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融
習近平總書記《論黨的青年工作》一書,收入了總書記2013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間關于黨的青年工作的重要文稿。仔細研讀后,對于高校學生干部的管理和培養(yǎng)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高校學生組織在招新時最喜歡問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要加入這個學生組織?”我聽過的回答大抵都是因為熱愛這個組織,認為在里面可以鍛煉本領,收獲成長。然而事實卻是很多同學在學生組織里面工作了半年就開始以譬如學業(yè)壓力大、工作太枯燥等理由要求退出,完全忘掉了自己當初千方百計要加入時的那份初心,試問這樣的學生將來如何能堅持做好一份工作。
2013年6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強調,“青年時代樹立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十分緊要,不僅要樹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輩子都能堅持為之奮斗?!备咝V腥绻茉谀骋粋€學生干部崗位上堅持兩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的學生,無論畢業(yè)時是選擇升學還是直接就業(yè),無論將來從事的是什么行業(yè),最終在工作崗位的表現都不會差。學生干部要不忘初心,堅定理想信念,時刻牢記當初自己加入組織時的一片赤誠之心,將為同學服務當成責任使命。校團委等學生組織指導單位應將學生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納入年度常規(guī)培訓中,邀請優(yōu)秀的高年級學生干部、卸任的學生干部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來給新任學生干部鼓勁。學生組織指導老師應當開展每學期不少于一次的與主要學生干部談心談話工作,為學生干部做好生涯規(guī)劃,讓他們不要心存不安和疑慮,鼓足勇氣和干勁去工作。
團委老師時常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培養(yǎng)學生干部的目的是辦好活動,還是希望通過辦好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干部;學生組織的指導老師經常有這樣的尺度把握困難,批評學生到底要用怎樣的語氣和神態(tài)才能既達到效果,又讓學生不要受打擊,老師的容錯程度和學生干部的耐受程度成了一個不得不去考慮的因果變量。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歷練寵辱不驚的心理素質,堅定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變挫折為動力,用從挫折中吸取的教訓啟迪人生,使人生獲得升華和超越?!碑敶鷮W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似乎是一種通病,我們的學生干部也不例外,經常是受一點同學的非議或者老師的批評就受不了了,動輒淚如雨下,泣不成聲,試問將來如何面對紛繁復雜的職場帶來的壓力。因此,干部培養(yǎng)中除了注重能力培養(yǎng),也要加強心理素質,近年來許多高校都在干部培訓當中請專門的心理專家來進行一些壓力疏導培訓,也會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干部們去做一點拓展訓練來釋放壓力。當然,我們高校的老師們也要有換位思考的能力,因材施教,對有思維有想法的學生要多加以鼓勵,給學生干部適當的、可以促進他們成長的壓力,把自己的容錯程度再加大一點,善于看到學生干部的點滴進步,批評和糾錯的時候不要一下子用力過猛,多包容學生的小疏忽和小差錯,引導其在錯誤中收獲成長。
我們的學生干部在初期選擇學生組織的時候經常有這樣的糾結,去選擇一個偏于臺前的活動性部門好還是選擇一個偏于幕后的事務性部門好,前者出鏡率高容易被老師們關注到,進而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榮譽和提升機會,但是一個大活動下來熬夜曠課應該是免不了的,后者則一般不用熬夜不用曠課但是明明做了很多卻不被人知道;同樣,我們的學生干部在選擇自己策劃活動的時候還會有這樣的困惑,活動內容到底是政治意義大一點好還是娛樂效果大一點好,前者關乎著共青團思想引領的使命職責,后者卻直接影響著活動的參與程度和參與效果。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廣大青年要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學習,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實踐出真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大學時期是青年最好的成長時期,廣大學生,尤其是學生干部們只要腳踏實地去做事了,無論做的事情是大是小、效果如何,都會收獲成長。他們可以在一遍一遍文件通知的修改中充分掌握公文的格式、措辭,他們可以在活動的反復彩排中了解到開展一個活動所要經歷的細節(jié)流程,他們可以在各種突發(fā)事件中學會隨機應變、臨危不亂。在一個高校中,大概只有在各個學生組織里才會讓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同學學會視頻剪輯,讓非文科專業(yè)的同學學會校對文檔,讓非新聞專業(yè)的同學學會拍攝新聞圖片和文字撰寫,這些東西在某一天某一個時刻就會變成學生們在一堆人中脫穎而出的殺手锏。當然,高校也一直在要求學生們走出校門去實踐,將自己所學知識轉化成實踐技能來服務社會,在實踐中感受社會大眾的最迫切需求,對學生干部的成長有極大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