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家富
全球聽力損失報告表明,在健康嬰兒保育人群中,聽力損失至少影響了30%的人口,在健康的嬰兒保育人群中,中度和重度雙側聽力缺陷的患病率約為1/1 000 至3/1 000[1]。在中國,每年約有3 萬名嬰兒出生時患有先天性聽力損失[2]。如果不及時發(fā)現(xiàn)并進行干預,患有嚴重聽力損失的嬰兒將遭受永久性聽力障礙,導致語言、認知功能障礙,對學業(yè)成績造成嚴重影響。育齡夫婦常見耳聾基因篩查是預防遺傳性耳聾患兒的出生重要手段,如果這對夫婦具有相同的耳聾突變位點,則后代患病的風險顯著增加[3]。鑒于產(chǎn)后聽力測試的準確性較低,有時無法篩查進行性和藥物敏感性耳聾。
分析2019 年3 月至2022 年11 月廣西防城港婦幼保健院2 711 例孕婦耳聾基因突變篩查的臨床資料,平均年齡(29.78±4.16)歲,平均孕周(13.56±4.08)周。納入標準:①均為單胎活體;②均接受耳聾基因突變篩查;③孕婦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有嚴重肝腎功能損害;②有耳聾患兒生育史;③具有較差的依從性。本研究經(jīng)過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耳聾基因檢測采用凱普耳聾基因檢測試劑盒(PCR?膜雜交法)(包含耳聾基因提取試劑、PCR 擴增試劑、雜交試劑)以及配套的樣本采集器和醫(yī)用核酸分子快速雜交儀HHM?2 型,均購自廣東凱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100 Touch PCR 儀購自美國BIO?RAD 公司。小型臺式高速離心機5424 型購自于德國eppendorf 公司。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儀器和試劑盒說明書規(guī)范進行。每批實驗均設有陰、陽性質控對照,確保每批檢測結果準確可靠。
首先進行脫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的提?。撼槿≡袐D靜脈血3 m L 于EDTA 抗凝管,使用全血核酸提取試劑盒(廣州凱普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提取基因組DNA,將20 μL蛋白酶K 添加到外周血樣品中進行DNA 提取,并使用K3500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凱奧)來確定DNA 的質量。K3500 對DNA 濃度和純度進行檢測,濃度為100~200 ng/μL,純度OD260/OD280為1.8~2.0,標本保存于-20℃冰箱備用。提取DNA后采用PCR+導流雜交法使用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試劑盒(廣州凱普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43402188),按照說明書操作流程進行PCR擴增、導流雜交、洗滌、顯色等步驟,對常見致病基因及位點進行檢測,SLC26A4基因包括1229C>T、2168A>G、遲發(fā)型耳聾的IVS7?2 A>G;GJB3基因包括后天高頻感音神經(jīng)型耳聾的538C>T 突變雜合子;GJB2基因包括先天性遺傳性耳聾的176?191 del 16 突變雜合子、235M 突變純合子、235 突變雜合子、299 突變雜合子;線粒體12Sr RNA 基因包括藥物敏感性耳聾的1555 均質突變、藥物敏感性耳聾的1555 異質突變。若孕婦攜帶耳聾基因則對其配偶也展開檢測,并針對攜帶人群展開遺傳咨詢。孕婦生育后,電話隨訪了解其子女的聽力情況。
2 711 例孕婦中共檢出耳聾基因突變攜帶者76 例,攜帶率為2.80%(76/2 711)。其中SLC26A4基因突變22 例,攜帶率為0.81%,包括1229C>T 位點突變6 例,2168A>G 位點突變1 例,遲發(fā)型耳聾的IVS7?2 A>G 位點突變15 例;GJB3基因538C>T位點突變1 例,攜帶率為0.04%;GJB2基因突變46例,攜帶率為1.69%,包括先天性遺傳性耳聾的176?191 del 16 突變雜合子2 例,235M 突變純合子1例,235 突變雜合子31 例,299 突變雜合子12 例;線粒體12Sr RNA 基因位點突變7 例,攜帶率為0.26%,包括藥物敏感性耳聾的1555 均質突變6 例,藥物敏感性耳聾的1555 異質突變1 例。見表1。
表1 2 711 例孕婦耳聾基因突變位點檢測結果Table 1 Detection results of mutation sites of deafness gene in 2711 pregnant women
建議76 例攜帶者的配偶接受耳聾基因檢測,最終45 名配偶進行了檢測,1 名被發(fā)現(xiàn)攜帶同一耳聾突變基因,參與率為59.21%。配偶中有1 例為GJB2235235 突變雜合子,與孕婦為同一耳聾突變基因。因此建議進行產(chǎn)前診斷。孕婦生育后,電話隨訪了解其子女的聽力情況正常。
對76 例攜帶者及其配偶一同接受遺傳咨詢。線粒體基因突變攜帶者建議孕婦本人及其子女終生禁用氨基糖苷類藥物;GJB3基因突變攜帶者可能有耳聾易感性,應注意聽覺防護,避免后天高頻聽力損失;GJB2和SLC26A4基因突變攜帶者建議其配偶進行耳聾基因篩查。
我國流行病學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先天性耳聾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有效的耳聾基因檢測和精準的遺傳咨詢可預防遺傳性耳聾患兒的出生,降低中國新生兒聽力損失率[4]。目前,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對孕婦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產(chǎn)前耳聾基因篩查。此前一項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研究報告稱[5],廊坊市16 440 例孕婦的耳聾基因攜帶率為5.359%。此外,魏新亭等[6]的研究報道寧夏地區(qū)的耳聾基因攜帶率為4.97%。一項遼寧的耳聾基因篩查報告稱[7],43 133 例孕婦的常見耳聾基因攜帶頻率為5.08%。葛虎等[8]的研究報道湖南地區(qū)的孕婦耳聾基因攜帶率為4.89%。然而,關于廣西防城港市的耳聾基因突變篩查研究尚未見報道。本研究通過大樣本篩選發(fā)現(xiàn)廣西防城港市耳聾基因攜帶頻率為2.80%,低于上述報道的攜帶率,這對本地區(qū)遺傳性耳聾防控工作的開展意義重大。
我國對耳聾分子流行病學的多項研究表明,許多非綜合征性聽力損失基因僅由幾個突變基因引起,如間隙連接蛋白β?2 基因(GJB2基因)、β?3基因(GJB3基因)、SLC26A4基因和線粒體DNA(mtDNA)[9]。GJB2是中國非綜合征性聽力損失的第一個致病基因,GJB2突變是導致耳聾最常見的病因[10]。同樣,GJB2突變是本研究中最常見的突變,GJB2的攜帶率為1.70%。在之前的一項研究中[11],GJB2 235 del C也被觀察到是金華地區(qū)最常見的耳聾相關突變,在本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它具有很高的等位基因頻率。中國大前庭水管綜合征患者的遺傳分析顯示[12],95%~97%的患者至少發(fā)現(xiàn)1個SLC26A4基因突變,證實大前庭水管綜合征是我國具有特異性突變的遺傳病。然而,一項針對美國和英國大前庭水管綜合征患者的多機構研究表明,這些患者中只有27% 具有SLC26A4基因突變[13]??梢奡LC26A4的突變熱點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人群之間存在差異。在此項研究中,SLC26A4的攜帶率為0.81%,與逯銘等[14]報道的結果相似。
線粒體12Sr RNA基因突變與母體遺傳有關,氨基糖苷類藥物的應用導致不可逆的聽力損失。在耳毒性的家族病例中,氨基糖苷類超敏反應通常是通過母體遺傳。在人類mtDNA 基因組中,m.1555A>G 是該基因中最常見的突變。12Sr RNA基因被認為是氨基糖苷類藥物的主要靶向位點。已鑒定的非綜合征性耳聾引起的mtDNA 突變包括m.1555A>G,m.1494C>T 和m.1095 T>C 以及12Sr RNA基因中961 位置的突變。目前,據(jù)估計,這些突變存在于大約3.10%的非綜合性聽力損失患者中。在本研究中,2 711名孕婦及其伴侶篩查了mtDNA12Sr RNA基因,發(fā)現(xiàn)此基因位點突變7 例,攜帶率為0.26%。低于薛秀麗等[15]的致病突變攜帶率(0.98%),這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地區(qū)差異有關。通過耳聾基因檢測篩選mtDNA12Sr RNA基因可能有助于有效識別大量具有該基因突變、對氨基糖苷類藥物敏感、聽力正常并遺傳母系突變的新生兒。因此,通過遺傳咨詢建議孕婦本人及其子女終生禁用氨基糖苷類藥物,可以避免高危人群的耳聾。此外,科學的遺傳咨詢、產(chǎn)前診斷和干預可防止這種基因突變在家族中遺傳。
綜上所述,GJB2及SLC26A4基因為廣西防城港市耳聾人群中的常見致病基因,先天性遺傳性耳聾的235 突變雜合子為GJB2基因突變主要形式,遲發(fā)型耳聾的IVS7?2 A>G 為SLC26A4基因突變主要形式。建議針對上述基因對孕婦及其配偶進行檢測以預防遺傳性耳聾患兒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