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蓉梅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第一學段的學生要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教師要引導一年級的學生愛上閱讀,科學進行幼小銜接。朗讀是最簡單、最古老的教學手段,開設(shè)“小小朗讀者”微課程,能充分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開闊他們的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讓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關(guān)鍵詞】朗讀微課程 激發(fā)閱讀興趣 幼小銜接
一、實施背景
新課標明確地把“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列在每個學段閱讀目標的第一條,就是強調(diào)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事實也的確如此,翻開一到六年級的語文教材,從低學段的“朗讀課文”到中學段的“這個故事很神奇,我要多讀幾遍”,再到高學段的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都無一例外地把朗讀放在了語文學習的首位。
朗讀是最簡單、最古老的教學手段。如果要問什么事情能夠讓孩子覺得閱讀很簡單、很愉快,那就是朗讀。每當我們給孩子朗讀時,就會發(fā)送一個“愉快”信息到孩子的腦中,甚至將之稱為“廣告”也不過分,因為朗讀會讓孩子把書本、印刷品與愉悅畫上等號。
事實上,剛剛告別幼兒園的孩子踏進小學的校門后,迎面而來的便是閱讀的難關(guān)。他們識字量少、閱讀速度慢,特別是在遇到一些生字、新詞及長句時,往往讀得磕磕巴巴。因此,閱讀對于孩子們來說是很難的。如何讓孩子不再覺得閱讀很難?如何引導孩子愿意嘗試閱讀?如何減緩幼小銜接中語文教學的坡度,降低閱讀的難度呢?這些都值得教師深入思考。
要讓孩子感受到閱讀是快樂的、簡單的,將書帶到孩子的世界,教師和家長就要起到良好的媒介作用,為孩子大聲朗讀,引導他們大聲朗讀,讓他們在“邊聽邊看”中,感受閱讀的樂趣,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
二、實施內(nèi)容與方式
(一)課程進程——無法阻擋的“朗讀”魅力
教師在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剛?cè)雽W的學生不喜歡自己閱讀,可這并不代表他們不愛聽朗讀。課堂上、午讀時,每當聽故事音頻時,一年級的學生個個豎起耳朵,對音頻的內(nèi)容很感興趣。如果能讓班級里的同伴聽到自己的聲音從電腦里、喇叭里、手機里播放出來,他們一定會覺得前所未有的新奇和有趣。這樣,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激發(fā)出來了。
我們對一年級的課外閱讀做了大膽的設(shè)計和嘗試:創(chuàng)立了班級微課程“小小朗讀者”,發(fā)動學生完成朗讀作業(yè)后用錄音投稿,再通過教師制作的美篇,轉(zhuǎn)發(fā)至班級群、朋友圈,讓更多的人聽到學生們的朗讀,以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擴大“小小朗讀者”的影響力;利用每天午讀時間或者學生晚上睡前10分鐘播放《小小朗讀者》欄目的錄音,或教師點評,或同伴互賞互評?!缎⌒±首x者》這一朗讀欄目已經(jīng)開辦了近10個月,共發(fā)布了300余期,收錄了2000多個朗讀作品,從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朗讀的沖動和欲望。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了,朗讀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課程策略——行之有效的“朗讀”方法
1.努力示范,提高自身朗讀水平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充滿感情的朗讀會極大程度地吸引學生,讓他們產(chǎn)生模仿朗讀的沖動。因此,筆者在課文教學中,會力求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對作者感情的領(lǐng)悟融入朗讀中。教師在范讀的時候要抑揚頓挫,讓學生感受到無聲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恼Z言的神奇,從而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激發(fā)他們朗讀的欲望。當學生遇到朗讀困難或讀得不到位的時候,筆者除了給予建議外,也會自己“下水”,直接示范。
2.耐心指導,教給學生朗讀方法
為了確保學生高質(zhì)量地完成朗讀作業(yè),贏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教師也要努力改變過去那種學生讀完課文讓父母簽字的做法,引導家長陪伴、參與學生朗讀的全過程。我們讓學生按照三個朗讀步驟進行:
首先,讓學生聽三遍示范朗讀,要求他們一邊聽一邊用筆指書,跟著輕聲讀,同時要求聽出語氣的變化、句子的停頓、重讀的詞句、文章的節(jié)奏。
其次,讓學生試著自己讀,讀正確、讀流利是基本的要求,盡量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最后,學生把自己認為最滿意的朗讀錄下來發(fā)給教師聽。教師指出問題,改正后,再發(fā)到班級群。
3.有效組織,互聽互評落到實處
當學生聽到喇叭里傳出自己的聲音或同伴的聲音時,他們個個都很激動,聽得特別認真。當發(fā)現(xiàn)不足,他們心里就會產(chǎn)生再讀一次會更好的愿望。聽完之后,師生共同賞析、評價,要求說出這個作品的朗讀好在哪里,為什么。學生各抒己見。有的學生說:“她讀出了太陽的紅色,我聞到了水果的香味。”有的學生說:“我聽出了作者心里很開心?!边€有的學生說:“聽了他的朗讀,我的眼前似乎出現(xiàn)了春天里花兒盛開的美好畫面?!薄P者再趁機追問:“怎樣才能讀出人物的心情?”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
當然,學生最關(guān)注的還是教師對他們的朗讀評價。他們在家里反反復復地練習、準備,一有瑕疵就會重新錄音,光是態(tài)度就值得稱贊了。所以,教師要慎重地對每個作品進行點評,點評時以表揚鼓勵為主,童心美好,值得細心呵護。
創(chuàng)設(shè)“小小朗讀者”這樣的微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展示、交流的舞臺,學生評價他人以及被他人評價的機會大大增加,逐步提升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甚至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悟能力和鑒賞能力也在悄然形成。
(三)課程延伸——蓬勃生長的“朗讀”效應
1.我讀故我在,自主選擇熱情高漲
“小小朗讀者”越來越多,水平逐漸提高后,朗讀書上的課文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還有什么內(nèi)容適合一年級的學生來朗讀呢?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有“和大人一起讀”板塊,選文或是短小的故事,或是有趣的兒歌,讀起來也是各有情趣。后來,隨著學生認識的字越來越多、朗讀的興趣越來越濃、自信心越來越強,他們開始申請自主選擇朗讀內(nèi)容,有《胡蘿卜種子》《我爸爸》《我媽媽》等經(jīng)典的繪本;有他們自己訂閱的報刊上的童話和小詩;有關(guān)于二十四節(jié)氣的習俗、古詩詞及北京冬奧會的項目、運動員的介紹等。選擇的范圍變得更廣闊后,精心準備的朗讀作品像雪花般投過來。學生們自信、向上,不僅能做到把字音咬準、把句子讀流利,還能抑揚頓挫、繪聲繪色地演繹,把原本冰冷的文字變得溫暖、富有生命力。家長也紛紛加入,分角色朗讀里,常常有他們的聲音。
2.我讀故我樂,幼小銜接激發(fā)動力
為了長久保持學生對朗讀的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們還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朗讀作品進行投稿。一個學生獲得《中國兒童報》最美朗讀者稱號,多個學生的近50個朗讀作品陸續(xù)在“《現(xiàn)代快報》小記者”公眾號上刊登出來。在班級中,我們每周都通過大家的網(wǎng)絡投票評選出朗讀能手,每月再舉行線上或線下的朗讀競賽,最終的優(yōu)勝者成為班級的朗讀小明星。學生當選后,除了發(fā)給他們特定的獎狀之外,還給予一定的物質(zhì)獎勵,那就是低年級學生喜愛的繪本故事書。寒假里,本地中心幼兒園的教師還通過公眾號的形式將“小小朗讀者”上連載的《不一樣的卡梅拉》繪本故事分享給大班的家長,讓幼兒園小朋友每天收聽到小哥哥、小姐姐朗讀的故事,這對于學生來說又是一次精神上的莫大鼓勵。
經(jīng)過一個階段的朗讀訓練,大多數(shù)孩子都不用家長催著朗讀了,有的孩子甚至看見爸爸媽媽有空,就拉著他們和自己一起完成朗讀作業(yè)。在課堂上,學生一聽說要朗讀課文或拓展的文本,就有一種躍躍欲試的興奮和沖動。
三、實踐思考
“小小朗讀者”微課程的實施,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了他們的閱讀能力,為科學實施幼小銜接創(chuàng)造了無限可能。但在實踐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有序有度,不可操之過急。
(一)朗讀的設(shè)計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
教師在設(shè)計每一次的朗讀任務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動機,心中有學生,給他們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形式要富有情趣、靈活新穎,將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有機融合到練習中,從而吸引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投入完成朗讀的活動中,使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愉快,讓學生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另外,教師還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對朗讀的數(shù)量和難度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對于他們的點滴進步要大力表揚,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獲得某一層次上的成功,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愉快和滿足。
(二)朗讀的評價要具體恰當且多元化
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挑選朗讀的內(nèi)容,促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完成朗讀任務,還要能通過對朗讀的評價,讓學生從中受益,得到啟迪。小學低學段學生的自我意識開始形成,渴望在學習過程中找到自我,得到認可。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針對學生不同的特點進行評價,從朗讀的準確度、語調(diào)、節(jié)奏的掌握、情感的表達、個人差異等多方面進行具體而準確的評價,多給予激勵性評語,少打擊與貶低,鼓勵學生不斷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樹立朗讀的自信心,產(chǎn)生不斷前進的動力。
目前,國家大力提倡減負增效,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這就進一步要求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改革固有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繁重、機械、反復的筆頭作業(yè)中解脫出來,真正走進閱讀的廣闊天地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內(nèi)驅(qū)力,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小小朗讀者”,微課程,大舞臺,從開播之日起每天如期播放,從未間斷。它不僅影響了一個個孩子,還影響著一個個家庭,在教師、學生、家長的共讀中,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開闊了他們的視野,陶冶了他們的情操,讓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舉數(shù)得,以此幫助孩子們更加順利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生活,達到科學幼小銜接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孟敏.力行朗讀工程 提升閱讀能力——特級教師于永正朗讀教學之理念與實踐[J].小學教學(語文版),2012(1).
[2]朱小燕.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課外閱讀探究心得[J].語文知識,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