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穎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福州,350005)
目前,高血壓已成為我國老年人致死、致殘的重要疾病之一,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1]。但大多老年高血壓患者在健康意識上極度缺乏,缺少對高血壓危害性的認識,這也是導致其發(fā)病率較高的原因之一。選擇理想的健康宣教模式不僅能夠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還能夠幫助其改正不良行為,促進疾病的康復,提高生命質量[2]。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干預以說教為主,重在單方面輸出,忽略了患者自身的理解情況。Teach-back健康教育方法指的是健康教育后讓受教育者自我表達對信息及知識的理解,且通過多次強調直至患者掌握所有信息為止[3]。該方式運用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研究稀少,故本研究通過對134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旨在探究該方式對患者的實際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134例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干預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n=70)和對照組(n=64),觀察組中男43例,女27例;平均年齡(65.75±5.38)歲;漢族69例,其他民族1例;平均病程(6.23±1.1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高中及以上54例。已婚65例,未婚5例。對照組中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齡(66.27±6.17)歲;漢族62例,其他民族2例;平均病程(6.47±1.06)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及以上51例。已婚60例,未婚4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納入標準 1)均符合2003年WHO高血壓診斷標準;2)均意識清醒且無溝通障礙;3)均無心、肝、腎、腦等并發(fā)癥;4)均無腫瘤疾病;5)均臨床資料完整;6)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簽署同意書。
1.3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健康教育方式,包括控制血壓、心理疏導、囑咐用藥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行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主要為:1)準備《老年人高血壓健康素養(yǎng)宣傳手冊》。2)成立相關健康教育小組,對小組人員實施統(tǒng)一培訓并要求其熟悉材料內容,在干預前對患者均進行問卷調查,評估患者高血壓健康素養(yǎng)水平并進行高血壓健康素養(yǎng)的教育指導。3)培訓同伴教育者,將患者隨機3~5人分為一組并選出組長則視為同伴教育者,健康教育小組人員根據(jù)宣傳手冊內容對患者進行統(tǒng)一指導,采用Teach-back進行檢測,同伴教育者能正確解答健康教育問題則為合格。4)組內教育,由同伴教育者針對宣傳手冊內容對組內人員進行講解,結束后各組同伴教育者需要對講解內容進行總結并使用Teach-back工具對組員進行檢測,指導所有成員均能準確回答以上問題則為合格。5)定期舉辦與疾病相關的有獎知識競答活動并發(fā)放高血壓健康素養(yǎng)知識展板。干預6個月,干預結束后使用原問卷進行高血壓健康素養(yǎng)水平調查。
1.4 觀察指標 2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情況(收縮壓、舒張壓)、護理總有效率、高血壓健康素養(yǎng)總得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血壓選取患者右上臂進行測量,正常范圍為收縮壓9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張壓60~90 mm Hg。睡眠質量優(yōu)良率:入睡困難為上床0.5 h內無法入睡;夜間易醒且次數(shù)>2次;早上提前2 h蘇醒;白天易感困倦。以上5項均0~3分,無記為0分,每周出現(xiàn)1次為1分,出現(xiàn)2次為2分,≥3次為3分。結果0~3分為優(yōu),4~7分為良,8~11分為一般,12~15分為差。高血壓健康素養(yǎng)評分標準:包含基本知識知曉情況、健康信念構成情況、健康行為情況和健康技能情況4個維度,該問卷的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27,表明其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能夠反映老年人的高血壓健康素養(yǎng)情況。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比較 干預后2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均下降(P<0.05),觀察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比較
2.2 2組患者睡眠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優(yōu)良率為87.14%,顯著高于對照組71.88%(χ2=4.844,P=0.028)。見表2。
表2 2組患者睡眠質量比較[例(%)]
2.3 2組患者干預前后高血壓健康素養(yǎng)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 干預后對照組知識素養(yǎng)、行為素養(yǎng)、總分均較干預前升高(P<0.05),觀察組患者知識素養(yǎng)、信念素養(yǎng)、行為素養(yǎng)、技能素養(yǎng)、高血壓健康素養(yǎng)總分均上升(P<0.05),且觀察組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高血壓健康素養(yǎng)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分)
老年高血壓患者因為年齡、文化、記憶力衰退等水平差異,對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相對年輕患者較差,易導致用藥出現(xiàn)障礙,從而影響其預后水平,無法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4]。加強健康教育是目前關鍵的解決方式,但傳統(tǒng)健康教育使用單方面輸入,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Teach-back教育模式被臨床證實價值較高,其采取雙向傳遞信息的方式,強調患者自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單單檢測患者記憶力,而是注重檢查受教育者對解釋健康相關概念是否了解清楚[5]。
程蘭惠等[6]研究指出,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應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能夠顯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鍛煉的依從性,提高患者肺功能各項指標水平。李淑民等[7]研究結果顯示,Teach-back健康教育能夠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使患者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且避免了因健康宣傳教育不到位而導致患者依從性低下的問題,能夠有效提高鼻咽癌放療患者鼻腔沖洗依從性,減輕鼻咽部遭到放射性損傷,達到理想臨床效果。以上研究均與本研究有相似之處,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使用Teach-back方式后血壓情況得到緩解、睡眠質量優(yōu)良率得到提升且高血壓健康素養(yǎng)得分顯著提高,這可能是因為該教育模式中強調反饋的環(huán)節(jié),注重一對一地交流答疑,患者對于不理解的地方能夠得到及時的解答,老年患者作為特殊群體往往記憶力與理解能力較差,該方式的反復性能夠確保老年群體有效掌握。但該方式還需要注意幾個方面,一是小組人員需要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健康宣教,避免過于專業(yè)和繁雜的用語,有助于老年高血壓患者更容易理解;一是把握每次健康宣教的內容,避免因為信息量過大導致老年患者學習負擔,給予其充足的時間消化所學的知識。
綜上所述,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運用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療效顯著,加深了老年患者對健康知識的了解,提升其健康素養(yǎng),真正起到了預防疾病的作用。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樣本數(shù)量有限,今后研究中可加大樣本量,使研究結果更具科學性。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