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高原 楊小英
子宮脫垂(pelvie organ prolapse)是婦科發(fā)病率較高的疾病,多見于營養(yǎng)不良、多產以及有高強度體力勞動的女性群體[1]。子宮脫垂指的是子宮從正常的位置沿著陰道下降,甚至子宮全部脫出陰道口以外。由于陰道緊挨膀胱與直腸,因此,如果患有子宮脫垂,還會伴有膀胱以及尿道與直腸膨出。子宮脫垂的典型癥狀是排尿困難、腰骶部酸痛、下墜感、尿失禁以及生殖系統(tǒng)感染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2]。以往臨床多采取手術的方式治療,雖然能夠恢復子宮的解剖結構,但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且無法完全恢復肌肉與神經功能。隨著臨床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臨床實踐表明通過電刺激、盆底肌肉鍛煉等治療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3]。本研究主要討論在治療輕中度子宮脫垂患者時采用盆底肌電刺激加盆底功能鍛煉結合穴位點壓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輕中度子宮脫垂患者5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7例。對照組: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40.53±1.25)歲;輕度子宮脫垂16例,中度子宮脫垂11例。研究組: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40.46±1.32)歲;輕度子宮脫垂14例,中度子宮脫垂13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婦產科學(第9版)》[4]子宮脫垂診斷標準;②POP-Q分度在Ⅰ~Ⅱ度;③未采取系統(tǒng)性盆底康復治療;④符合電刺激、穴位點壓和盆底肌功能鍛煉指征;有需求患者,對手術有顧慮或害怕手術創(chuàng)傷者;⑤研究經患者及家屬同意。
1.2.2 排除標準:①妊娠期女性;②重度子宮脫垂者;③盆底神經支配功能完全喪失者;④患有其他嚴重疾病不適用本方法治療者;④依從性差且經治療后仍無效者。
1.3 方法 2組患者治療前均進行健康宣教與心理疏導,向患者講解子宮脫垂的相關知識以及治療方法,加深患者的認知度,提高配合度,告知患者治療的原理以及會為其保護隱私,消除患者的顧慮和緊張的情緒。叮囑患者經期不可進行治療,治療期間關注是否有不良反應,保證充足的休息,可將腳或臀部墊高,避免長期下蹲或者站立,增強營養(yǎng)提高免疫力。日常注意個人衛(wèi)生,用溫水清洗外陰,穿棉質寬松的內褲。
1.3.1 對照組:患者采用盆底肌功能鍛煉。并為其講解康復訓練的過程以及注意事項,以便患者可以在家完成鍛煉。指導患者進行收縮肛門運動,告知其動作要領,每次收縮盆底肌肉>3 s后放松,每次鍛煉15 min,每天進行2~3次即可,堅持訓練3個月。若患者只能輕微收縮肛門或者無法收縮肌肉,護理人員可將食指伸入到患者陰道后穹窿下1.5 cm處,將盆底肌向后外側壓,再指導其進行收縮肛門的動作。
1.3.2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盆底肌電刺激加穴位按壓治療。①電刺激治療法:采用盆底生物刺激治療儀SA9800(南京偉思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治療,治療前告知患者將大小便排空,患者平臥在床上休息3 min,連接電源后啟動治療儀,選用器官脫垂模板,對電極進行常規(guī)消毒,患者取平臥位,抬高臀部,將電極(專人專用)緩緩置入患者的陰道內,刺激模式NIMES,初始頻率設置成30 Hz,脈寬設置成300 μV,根據(jù)患者的具體適應情況對頻率及脈寬進行調整。使用電刺激加Kegel治療共30 min。2~3次/周,2個療程。②穴位點壓法[5]:治療前告知患者將膀胱排空,仰臥位平躺床上,調整呼吸讓身體完全放松。取子宮穴、關元穴、提托穴、三陰交、足三里、氣海穴。對該穴位進行點壓,力度要適中,根據(jù)患者的耐受力可逐漸增加力度,點壓2 min/次即可,1次/d,共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4.1 2組患者盆底肌力情況:分為0級~5級,5級說明盆底肌力正常,<3級說明盆底肌力異常[6]。
1.4.2 2組患者性生活評分與滿意度評分改善情況,通過女性性生活功能指數(shù)(FSFI)評價,得分高表示改善情況好[7]。
1.4.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4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①顯效:患者體征恢復正常,陰道壁脫垂的癥狀消失;②有效:體征基本恢復正常,子宮脫垂癥狀有所緩解,陰道膨出癥狀減輕;③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體征未恢復正常,部分患者陰道壁膨出有所加重[8]。
1.4.5 2組患者盆底功能評分,靜息狀態(tài)肌電值越低越好,最大收縮力、持續(xù)收縮力與協(xié)調能力得分越高越好。
1.4.6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生活質量評分表,包括5個方面,每項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9]。
2.1 2組患者盆底肌力比較 研究組達到盆底肌力≥3級者24例(88.9%)明顯多于對照組的17例(63.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盆底肌力比較 n=27,例(%)
2.2 2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研究組發(fā)生陰道內腫物脫出1例(3.7%)低于對照組的6例(22.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033,P<0.05)。
2.3 2組患者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療效比較 n=27,例(%)
2.4 2組患者性生活質量評分與滿意度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性高潮評分與滿意度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性高潮與滿意度評分提高程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性生活質量評分與滿意度評分比較 n=27,分,
2.5 2組患者盆底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盆底功能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靜息狀態(tài)肌電值下降明顯,最大收縮力、持續(xù)收縮力與協(xié)調能力評分提升(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盆底功能評分比較 n=27,分,
2.6 2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 2組患者SF-36評分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SF-36評分均提高,且研究組患者SF-36評分提高程度較對照組患者更顯著(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評分比較 n=27,分,
子宮脫垂是一種常見的盆腔脫垂,引發(fā)子宮脫垂的原因多與機械性損傷、神經損傷、營養(yǎng)不良等有關,該疾病發(fā)好于中老年女性群體,早期不明顯的癥狀,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者會感到墜痛、腰骶部疼痛等[10,11]。治療子宮脫垂應以恢復子宮正常位置、改善神經功能與盆底肌肉為目的[12]。盆底功能鍛煉是常用的非手術方式,可幫助患者加強前盆底肌力量,恢復子宮肌肉與組織能力以及讓子宮回到正常位置[13]。電刺激療法通過電刺激可激活盆底肌肉與支配神經,有助于喚醒受損的神經肌肉,加強肌肉的收縮能力進而改善盆底肌群功能。同時,對患者實施穴位點壓可促進其局部血液流動并恢復生理功能且操作簡便,與盆底功能鍛煉、電刺激療法聯(lián)合應用可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14]。
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盆底肌力≥3級者占88.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0%(χ2=4.9644,P<0.05);研究組性生活質量評分與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4%(t=7.6005、3.5777,P<0.051);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2.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4%(χ2=4.4182,P<0.05);表明盆底功能鍛煉、電刺激療法聯(lián)合穴位點壓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力,提升患者性生活質量與滿意度,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單純盆底肌功能鍛煉[15]。電刺激應用高科技生物反饋技術,精確的檢測,客觀評價盆底肌肉強度和纖維的損傷類型,通過采用不同頻率和能量的電刺激和盆底功能鍛煉,喚醒盆腔神經肌肉的損傷,增加盆底肌肉的力量和靈活性,達到更好的陰道收縮狀態(tài),從而提高性生活的質量,快感和高潮[16]。研究組患者陰道內腫物脫出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χ2=4.1033,P<0.05);表明盆底功能鍛煉、電刺激療法聯(lián)合穴位點壓可以有效減少陰道內腫物脫出情況。本研究顯示,研究組患者靜息狀態(tài)肌電值評分下降更明顯(t=9.5726,P<0.05),最大收縮力評分、持續(xù)收縮力評分與協(xié)調能力評分提升更多(t=8.6898、7.0374、7.3405,P<0.05);研究組患者SF-36評分中認知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情感功能評分、角色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盆底功能鍛煉、電刺激療法聯(lián)合穴位點壓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收縮力與協(xié)調能力,幫助子宮恢復原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7]。
綜上所述,對輕中度輕重型子宮脫垂患者采用盆底功能鍛煉、電刺激療法聯(lián)合穴位點壓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幫助子宮恢復原位,提升其性生活質量,對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起到積極的作用,建議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