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平 雷健
編者的話:2023年6月20日,首都北京,時代楷模發(fā)布廳。
星光璀璨,榮光激越,一幕幕藍天勇士奮飛新時代的“雷霆出擊”在這里生動呈現(xiàn)。
榮譽殿堂之上,中宣部授予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時代楷模”稱號,褒揚他們是“奮飛新時代的空中鐵拳”,號召全社會向他們學習。
出擊,出擊,雷霆出擊!“戰(zhàn)神”呼嘯沖天,鐵翼每煽一次,航跡每遠一米,都是在馳騁???,亮劍長空,打造空中堡壘,守護壯美河山。
——題記
力挽狂瀾
2021年5月,某海域。
海風呼嘯,波濤洶涌??哲姟敖痫w鏢”考核如期打響。高手云集靶場,誓要在此一決高下。
伴隨幾道寒光閃過,靶船應聲消失,化作了水與火之中飛濺的碎片。
對于歷史厚重、戰(zhàn)功赫赫的飛行二大隊來說,比武競賽摘得桂冠本是家常便飯,但這次奪冠卻非同一般。
時針撥回到了兩個小時之前:
按照計劃,戰(zhàn)機陸續(xù)開車滑出,可本該一同起飛的王建嶺機組卻在關(guān)鍵時刻“趴了窩”。顧不上發(fā)動機未降的余溫,機務官兵迅速展開搶修工作。
秒針飛速旋轉(zhuǎn)著,機組成員不時將頭探出舷窗,或直接跳出機艙來回踱步,反觀王建嶺,只是靜靜地看著地圖。
“干著急可沒有用,把你該做的做好了,我們才有可能贏!”這位安全飛行超過三千小時的老機長用平靜的語氣向身邊戰(zhàn)友傳遞著信心。
故障排除!但此時已經(jīng)比預定起飛時間晚了22分鐘,前方編隊已飛出幾百公里!
兵貴神速,分秒之差都決定著勝負,此刻王建嶺不禁在心里打起了鼓:
上,既要考慮貽誤戰(zhàn)機可能奪冠無望,又要考慮長途高速奔襲帶來的風險隱患;不上,固然安全,但必定無法奪冠。
追!絕境面前,王建嶺當機立斷,駕機滑向起飛線。
除了勝利,別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懼。
戰(zhàn)機體型巨大,迎著將近極限的速度持續(xù)追擊,存在很大解體風險。但為了榮譽,為了尊嚴,為了勝利,王建嶺他們拼了!
終于進入轟炸航線前,機組以逼近飛機性能極限、逼近飛行員心理生理極限、逼近編隊協(xié)同極限的速度高度完成了匯合。
最終他們不負眾望,精準命中目標一舉奪魁。
如此極限條件仍舊力挽狂瀾,對于這個團隊絕非偶然。王建嶺機組也只是這支英雄部隊的一個縮影。
玉山之巔
走進前任大隊長李銳的宿舍,人們很難不注意到這張巨幅相片:天空蔚藍廣闊,遠處玉山矗立,一架“戰(zhàn)神”轟-6K盤旋此處,似乎正輕扇翅膀,展示翼下耀眼的八一軍徽。
這張李銳最喜歡的相片,拍攝于一次戰(zhàn)巡。那年,他作為帶隊機長執(zhí)行繞飛寶島任務。
2018年初,上級決定派遣極具戰(zhàn)略威懾力的轟炸機夜間繞飛臺島,這個重擔光榮地落在了李銳的肩上。
任務區(qū)域空情態(tài)勢復雜,加之夜間飛行,風險和難度直線上升。作為任務負責人,李銳感到壓力重重。
為確保萬無一失,李銳每天都要和戰(zhàn)友反復預想預演到深夜。
出征的日子終于到來,兩架轟-6K迫不及待駛向起飛線,怒吼著,呼嘯著,扶搖而去。
星星燈火逐漸黯淡,隨著祖國大陸的海岸線越來越遠,李銳的神經(jīng)隨之緊繃起來:
陌生的環(huán)境,未知的“敵”情,一旦發(fā)生突發(fā)情況只能孤軍奮戰(zhàn)。
果不其然,快到達預定區(qū)域時,兩架陌生戰(zhàn)機直撲而來,其中一架迅速搶占了攻擊位置,另一架則抵近查證,對方時不時左右搖擺掀起機翼,亮出機腹下的導彈。
“在自家領(lǐng)海飛行,沒什么好擔心的!”李銳一邊操縱著飛機,一邊向機組人員傳遞著信心和勇氣。
“當時最近距離僅幾十米,隨時可能擦槍走火。”回憶起當時情況,李銳至今記憶猶新。
在民族尊嚴和軍人使命面前,作為團隊的主心骨,李銳必須冷靜指揮編隊按照預定航線繼續(xù)向前。
兩架外方戰(zhàn)機一直伴飛,不時做出動作企圖迫使我們的戰(zhàn)機轉(zhuǎn)向。情況十分危急,一旦處置不當,不僅飛機和人員會面臨危險,更會造成重大政治影響。
無奈天氣突變,一片烏黑色云團又在遠處張牙舞爪,戰(zhàn)機也開始因氣流而劇烈顛簸。
此時雙方拼的就是一股氣。李銳把頭盔推得高高的,目光如炬,滿是堅定,絲毫不退。
云團越飛越近,隨著能見度的降低,機身顛簸也愈加明顯,戰(zhàn)機仿佛隨時要被風暴吞噬。
在緊張的對峙中,對方見我官兵始終未露一絲怯態(tài),最終悻悻而去。
有如神助一般,遠處一道亮光射來,李銳立即駕駛戰(zhàn)機朝著云縫飛去,不久便沖出了云層包裹。
旭日東升,黑暗逐漸散去,兩架轟-6K正好嵌入身后的玉山,伴隨清晨第一縷陽光照拂,格外壯美。
看著眼前的景色,李銳讓僚機機長記錄下了這歷史性一刻。
隨后的飛行中,盡管不斷有外方戰(zhàn)機逼近干擾,但他們駕駛戰(zhàn)機穩(wěn)如泰山,讓對方無功而返。
不畏艱險,直面強敵,搏擊長空,不辱使命。
他們改裝不到十個月就飛向遠海,大隊先后百余人次受命圓滿完成南海戰(zhàn)巡、島礁巡航、前出島鏈等任務。
使命必達
那年盛夏,蜻蜓低飛,鶯燕盤旋。時任大隊長李曉松奉命帶隊巡航島礁。
然而天公不作美,轟隆隆雷聲不時傳來,李曉松正佇立在飛行準備室窗前,欣賞著天邊的“烏墨翻飛圖”。
不一會兒烏云低飛,風吹雨斜,由遠及近,伴隨遠方一聲悶雷,大雨傾盆而下,散漫成無數(shù)道雨幕阻隔在戰(zhàn)機與跑道的盡頭。
不同于小飛機,轟炸機自身體積大、重量大,雨中起降時,稍有差池很容易發(fā)生危險;但如果不按時起飛,任務勢必會受到影響。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李曉松,重壓之下的他卻顯得舉重若輕:“只要天上不下刀子就能飛!”
能有這股“狂勁”,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實力過硬。
回想起二大隊剛改裝轟-6K不久的那個夏天,同是連綿的陰雨,卻阻擋了雄鷹高飛的征程。
既渴望提升戰(zhàn)斗力,又對實施惡劣天氣起降心里沒底,陷入兩難的李曉松急得干瞪眼,直撓頭。
“飛不飛?誰來飛?”討論時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李曉松一咬牙一跺腳:“若是打起仗,遇到低氣象就不飛啦?現(xiàn)在可不是擔心這擔心那的時候。”他倏地站起來:“要飛算我一個!”
面對機組的“請戰(zhàn)書”,團領(lǐng)導定下決心:“打仗不分天氣,這道關(guān),必須闖!”
為此,他們認真分析飛機性能和飛行員技戰(zhàn)術(shù)水平,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在難局險局的不斷淬煉中,全員逐漸掌握了低氣象起飛技術(shù)。
臨近K時,雨勢有增不減,機場能見度降到僅一公里。再次面對復雜氣象條件,李曉松鎮(zhèn)定自若。
與任務機組再度核對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后,渴望出征的他豹子一般率先鉆入駕駛艙。
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兩架轟-6K在李曉松的帶領(lǐng)下,緩緩滑出,駛向起飛線。
驚雷乍起,狂飆撲面。K時,他猛推油門,跑道上的積水被發(fā)動機的咆哮所震懾,唯恐避之不及,戰(zhàn)機“破浪”騰空而起,不久便消失在茫茫大雨中。
前進,前進,前進!
伴著發(fā)動機的轟鳴,戰(zhàn)機穿云而出,當陽光照進座艙,機組所有成員不約而同地露出了笑容,李曉松半開玩笑地說:“哪怕天上下刀子,只要一聲令下,我們也能全天候出擊!”
踏平山海,逐風挽浪;從南到北,寒來暑往。每一聲戰(zhàn)機怒吼無不宣告著飛行二大隊官兵矢志報國的錚錚誓言,每一次雷霆出擊無不輝耀著他們奮斗強軍的鐵血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