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做過很多聽起來就非常有趣的事情,種草就是我童年的樂趣之一。
那時,我們家住的地方很偏僻,只有幾戶人家,但是土地曠闊,我家和鄰居張爺爺家都有幾十畝沙地。家附近一大片竹林郁郁蔥蔥,還有密集或稀疏的樹林。姐姐大我6歲,早早擔負起家務活兒。而我,就成了這里唯一的小孩,經常獨自穿插在竹林、樹林、沙地之間,大自然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竹林里的四季成為我眼中的風景。春天,小竹筍從地下冒出來,一個個破土而出,一個晚上就能竄上一兩米;夏天,強烈的陽光照射在竹葉上,會泛出白綠色的光芒;秋天,竹林是麻雀的天堂,傍晚只要有大的聲響,就能看到一大群麻雀從竹林上端竄出來,很是壯觀;冬天,竹林漸漸沉寂下來,竹身的顏色經過歲月的洗禮,也漸漸蒙上一層老色。
除了大片的竹子,竹林里還生長著各種植物,尤其是林子稀疏一點的地方,陽光能透進去,小植物就更繁茂。四季青是常有的,我家門口幾株長得又粗又高的四季青就是從竹林里挖回去的。很多伙伴聽說后也讓我?guī)е麄內ブ窳謱ふ覍氊?。四季青,顧名思義就是一年四季都是綠色,這種植物非常好養(yǎng),葉子厚實,不容易生蟲,種在家門口修枝剪葉以后,就成了天然晾曬的好平臺。媽媽常常在上面曬點鞋子、布片之類的。
這似乎成了我小小的驕傲,從竹林里挖植物回家,成了讓我非常著迷的事情。在竹林中穿梭,一株平時沒見過的或者很有眼緣的植物,就會成為我要帶回家種植的對象。
我小心翼翼地把這些特別的“伙伴”挖回家,但怎么種成了一個新的問題。之前的四季青是爸爸種下去的,可現(xiàn)在,爸爸看到我?guī)Щ貋淼闹参镏粫u搖頭,語重心長地說:“這些都是草,你挖回來干什么?”后來他就干脆不理我,隨我折騰,只要不種家門口就行。
為了安頓好這些寶貝,我只好為它們尋找新的根據地。我把目光鎖定在廚房邊的一小塊長著雜草的空地。我仔細觀察了一下,這個地方不在家門口,不打眼,又離家很近,能夠好好觀察植物們的生長狀態(tài),兩全其美。說干就干!我擼起袖子,開始開荒:先鋤草,再把藏在泥土里的石塊清理出來,最后翻地,圈地。翻好地以后,我把自己開辟的這塊地圈起來,用磚頭圍成一圈,成了一個小型的籬笆,宣示著這里的主權。一切收拾妥當,就可以開種了。這是我最欣喜的時刻,弄得滿身泥巴也毫不在乎。爸爸、媽媽和姐姐看到我忙得不亦樂乎,也不管我,只是提醒:“小心蛇!”
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把自己的這塊地再分成若干小塊,一塊一塊地種。先是把挖回來的植物種下去,然后澆點水,時不時再加一捧泥巴。種植完成后,我就欣欣然站在旁邊欣賞著它們,有時候干脆搬個小板凳坐在旁邊,仿佛這些植物能聽懂我的話似的,時不時跟它們聊上幾句。
可想而知,種植的效果并不理想,因為我老是想看它們的狀態(tài),有時候干脆把根拔出來看看長得怎么樣了。這惹得姐姐好一陣譏笑,說我根本不懂種植物,連草也不會種。不過這并沒有打擊到我種草的熱情,我依然樂此不疲地挖新的植物回來,替換之前已經蔫了的那些。就這么著,小園子也時常是郁郁蔥蔥的。
現(xiàn)在想想,我種草的快樂,也許并不在于這棵草能不能活,而是享受著這個過程吧。小時候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時光,成了滋養(yǎng)我一生的快樂。直到現(xiàn)在,無論我走到哪里,居住的地方都會種一些植物,不僅僅是開花的,那些不開花的植物也被我鐘愛。因為這里面,有我的童年,有我的快樂,也有大自然送給我一切隨緣的淡然。
(文/方耀華)
方耀華,湖南省長沙師范附屬天健小學副校長,語文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湖南省普通話測試員,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教師作家分會會員,開福區(qū)卓越名師。熱愛閱讀,每天堅持讀書并做讀書筆記,在語文課堂開辟課前閱讀分享三分鐘,與學生一起享受閱讀,借閱讀的翅膀飛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