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花 洪玉苗
(福建省泉州市婦幼保健院,泉州,362000)
小兒癲癇是一種由多種因素所造成的慢性腦功能障礙疾病,兩眼發(fā)直、肢體抽搐、片刻后恢復是其最為典型的臨床癥狀表現。該疾病有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2種類型,其中原發(fā)性小兒癲癇尚無明確病因,推斷其與遺傳因素有關,大約占比20%,而繼發(fā)性小兒癲癇的病因包括先天腦發(fā)育畸形、圍產期腦損傷、顱內感染等,大約占比80%。小兒癲癇對于患兒的身心危害較大,需要盡早治療,目前臨床多以藥物治療為主,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鈉等,但在治療過程中必須要輔以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有研究顯示,全面護理在小兒癲癇患兒的臨床護理中效果顯著,并可顯著提升患兒的睡眠質量。本文以近年來我院收治的92例癲癇患兒為研究對象展開深入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福建省泉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癲癇患兒9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6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1~8歲,平均年齡(4.5±0.5)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0.5)年;觀察組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2~9歲,平均年齡(5.5±0.5)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0±0.5)年。2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符合癲癇診斷標準;2)資料完整且家長簽署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合并惡性腫瘤;2)合并臟器疾病;3)存在視、聽、說障礙。
1.4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注意事項叮囑與按時給藥等。觀察組行全面護理,具體如下:1)健康宣教:護理人員需要對患兒及患兒家屬進行全面的健康宣教,以此來提升其護理依從性,尤其需要重視對患兒家屬的健康宣教,因為對癲癇患兒護理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幫助。護理人員不僅需要以口頭講解的方式,還需要以視頻播放與資料手冊發(fā)放的方式,讓其能夠正確地認知疾病的發(fā)病機制、治療措施與護理方法,從而對疾病保持良好的專注度與警惕性,及時發(fā)現異常,及時反饋,及時處理。2)心理疏導:面對疾病,多數患兒會出現恐懼心理,在面對護理操作時會表現出抗拒反應,不利于治療。過度的負性情緒還會導致患兒無法獲得高質量的睡眠。因此,需要對患兒進行科學有效的心理疏導。首先,護理人員需要與患兒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即積極地與患兒進行溝通,面帶微笑、語氣溫和并使用肢體動作安撫患兒,消除患兒陌生感、恐懼感。其次,護理人員需要契合患兒的興趣愛好,通過做游戲、講故事的方式來轉移患兒的注意力,讓其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1]。促使其更加積極地面對疾病治療,以及獲得更高的睡眠質量。3)安全防護:為有效應對癲癇癥狀發(fā)作時的各種危險因素,護理人員需要為患兒做好全面的安全防護。首先,需要讓患兒保持平躺體位,并及時清理其口腔、鼻腔內異物,從而保持患兒的呼吸通暢;其次,在癲癇發(fā)作時患兒的抽搐癥狀會導致患兒咬傷自己,所以需要及時將壓舌板放置合理位置;病床需要設置防護欄,以免患兒癲癇發(fā)作時墜床致傷;最后,需要叮囑患兒家屬在患兒下床活動時必須要陪伴其左右。4)用藥指導:護理人員需要嚴格遵循醫(yī)囑用藥。用藥前需要詳細詢問患兒家屬藥物過敏史,同時需要將用藥后的一些正常不良反應現象如輕微的惡心、嘔吐[2]等告知家屬。用藥后如出現嚴重的惡心、嘔吐與其他不良現象,應停止用藥,并報告主治醫(yī)師處理。5)飲食指導: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兒家屬給予患兒一些易消化,同時富含高蛋白、維生素的食物,如雞蛋羹、新鮮蔬菜、水果等,以此來提升患兒機體營養(yǎng)。睡前不要讓患兒做比較劇烈的運動,或飲濃茶、吃夜宵等,可以用熱水給患兒泡腳、擦拭身體或進行適當的肢體按摩來幫助患兒獲得更好的睡眠質量。6)環(huán)境護理:需要為患兒營造溫馨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包括定期打掃衛(wèi)生保持病房干凈整潔,定期通風,保持病房的溫濕度適宜,保持病房環(huán)境的安靜[3],治療、護理操作盡可能在白天進行。
1.5 觀察指標 1)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估2組患兒的睡眠質量,包括有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質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礙與日間功能等指標,每項指標0~3分,分數越低表示患兒睡眠質量越高。2)觀察2組患兒護理干預前后的癲癇情況,包括癲癇持續(xù)時間與癲癇發(fā)作次數2項指標。3)觀察2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即以癥狀基本改善、部分改善與未改善而判定為顯效、有效與無效[4]。
2.1 護理干預后2組患兒PSQI各指標評分比較 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兒PSQI各項指標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見表1。
表1 護理干預后2組患兒PSQI各項指標評分比較分)
2.2 護理干預前后2組患兒癲癇情況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癲癇持續(xù)時間顯著更短(P<0.05),癲癇發(fā)作次數顯著更少(P<0.05)。見表2。
表2 護理干預前后2組患兒癲癇情況比較
2.3 2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7.83%,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的84.78%(χ2=5.07,P<0.05)。見表3。
表3 2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癲癇患兒在疾病早期多表現為多汗、搖頭,從而可致脫發(fā)、煩躁不安、睡眠驚醒。而伴隨著疾病發(fā)展將表現為全身強直陣攣性抽動、呼吸暫停、口吐白沫、四肢抽動、高熱驚厥,嚴重危害患兒身心健康[5]。需要盡早治療,并輔以科學護理。全面護理是一種細致化、針對化的護理方式,充分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理念,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干預[6]。全面護理通過全面健康宣教可以顯著提升患兒及患兒家屬的認知度與依從性,通過全面心理疏導,可以促使患兒保持健康、愉悅的心態(tài),更加積極地面對疾病治療[7]。通過安全防護,可以針對性地為患兒提供安全保障。除此之外,通過科學的飲食指導與良好的環(huán)境護理,可以保障患兒機體營養(yǎng),促進患兒睡眠,提高治療效果[8]。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兒在PSQI各個維度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全面護理可以顯著提升患兒睡眠質量。同時,觀察組患兒癲癇持續(xù)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兒,癲癇發(fā)作次數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臨床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提示全面護理可以顯著提高患兒治療效果。全面護理在癲癇患兒的臨床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全面護理可顯著改善患兒的癲癇癥狀,提升患兒睡眠質量,療效更好,值得推廣。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