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心理學告訴人們,在人際交往中,接收到的關于他人的信息會影響對此人的評價和認知。這是因為,剛剛發(fā)生的事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是最鮮明而強烈的,這個現(xiàn)象叫作“近因效應”。
談談小說《紅與黑》中的人物。當人們讀到小說的結(jié)尾,看到馬蒂爾特小姐瘋狂地營救于連,她用灼熱的雙唇親吻于連冰冷的頭顱。人們能不為之感動嗎?脫去拉穆爾尊貴的姓氏,脫去她光彩照人的晚禮服,拋棄眾星拱月的生活方式,剩下的只是一顆熱戀的心,一種對愛情的執(zhí)著。此時,人們被深深地感動了,似乎突然喜歡上了她。當合上小說的那個瞬間,回首故事中的人物,人們會發(fā)現(xiàn)馬蒂爾特真的很可愛,簡直是全書中最可愛的人。當多次回顧時,你會發(fā)現(xiàn)這種感情似乎漸漸褪色,到頭來人們?nèi)圆荒苷f特別喜歡這位貴族千金。但是,盡管如此,人們還是寬容了她的驕傲。這就是所謂的近因效應。
在人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
或許你對某個人非常喜歡,可是最近他做了一件對不起你的事情,于是,你就會把他從前的好處全忘了。在現(xiàn)實的人際交往中,往往最后一次見面給人留下的印象最深,這個印象在對方的腦海中也會存留很長時間。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往往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只能想到最近的兩三件事。這都是近因效應的表現(xiàn)。
近因效應往往需要一些條件。在印象形成的過程中,如果不斷有足夠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者原來的印象已經(jīng)淡忘,最近獲得的信息的作用就會較大,容易發(fā)生近因效應。個性也會影響近因效應的發(fā)生,一般來說,心理上開放靈活的人,比較容易接受新近的信息,因而容易受近因效應的影響。
人們在生活中,在人際交往中,也要注意近因效應的作用。
一方面,人們應該防止近因效應帶來的消極影響,避免僅從眼前的事情來判斷一個人,更不能因為最近的一個錯誤而完全否定一個人,應該客觀地看待每個人,看待自己身邊的朋友;另一方面,人們也可以利用近因效應的積極作用,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比如,在與朋友交往活動最后分別時,給對方良好的祝福,你在對方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象就更難以磨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