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錦繡 劉穎
在當代社會,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社交方式的變革,人們的社交方式也在不斷地改變。一種新型社交關(guān)系——搭子,正在逐漸流行起來。
從傳統(tǒng)的“飯搭子”“麻將搭子”,到“廁所搭子”“午覺搭子”“摸魚搭子”,似乎很多年輕人現(xiàn)在做什么都需要“搭子”,并且對他們來說,“萬物皆可搭”,“沒有搭子都不想在公司上廁所和吃飯了”。
什么是“搭子”?早在2007年,《上海話大詞典》就對“搭子”一詞進行了解釋,將“搭子”解釋為“一起打牌的人,引申為合伙人”。但今時今日,“搭子”明顯有了不同的含義,在年輕人群體中它被認為是一種“淺于朋友,重于同事”的新型垂直社交關(guān)系,共同的興趣和目的將不同的年輕人聯(lián)系在一起,讓他們在不同的領(lǐng)域都能找到情投意合的搭伙人。
DT研究院《2023搭子社交調(diào)研報告》顯示,過半年輕人至少有一個“搭子”,在31%沒有“搭子”的人中,也有超過一半人希望有個“搭子”。
網(wǎng)友戲稱“搭子”是“垂直細分領(lǐng)域的朋友”,但其實,“搭子”關(guān)系往往弱于朋友關(guān)系。
美國斯坦福大學前任社會學系主任馬克·格蘭諾維特在社會網(wǎng)絡(luò)領(lǐng)域做了幾十年的研究,他在文章《弱關(guān)系的力量》中,用4個指標來衡量人際關(guān)系的強弱:時間長度、情感強度、親密信任程度、互惠行為程度。
不像朋友需要“日久見人心”,“搭子”們之間并不需要長時間的相處、高頻率的互動。徒步途中打個招呼就可以加微信,成為“徒步搭子”;游戲群里招呼一聲就能組一局隊友,成為“游戲搭子”;入職新公司第一天和同事分享了零食,就可以在午飯時間成為“午飯搭子”。但在搭伴活動結(jié)束后,大家就幾乎不聯(lián)系了,不再有相處和互動。
我們在各方面都會信任朋友、和他們有情感聯(lián)結(jié),而“搭子”們只在搭伴活動時親密。想想如果“徒步搭子”在回家后,還和你傾訴失戀后自己對前任有多放不下,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奇怪”吧;或者“游戲搭子”向你借錢,那八成是遇到了騙子。
同樣地,我們總會幫助朋友,但和“搭子”的互惠行為,一般也只發(fā)生在搭伴活動時,或者在那些不用費太大力氣的事上。比如幫朋友搬家、去朋友家里吃飯,聽上去都很正常;而幫“午飯搭子”找一下自己買過的零食鏈接也許還行,如果是過年期間幫忙照顧寵物,就有點“過界”了。
總之我們可以看出,“搭子”關(guān)系在上述4個方面一般都比朋友弱,“搭子”之間的社交是一種淺社交。
“搭子”關(guān)系的興起,源于人們對于社交方式的變革和需求。在傳統(tǒng)的社交方式中,人們往往以親戚、朋友、同事等為社交圈子,社交范圍相對有限。
而在當代社會,隨著社交網(wǎng)絡(luò)的繁榮和傳統(tǒng)社交方式的變革,人們的社交圈子變得更加開放和多樣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搭子”型社交關(guān)系應(yīng)運而生,成為一種新型社交方式。
“搭子”的優(yōu)勢在于它具有更高的凝聚力和情感共鳴。
“搭子”們有著相同的目的和需求,他們能夠在“搭子”小組中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認識到彼此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他們可以互相幫助,為彼此提供支持和幫助。
在“搭子”小組中,每個人的優(yōu)勢和優(yōu)點都是有價值的。一般來說,“搭子”們會互相分享自己的資源和技能,并能夠從彼此中得到支持和協(xié)助,以達到共同的目的。
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社交邊界和障礙,讓人們在更加開放和靈活的環(huán)境中進行社交活動?!按钭印边@種“淺社交”的興起,也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機會和選擇。
淺社交,聽上去就沒有辦法給我們太強的支持,但為什么這種社交關(guān)系仍然會讓人向往呢?
因為社會支持分為許多種,淺社交能給的支持,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心理學家將我們從人際關(guān)系中獲取的社會支持分為4類:情感支持,也就是關(guān)心關(guān)愛、接納情緒、口頭安慰;身體安慰,比如拍一拍、抱一抱;建議支持,如提供信息、資訊,或者直接給出建議;物質(zhì)支持,可能是金錢,也可能是其他有形的物品。
朋友固然可以給我們多多的情感支持、身體安慰甚至物質(zhì)支持,但淺社交、弱關(guān)系常常能提供比朋友更多的信息,這些信息在特定的時候會產(chǎn)生巨大的價值。格蘭諾維特認為,淺社交、弱關(guān)系的分布范圍很廣,所以更可能充當跨越社會界限的橋梁,比如,“徒步搭子”“游戲搭子”們可能分布在各行各業(yè),如果我們想找個新工作,那從他們那里獲得的信息、機會,將會比我們從朋友那里獲得的更多、更有用。
這種支持對于依戀類型不安全的年輕人來說,尤其有用。一項美國心理學家做的研究認為,依戀類型為疏離型的人,也就是那些在親密關(guān)系中認為沒有辦法或沒有必要和其他人親近的人,會更喜歡具體的建議支持,而非情感支持。所以,對他們來說,淺社交可能是更舒適的。
此外,無論我們能從淺社交中獲得什么樣的具體支持,認為“搭子”可以支持自己,這個想法其實很重要。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相比起客觀實際的援助多少,人們感知到的支持才是影響關(guān)系滿意度、生活滿意度更有效的因素。所以大家才會說,“搭子”就是“主打一個陪伴”,哪怕兩個人吃飯時并不聊天,有個“午飯搭子”,也會讓人們覺得“我不是一個人”,從而讓在公司排隊熱飯或等外賣的時間更好過一點;哪怕兩個人水平都很“菜”,有個“游戲搭子”,也會讓人們覺得有底氣一點,不至于在被對手虐甚至嘲諷時太過委屈。
其實,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涌入大城市,這樣的淺社交也會越來越常見。
有關(guān)居住流動性的研究認為,成長過程中流動性高的人,會更多采用友誼劃分策略,也就是和不同的朋友做特定的事情,像是把朋友們都變成了各個不同活動上的“搭子”。
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輕人,因為常常要面臨搬家、跳槽,和朋友們相距太遠,以往天天和朋友見面的模式已經(jīng)不適用了,所以大家一方面會尋找新的各種“搭子”,另一方面也會把原來的朋友們當作不同活動的“搭子”。
有了“搭子”,我們就不再是城市中的孤島。無論社交深淺,祝你總能獲得足夠多的信息和足夠好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