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啟中國農機新時代,到伴隨改革開放同行創(chuàng)新,再到刷新紀錄,保持中國農機行業(yè)的領先地位,中國一拖集團走過了60余年的風雨歷程。
2023年,這是一個甲子的光榮時刻,也是一個甲子的繼往開來。六十年前,“東方紅”拖拉機誕生于荒野上新建起的車間,六十年后,“東方紅”成功出口到海外44個國家。
如今,“東方紅”拖拉機享譽世界各地,一次次擦亮著國機集團的品牌名片。
我為國家造鐵牛
“你們是中國的第一啊,要出中國第一的產品,育中國第一的人才,創(chuàng)中國第一的業(yè)績。”作為共和國農機行業(yè)的“長子”,中國一拖被國家寄予厚望。
1950年,那是百廢待興的中國。為解決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農業(yè)急需機械化的“武裝”,中央舉全國之力建造拖拉機廠。“天當被子地當床”,建設者們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在荒野上建起了車間廠房。
第一臺東方紅拖拉機,誕生于1958年。建造這臺拖拉機的大多數工人,都沒見過拖拉機長什么樣子。這些來自天南地北的年輕人,在設備簡陋、原料不足甚至生活物資都短缺的情況下,揮著鐵錘,流著熱汗,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國產拖拉機事業(yè)。
光輝的10月,東方紅拖拉機奔向祖國的田野,它的誕生,標志著一個“耕地不用牛”的時代來臨了。此后20年,東方紅拖拉機完成了中國60%以上的機耕地作業(yè),幫助中國人以不足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養(yǎng)活了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中國一拖,與改革開放同行。1981年,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后,中國一拖率先進入市場,拉開了產品變革的大幕,從單一的履帶拖拉機生產變?yōu)槁膸Ш洼喪酵侠瓩C,“東方紅”產品家族不斷擴大。在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中國一拖不斷升級技術,2010年,我國第一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動力換擋拖拉機誕生,打破了國際農機巨頭的壟斷格局。
半天種完100畝棉花
在新疆格達良鄉(xiāng)的村莊,新一輪的棉花播種工作開啟了。
廣袤的大地上,東方紅拖拉機借助精準的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畫出一條條平整的幾何圖案。與傳統(tǒng)的播種方式相比,東方紅智能農機不但可以按照預先設定的播種線路精量播種,還可以實現鋪設滴灌帶和地膜全程機械化,直線誤差不超過2厘米。
這樣,不僅可以節(jié)約一半以上的棉種,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且為后期機械化田間作業(yè)和采摘提供方便。棉花種植戶陳小平說“我今年種了100畝地的棉花,現在用東方紅拖拉機,犁地、耙地、播種只需要半天時間?!?/p>
在東方紅無人駕駛拖拉機立項之初,一拖就確定了自主研發(fā)的基本原則。面對完全陌生的領域,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在試驗控制系統(tǒng)時,正逢酷暑,拖拉機駕駛室溫度高達50度上下,在里面坐上三分鐘就渾身濕透了??蒲袌F隊兩人一組,輪流駕駛拖拉機做實驗,熱得受不了就換人。在這種艱苦條件下,一拖自主研發(fā)的控制系統(tǒng)完全可以取代國外產品,也讓中國農機行業(yè)得以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北大荒變糧倉
三年來,農機裝備研發(fā)投入穩(wěn)步增長,累計投入24.7 億元,研發(fā)強度達到6.5%,累計攻破“卡脖子”技術100余項。國機集團明白,想要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就必須大力推進農業(yè)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yè)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3年3月10日,隨著第三批東方紅智能拖拉機抵達,中國一拖已有45臺東方紅大馬力智能拖拉機交付北大荒農墾集團。這批智能農機馬力段分別為220、320馬力,裝配有無人駕駛系統(tǒng)和自動輔助駕駛系統(tǒng),將用于北大荒農墾集團玉米、大豆等作物種植的精準作業(yè)。
回想第一批東方紅履帶式拖拉機進入北大荒農場,女拖拉機手梁軍看到我國自主生產的東方紅拖拉機,興奮地跳上一臺開在最前面,這一畫面被在場的記者拍到。第三套人民幣一元錢上的圖案,就是以這張照片為原型繪制而成的。 年復一年,春種秋收,東方紅用一代代的升級產品助力這片黑土地收獲更多的大豆、玉米。
2008年中國一拖重組進入國機集團,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國際化經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企業(yè)核心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如今,作為國機集團農機裝備板塊首屈一指的產品,“東方紅”拖拉機享譽世界各地,一次次擦亮著國機集團的品牌名片。
面向國際打造農機品牌
除國內市場外,國機集團將戰(zhàn)略目光轉向更廣闊的全球市場,利用完善的營銷體系和暢通的貿易渠道,深入參與國際循環(huán),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
近日,國機集團承擔的剛果(布)農業(yè)裝備組裝廠項目順利通過驗收,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成為非洲國家最先進的拖拉機生產線之一,具備年產3000臺拖拉機的生產能力。這不僅為當地創(chuàng)造了大量就業(yè)崗位,而且將進一步提升剛果(布)機械工業(yè)制造能力和農業(yè)機械化水平。
倉稟實,天下安;粒粒糧,重如山。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而農機裝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是發(fā)展現代農業(yè)的重要基礎。
在全國兩會上,國機集團董事長張曉侖指出“真正要做到糧食安全,要重視三方面的事情,第一要有好的種子,第二要有好的土地,第三要有好的農機。要進一步加強農機裝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農機裝備應用基礎研究;進一步完善農機裝備創(chuàng)新體系。
只有不斷強化和支持農機裝備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等建設,支持發(fā)展新型創(chuàng)新主體;進一步優(yōu)化農機補貼政策,提升補貼效果;發(fā)揮產業(yè)鏈鏈長作用,才能打造農機裝備‘中國品牌。也要支持鏈長企業(yè)聯(lián)合產業(yè)鏈上、中、下游協(xié)同解決發(fā)展難題,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yè)和世界一流企業(y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