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西平
摘 要:咬合樁是樁與樁之間形成相互咬合排列的一種基坑圍護結構;施工時先施工A樁,后施工B樁,在A樁混凝土初凝后、終凝前切割A樁相交部分的混凝土,在澆筑B樁從而實現(xiàn)咬合。新型鉆孔咬合樁筒型基礎結構創(chuàng)新地將樁基礎與基坑支護墻技術結合組成大直徑筒型結構,形成土體-筒形結構-小承臺結構-錨籠的組合體系,從而形成大直徑筒型基礎結構。
關鍵詞:咬合樁;筒型基礎;樁墻
中圖分類號:TU753.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6903(2023)02-0107-03
0 引言
鉆孔咬合樁采用機械鉆孔施工,樁與樁之間相互咬合排列。施工主要采用“套管鉆機+普通混凝土”方案。鉆孔咬合樁的排列方式采用,第一序樁素混凝土(A樁)和第二序鋼筋混凝土樁(B樁)間隔,先施工A樁,后施工B樁,B樁施工時,利用套管鉆機的切割能力切割掉相鄰A樁的部分混凝土,則實現(xiàn)了咬合。
1 咬合樁設計
華能通榆200萬kW風電平價上網(wǎng)項目位于白城市通榆縣開通鎮(zhèn)、什花道鄉(xiāng)和八面鄉(xiāng)境內,距離通榆縣約15 km左右,距離長春市約240 km。位于東經(jīng)123°18'(風電場中心),北緯44°48'(風電場中心),海拔高度約為135~155 m;此次實驗樣機選取EN-156/3.3機型機位的基礎進行設計及計算。
新型基礎結構承臺直徑14 m,高3.5 m,樁長12.5 m,底部基礎采用新型鉆孔咬合樁筒型基礎結構。
1.1 風機荷載
本項目實驗樣機擬選用遠景EN-156/3.3機型[1],經(jīng)統(tǒng)計后,選取計算中用到的風機荷載標準值見表1。
1.2 檢算內容
依據(jù)《陸上風電場工程風電機組基礎設計規(guī)范》[2]規(guī)定,風電機組地基基礎設計及檢算應進行地基承載力驗算、抗滑移穩(wěn)定驗算、抗傾覆穩(wěn)定驗算、沉降及變形驗算等有關基礎安全的其他驗算。
1.3 基于規(guī)范的工程算法
1.3.1 計算依據(jù)
新型鉆孔咬合樁筒型基礎沒有完全一致的既有基礎結構設計規(guī)范可直接套用,但其承載和受力機理上與《陸上風電場工程風電機組基礎設計規(guī)范》[2]較為一致,因此擬將新型鉆孔咬合樁筒型基礎進行等效處理后,依據(jù)此進行計算分析。
1.3.2 地基計算
1.3.2.1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由荷載試驗或其他原位測試,公式計算及工程類比等方法綜合確定,根據(jù)地勘報告,采用荷載試驗與公式計算兩種方法計算[2]。
由于機位處地下水位埋深在2.2 m左右,此次計算中土體重度及加權平均重度,均取浮重度作為有效重度進行計算。按照等效計算筒型基礎尺寸及土質參數(shù)取值,計算得到筒型基礎修正后土體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301.73 kPa(其中⑦粉質粘土的c及φ取場區(qū)地勘報告中的均值)。
1.3.2.2 基底壓力
承受軸心荷載的計算如式(1)。
Pk ≤ ?f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式中:Pk為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基礎底面處平均壓力單位kPa 。
經(jīng)計算:
Pk=113.74 kPa
式中: fa1、fa2為修正的地基承載力,fa1取394.82 kPa,fa2取301.73 kPa。所以Pk< fa1,Pk 1.3.2.3 預應力筒型基礎按剛性基礎計算 地基土體按照線彈性假定,筒型基礎地基計算如式(2)、(3)所示。 基礎側面橫向壓應力應滿足下列要求: (2) (3) 依據(jù)上述要求進行計算,得到以下兩個結果。 ①深度h/3處為粉砂,c、φ值取地勘報告中的經(jīng)驗值c=2.0 kPa,φ=35°。按照地基土體線彈性假定,此h/3處基礎側面橫向壓力值為: σh/3=63.94 kPa<γh/3(ηKp-Ka)+2c(η ? ? ? ?+ ? ? ? ?) =147.12 kPa σh/3滿足要求。 ②深度h處為粉質粘土,c、φ值取地勘報告中的經(jīng)驗值c=37.5 kPa,φ=11.7°。按照地基土體線彈性假定,此h處基礎側面橫向壓力值為: σh/3=205.77 kPa<γh(ηKp-Ka)+2c(η ? ? ? ?+ ? ? ? ?) =251.86 kPa σh/3滿足要求。 1.3.2.4 基礎水平變形和基礎轉角 預應力筒型基礎按《陸上風電場工程風電機組基礎設計規(guī)范》[2]中剛性基礎計算。地基土體按照線彈性假定,筒型基礎地基計算應符合式(4)、(5)的規(guī)定: 基礎頂面水平變形和基礎轉角應滿足下列要求: y0·tanω≤0.0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ω≤0.0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筒型基礎的傾斜變形參考基礎變形控制,轉角按照0.004控制,頂面水平位移根據(jù)工程經(jīng)驗按20 mm控制。經(jīng)計算,筒型基礎頂面水平變形和基礎轉角為: y0·tanω=3.37e-5≤0.020 ω=0.00018≤0.004 滿足要求。 1.3.2.5 抗傾覆穩(wěn)定驗算 筒型基礎抗傾覆承載模式如圖1所示,在基礎頂面彎矩的作用下,基礎可能圍繞底面上垂直于ab的某一條弦發(fā)生轉動,即導致基礎傾覆。因此應找到基礎最有可能產(chǎn)生傾覆的軸線位置,進行抗傾穩(wěn)定性驗算。如圖1所示,在圖示荷載作用下,假設基礎有可能繞斷面mn發(fā)生傾覆,因此設該斷面與ab的交點為x。 將荷載及筒體、筒內土體自重換算到筒底中心處,得: 豎向力V=4 358.90 kN 橫向力H=894 kN 彎矩M=96673.7 kN·m 迭代計算確定基礎的最危險旋轉軸位置: ox=7 m MV=VλR=300 549.79 kN·m 水平荷載導致的傾覆力矩為: MH=3 307.8 kN·m 筒型基礎的總抗傾力矩為: MR=MV=30 0549.79 kN·m 筒型基礎受到的傾覆力矩為: Mq=MH+M=9 9981.50 kN·m 筒型基礎的抗傾安全系數(shù)為: SFt=MR/Mq=300 549.79/9 9981.5=3.01 ?滿足要求。 1.3.2.6 抗滑穩(wěn)定性驗算 抗滑移穩(wěn)定驗算應按照《陸上風電場工程風電機組基礎設計規(guī)范》[2]正常運行荷載工況基本組合、極端荷載工況基本組合、罕遇地震工況基本組合分別驗算,并求取對應內容的荷載分項系數(shù)。 基于以上荷載計算,進一步經(jīng)折算后得到基礎底部、極端荷載工況基本組合(荷載分項系數(shù)為1.0)為: Mk= 96 673.70 kN·m Nk= 15 926.29 kN Fk= 894 kN 計算得到基礎底面抗滑力為: FR=μ·Nk=4 777.89 kN 其中,基礎底部與地基摩擦系數(shù)取0.3。 因此,F(xiàn)R/FS=5.34>1.3 ,滿足要求。 1.3.2.7 沉降計算 在計算地基沉降變形時,為了便于計算,將基礎圓形截面按面積等效成矩形截面,其邊長D計算如公式(6) D= ? ? ? ?=12.4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d為筒型基礎直徑,d取14 m。 地基內的應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質線性變形體理論假定。 經(jīng)計算,可得POK=103.5 kPa。 樁基沉降計算深度 Zn應按應力比法確定,即計算深度處的附加應力σ計算[3]如式(7),深度取23 m,沉降計算見表2。 σz=0.2σ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假定Zn=23 m,σz=103.5 kPa≤0.2,σc=132.4 kPa,需要對得出的最終沉降進行修正,修正系數(shù)根據(jù)地區(qū)變形觀測資料及經(jīng)驗確定,無地區(qū)經(jīng)驗時可Es=18.2 MPa。 最終計算各工況下的最終沉降值s=35.2 mm。 輪轂高度90 m 2 咬合樁檢測 根據(jù)《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2012)第4.6.16條的規(guī)定:咬合樁基礎的檢測應采用聲波透射法對墻體混凝土質量進行檢測,檢測墻段數(shù)量不宜少于同條件下總墻段數(shù)的20%,且不少于3幅墻段。本工程咬合樁基礎總樁數(shù)為70個,本次檢測擬對該工程抽取3處采用聲波透射法進行墻身結構質量檢測,其余準備2個槽段備用。 2.1 儀器設備 擬采用北京市康科瑞工程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NM-4A非金屬超聲檢測分析儀(出廠編號:NM-4A-685)。 2.2 現(xiàn)場檢測前準備工作 具體有以下6點:①采用標定法確定儀器系統(tǒng)延遲時間。②計算聲測管及耦合水層聲時修正值。③在咬合樁基礎頂測量相應聲測管外壁間凈距離。④將各聲測管內注滿清水,檢查聲測管暢通情況,換能器應能在全程范圍內升降順暢。⑤檢測前需收集地質勘察報告、咬合樁基礎相關圖紙及施工記錄等資料。⑥將伸出墻頂?shù)穆暅y管切割到同一標高,測量管口標高,作為計算各測點高程的基準,并向管內注入清水,封口待檢。 2.3 聲測管埋設要求 具體有以下8點:①聲測管應具有一定的強度、韌性及剛度,宜采用內徑為50 mm的鋼管,接頭宜采用螺紋連接。②聲測管的管道應暢通,管中間不能有阻塞,以保證換能器能順利升降。③測管應焊接或綁扎在鋼筋內側,聲測管應順直且平行。④聲測管應密封,在底部和接口處要做到密封不漏水,在頂部加蓋(測試時打開)。⑤混凝土澆筑前管內注滿清水。⑥聲測管底部應與檢測構件底部齊平,管的頂部應高出檢測工作面300 mm以上。⑦單個直槽段中的聲測管埋置數(shù)量根據(jù)槽段長度確定,聲測管間距不大于2.0 m,聲測管距咬合樁基礎端頭不小于0.5 m,呈平行四邊形布置。對于轉角槽段,拐角處聲測管埋設數(shù)量設為3根,對于長邊根據(jù)實際情況按照聲測管間距不大于2.0 m的原則進行增加埋設聲測管。 3 結語 通過基于國內現(xiàn)行規(guī)程規(guī)范的工程算法和有限元數(shù)值模擬計算結果,可以得到以下3點結論。 第一,新型鉆孔咬合樁筒型基礎整體方案的地基承載力、傾斜率、變形、穩(wěn)定性滿足地基計算要求。 第二,基礎結構受力及初步配筋滿足基礎計算要求。 第三,新型鉆孔咬合樁筒型基礎初設體型與常規(guī)基礎對比,其承臺C40混凝土用量減少129 m3(減少26.88%),樁基C30混凝土用量增加40 m3(多12.05%),混凝土整體用量減少114.3 m3(減少13.6%)。咬合樁與常規(guī)基礎對比如表3所示。 參考文獻 [1] 遠景風力發(fā)電機組 EN33_EN156_110HH-基礎載荷報告[R]. [2] NB/T 10311-2019 陸上風電場工程風電機組基礎設計規(guī)范[S] [3] JGJ94-2008 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