,畢業(yè)于安徽大學新聞學院,記者,研究方向:電視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