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倩
(廈門市兒童醫(y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廈門醫(yī)院)內分泌科,廈門,361006)
由于我國的經濟在近幾年來發(fā)展迅速,調查數據顯示[1],我國兒童肥胖的發(fā)生率呈現逐年提升的現象,且嚴重程度日益加劇[2]。兒童肥胖不僅會對孩子的形體發(fā)育造成影響,還會在其成年后導致與此相關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如睡眠呼吸暫停、2型糖尿病、心理障礙等[3]。目前兒童肥胖癥的病理生理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因此,為了改善肥胖,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需要進行早期干預。在相關研究中發(fā)現[4],存在睡眠習慣不良兒童肥胖的發(fā)生率高于正常睡眠習慣的兒童,由此可見,睡眠習慣是導致兒童肥胖的潛在危險因素。據統(tǒng)計,約25%~50%的兒童睡眠習慣存在問題,如多汗、磨牙、睡眠呼吸暫停等。為明確兒童肥胖與睡眠習慣的相關性,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肥胖兒童作為研究對象,并以正常兒童進行對照,以明確二者之間的關系,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廈門市兒童醫(yī)院收治的肥胖兒童60例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時期正常體質量兒童6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齡(6.48±2.66)歲。對照組中男26例,女34例,平均年齡(5.80±2.42)歲。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兒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診斷標準 肥胖標準采用體質量指數(BMI)診斷,參照2004年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制定“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分類標準”[5]。
1.3 納入標準 1)觀察組符合肥胖標準;2)對照組為體質量正常兒童;3)年齡范圍2~12歲;4)與父母共同生活,對于研究對象睡眠情況較了解[6]。
1.4 排除標準 1)嚴重先天性疾病;2)傳染性疾病;3)行為意識障礙者。
1.5 研究方法 收集研究一般人口學資料,由入組兒童父母或其監(jiān)護人,回憶過去4周中兒童的睡眠狀況,選擇表現比較典型的1周完善CSHQ調查量表的填寫。為確保分析量表平行信度,由父母雙方同時分別填寫同樣分析量表。CSHQ分析量表共有45個條目(33個納入計分系統(tǒng)),并從5個層面反映兒童常見的睡眠情況:1)睡眠習慣;2)睡眠行為;3)夜醒問題;4)晨起習慣;5)白天嗜睡。各因子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行為異常程度越重。5項因子得分之和為CSHQ總分,反映受試兒童睡眠習慣的總體表現情況,CSHQ總分高于41分,則認為睡眠習慣不良。
1.6 觀察指標 分析納入研究兒童的睡眠習慣,并以睡眠習慣分析量表完善對于兒童睡眠習慣的評估,以明確兒童肥胖與睡眠習慣之間的關系[7]。
2組兒童CSHQ調查量表評分比較,觀察組兒童睡眠習慣、睡眠行為、夜醒問題、晨起習慣、白天嗜睡分項及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兒童CSHQ調查量表結果比較分)
睡眠占據約1/3的人類生命總時間,從某種角度來說,睡眠質量的好壞,會對機體的健康狀況和生命質量產生影響,是人體自我修復的必要生理過程[8-9]。近幾年,隨著電子信息的不斷普及和進步,伴隨著工作和學習壓力的增大,睡眠不足成為現代疾病[10]?,F在大多數的睡眠情況調查顯示,50年前,人類的睡眠時間已經縮短。上海地區(qū)對1~5歲孩子睡眠時間的調查發(fā)現,睡眠障礙并不只是存在于成年人中,兒童也會出現睡眠問題[11]。令人驚嘆的是,與睡眠不足流行趨勢形成密切“鏡像關系”的是,肥胖發(fā)病率的快速增長。同期對肥胖癥患病率的調查結果顯示,與兒童肥胖癥迅速膨脹的情況相比,增加了近一倍,成為新的流行病,也日益受到重視。肥胖不僅對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且在其發(fā)育到成人年齡后,誘發(fā)心腦血管病、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癌癥的發(fā)病率明顯上升[12]。但是,對于肥胖的發(fā)病機制,目前的科學研究尚無法明確,也沒有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如何積極尋找防治肥胖癥的簡便有效途徑,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肥胖基因在10~20年內不會出現較大的突變,因此,是否由于生活方式不佳等因素導致肥胖的發(fā)生,是目前研究的焦點[13]。目前,睡眠時間似乎是最近幾項大型研究中導致肥胖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睡眠時間與成人肥胖呈“U”型關系,而與其他危險因素獨立的兒童呈線性的負相關關系。日本一項涵蓋8 274名兒童的研究發(fā)現:與睡眠時間大于等于10 h的孩子相比,每天睡眠時間少于8 h的孩子發(fā)生肥胖的機會增加2.87倍[14]。導致肥胖發(fā)生的重要影響因素可能是由此獲得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的改變。這一發(fā)現對預防和治療肥胖有積極意義,因為孩子的睡眠時間是比較容易修正的危險因子。不過,目前國外報道較少關于兒童睡眠時間與肥胖和由肥胖引起的新陳代謝癥候群之間的關系,國內還沒有報道,更不清楚為什么睡眠不足會引起肥胖的機制[15]。本研究中,觀察組兒童中睡眠習慣、睡眠行為、夜醒問題、晨起習慣、白天嗜睡分項及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肥胖兒童存在嚴重的睡眠障礙問題,積極地對于睡眠障礙進行干預,可獲得重要改善。
綜上所述,在肥胖兒童中存在較為嚴重的睡眠障礙,考慮肥胖與睡眠習慣存在著顯著的聯系,故在臨床中,可對于肥胖患兒家屬,進行睡眠指導意見,從而糾正不良睡眠習慣,進而改善肥胖的嚴重程度,為臨床干預提供參考意見。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