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環(huán) 楊秋香 鄭姿穎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yī)院,漳州,363000)
手術是臨床上救治多種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手術室則為手術開展的重要場所。作為一種創(chuàng)傷性操作,手術在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病情中雖然可以取得較為積極的效果,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會給患者帶來身心創(chuàng)傷與刺激,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生理及心理應激反應,多數(shù)患者在術前出現(xiàn)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的發(fā)生則會進一步影響患者生理狀態(tài),甚至可能會對患者的睡眠狀況、機體耐受情況及生命體征的穩(wěn)定造成影響[1]。因此對于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做好有效的護理干預,以穩(wěn)定患者情緒狀態(tài)和生命體征十分必要。術前訪視是當前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護理管理方式,其在穩(wěn)定患者情緒狀態(tài)方面有一定積極作用。本研究對常規(guī)護理與手術室術前方式與宣教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yī)院行擇期手術治療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27~66歲,平均年齡(44.98±2.02)歲;來源科室:心胸外科15例,普外科13例,骨科10例,耳鼻喉科8例,泌尿外科7例,婦科7例。觀察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5~69歲,平均年齡(45.22±2.19)歲;來源科室:心胸外科16例,普外科12例,骨科11例,耳鼻喉科9例,泌尿外科7例,婦科5例。2組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患者均為擇期手術患者,且均符合手術適應證;2)患者的精神正常、認知能力正常,并具有正常溝通能力,可配合研究;3)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并知曉研究內容,同意參與研究。
1.3 排除標準 1)合并有手術禁忌證或麻醉禁忌證者;2)合并有肝、腎、心等嚴重功能障礙者;3)有藥物過敏史或依賴史者;4)臨床資料不全者或因精神疾病、認知障礙不能配合研究者;5)有交流障礙者。
1.4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術前護理,即以手術通知單為依據(jù),在術前1 d為患者提供護理指導,向患者介紹手術的大致流程、操作方法、預后情況、圍術期注意事項等,并協(xié)助患者完成各項術前評估和檢查。
觀察組則以手術室護理術前訪視與宣教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護理,具體方法為:1)成立術前手術室訪視小組,醫(yī)院應成立專門的術前訪視小組,成員包括手術醫(yī)生、麻醉師、手術室護士、病房護士等;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內容包括術前訪視內容、心理學知識、溝通技巧、睡眠質量評分量表,焦慮、抑郁評分量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2]。保證小組成員的知識結構可以得到及時更新和完善,并且能夠以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為患者提供專業(yè)化的指導與幫助,以提升患者對于疾病與手術的認知;同時確保小組成員可以在訪視過程中洞悉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并及時進行干預和疏導,以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患者的焦慮、緊張狀態(tài),達到促進術前訪視護理工作規(guī)范發(fā)展的效果。2)訪視前準備,訪視前,小組成員應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分析,了解患者病情狀況、手術方式、麻醉方式等,并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性格特征、文化程度等情況進行了解,以此為依據(jù)為患者制定合適的術前訪視與宣教方案。同時準備好相應的健康知識宣傳手冊、訪視評估量表等內容。3)訪視與宣教,術前1 d,訪視小組成員對患者展開訪視及宣教干預。訪視時護理人員可將制作的健康知識手冊發(fā)放給患者,并以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語言為患者講解相關知識,對于復雜的、難以理解的內容,還可以通過圖文結合、視頻宣教等多元化的方式來輔助講解,以加深患者對相關內容的了解,宣教內容應涵蓋手術室環(huán)境、手術室內手術設備、手術操作方法、麻醉方法與配合、術中常見問題與處理方法、術前注意事項等;對于患者提出問題和疑惑,小組成員應耐心進行回答和指導,消除患者的疑惑和擔憂。另外,小組成員在與患者交流中,應留心觀察患者的表情變化、肢體動作、語言語氣等情況,以評估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同時小組成員還應指導患者完成情緒評估量表與睡眠評估量表測評,及時分析影響患者情緒狀態(tài)與睡眠質量的因素,展開針對性的干預和疏導。
1.5 觀察指標 1)情緒狀態(tài)評估。包括焦慮情緒與抑郁情緒,其中焦慮情緒采用W.K.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進行評估,量表共包含20個反應焦慮主觀感受的項目,量表總評分為各項目評分之和,以53分為分界值,總分≥53分即存在有焦慮情緒,且分值越高焦慮情緒越嚴重。抑郁情緒采用由W.K.Zung編制的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進行評估,量表共同由20個項目組成,以53分為分界值,分值越高表示抑郁情緒越嚴重。2)睡眠質量評估。以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估2組患者的睡眠質量,量表共包含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等7個維度,18個自評條目,各維度評分均為0~3分,總分為21分,分值和睡眠質量成反比,分值越低則表示睡眠質量越好。3)評估服務滿意度。以醫(y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評估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問卷表在完成護理服務后發(fā)放給患者,由患者當場完成并回收,共發(fā)放12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護理滿意度問卷表滿分為100分,以評分≥80分為滿意,60~79分為一般滿意,評分<60分為不滿意。以滿意率和一般滿意率之和為總滿意度。
2.1 2組患者不良情緒、睡眠質量變化情況比較 干預后,2組SAS、SDS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更低(P<0.05)。干預后2組患者睡眠質量均較干預前有所改善(P<0.05),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不良情緒變化情況比較分)
2.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3.33%。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χ2=5.93,P=0.01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手術室是醫(yī)院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診斷與治療的雙重作用,在急診與救治多種疾病中均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微創(chuàng)手術逐漸得到推廣使用,手術創(chuàng)傷性下降,患者對于手術的接受度明顯增加。然而手術本身作為一種創(chuàng)傷性操作,微創(chuàng)技術的應用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操作的創(chuàng)傷性,但患者在面對手術治療時仍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及生理應激,對其機體功能造成影響。加之手術類型不同、患者機體狀況不同、手術耐受性不同,這些也會對手術情況造成影響[3-4]。為了保證手術順利、安全的開展,在手術治療前還應對患者予以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減少手術治療給患者帶來的心理刺激,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
常規(guī)的術前護理干預往往缺乏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不利于預期護理效果的實現(xiàn)。而手術室術前訪視與宣教的開展則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性化護理理念的要求,并且可以增加患者對于疾病、手術的了解情況,對提升患者的配合度、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有積極作用,有利于患者更好的面對手術治療,這對于保證手術效果有積極作用。本研究比較了常規(guī)護理與手術室術前方式與宣教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后SAS、SDS評分、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手術室術前訪視與宣教在手術患者中的作用更理想。此外,通過微信公眾號的方式上傳相關視頻內容,還可以借助平臺的便捷性、信息傳輸實時性來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幫助患者更直觀地了解手術事宜,從而達到更好的干預效果。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術前訪視與宣教在改善手術患者睡眠質量、緩解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方面有積極作用,并有利于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值得推廣使用。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