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素文
經過近三年的翹首以盼,1月8日起,內地有序恢復與香港人員正常往來。
通關首日,相關口岸的現場布置充滿新春的喜慶元素,歡迎同胞的標語擺在顯眼的位置,歡喜的氛圍似乎預示著粵港澳大灣區(qū)互聯互通終將回歸正常。
恢復通關的腳步既已邁出,全面通關也將指日可待。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行政長官李家超1月11日在社交平臺上表示:“目前通關工作進度良好,香港已逐步邁向完全回復正常的生活,對本港經濟有積極提振的作用,將為各行各業(yè)帶來正面的影響?!?/p>
路通則財通,由人員往來間延伸開來的各類經貿活動重又活躍,外界預測,2023年香港經濟有望走出過去幾年的陰霾,迎來強力復蘇。
1月10日,敏敏到廣州越秀的一處辦證中心辦理港澳通行證。她告訴記者,現場排隊等候辦證的市民絡繹不絕,很多人甚至看到隊伍排得很長就走了。之前辦理香港通行證隨時可辦智能簽,現在只能通過預約辦理人工簽,且約完當天也不一定辦得了。通關恢復之后,兩地人員來往的熱切由此可見一斑。
在香港工作的小利終于要見到三年未見的親人。這個春節(jié),他的家人打算到香港看他,一家人在香港玩幾天?!?020年是我們最后一起過年,之后就沒見了,各奔東西。一個人過年真的很寂寞,這幾年一直很期待通關、期待團聚。我妹妹也準備好過來買買買了?!毙±麑Α吨袊洕芸酚浾哒f。
隨著通關的恢復,龍島集團總裁莫榮杰打算每周來回一次。疫情之前,莫榮杰每隔兩三天就會往返于香港與內地之間。這三年,他來往的頻率變成兩三個月一次,以減少在隔離上花費的時間?!艾F在反而是要去適應和疫情之前差不多的狀態(tài)了?!?/p>
業(yè)務的調整與拓展也隨之提上日程。莫榮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他在香港經營著零售及餐飲店,這幾年也受到游客減少、市場萎縮的影響,但如今又有盼頭了。他計劃接下來在廣東江門開出跟香港數量、規(guī)模相當的門店,其在香港的食品研發(fā)團隊也可以常來江門的分廠開展工作。
春節(jié)臨近,莫榮杰打算帶著香港的家人回祖籍江門探親,他的家人有三年沒和親戚團聚了。像莫榮杰、小利這樣南下北上探親的民眾有很多,根據目前預約通關人數顯示,臘月二十八至大年三十最受歡迎。
根據首階段的通關安排,共有7個出入境口岸開放,陸路口岸方面兩地每日將安排“北上”和“南下”的人數各5萬人,海路口岸、港珠澳大橋和機場不設人數限制,在港內地人回內地、在內地港人回港均不在配額之內,因此每天來往的實際人數超過10萬人。
這與疫情前深港每天60萬人次左右的通關量仍有差距。目前香港出境前往內地的需求激增,出境人次高于入境人次。1月11日,香港特區(qū)政府宣布廣深港高鐵西九龍口岸及高鐵香港段將于1月15日起恢復服務,進一步滿足出行需求。
在通關受限、全球經濟衰退等眾多因素交織下,過去的4年里,香港經濟有3年錄得負增長。自2019年第三季度開始,到2020年第四季度,連續(xù)6個季度負增長。2019、2020年GDP增速分別下滑1.7%、6.5%,2021年增長6.4%。
在疫情的沖擊下,2022年前三季度分別同比下滑3.9%、1.3%和4.5%。香港特區(qū)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月6日表示,出口、資本投資及消費,三者之中唯一比較穩(wěn)定的是消費,預期2022年香港經濟錄得3.2%負增長。
辦理港澳通行證的市民排起長龍
“香港經濟增長對外部環(huán)境依賴很強。”中山大學區(qū)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毛艷華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2021年全球積累了一定的疫情防控經驗,西方開放,貿易投資重啟,香港經濟又上來了。2022年受本地疫情影響,四大支柱產業(yè)(金融服務業(yè)、旅游業(yè)、貿易及物流、專業(yè)服務及其他工商業(yè)支援服務)只有金融服務表現好一點?!?/p>
恢復通關,無疑是破解香港當前經濟困境的關鍵一招。機構也因此紛紛上調對今年香港經濟的預期。
香港總商會預測,香港2023年全年經濟增長3.8%;通脹水平按年升1.1個百分點,升至3%;失業(yè)率有望于年底回落至3.3%水平,即按年回調0.3個百分點;零售和商品出口,將分別按10%和4.5%年增長。
惠譽大中華區(qū)主權評級主管費安德指出,香港擁有非常龐大的財政儲備,在經濟不確定性加劇、赤字增加的沖擊下,香港有足夠的緩沖空間繼續(xù)維持下去。惠譽預測香港經濟今年增長2.2%,并在明年恢復到3.5%。
經濟學人智庫(EIU)預測,對高感染率的警惕將限制兩地今后兩個月的跨界流動,內地赴港旅游至少要到3月份才會有實質性的回升,由此零售額將快速增長。EIU決定將2023年總體實際GDP增長率從2.5%上調至接近3%。
彭博社報道也指出,隨著香港加快對內地和世界其他地區(qū)的開放,經濟學家們正在上調對香港今年的預測。如果香港經濟如預測般實現更高增長,將在2008年以來首次超越競爭對手新加坡。
毛艷華認為,恢復通關對香港經濟的影響在第一季度就會很明顯,畢竟1月份很多企業(yè)會開工,還有春節(jié)這樣供需兩旺的階段來提升消費?!翱诎堕_放以后,香港旅游、餐飲、酒店、貿易、進出口業(yè)務都會復蘇,金融服務、專業(yè)服務及其他工商業(yè)支援服務也隨之會更加景氣,四大支柱產業(yè)在2023年都會得到很好的發(fā)展成效。在低基數的基礎上,今年香港經濟增長有望實現大幅度提升,走出萎靡狀態(tài)?!彼f。
陳茂波表示,雖然地緣政治、加息未完成、不同經濟體激烈競爭等外在環(huán)境因素依然存在,香港本身也面臨如土地不足、人才不足等客觀限制,但他對未來發(fā)展仍然充滿信心。
近年來,香港特區(qū)政府設立“吸引重點企業(yè)辦公室”“共同投資基金”,以及在17個駐外辦公室成立專門小組,致力于吸引海內外的企業(yè)和人才;同時通過推動北部都會區(qū)和中部水域填海規(guī)劃,積極拓展所需要土地來源,增強香港的發(fā)展動能。
而深化粵港澳三地合作仍是通關恢復后的主題。大灣區(qū)亟須把“停下”的三年補回來。
1月10日,香港貿易發(fā)展局率港商代表團前往粵港澳大灣區(qū)內地城市考察調研。廣州黃埔區(qū)、廣州開發(fā)區(qū)是他們在恢復通關后考察的第一站,此行主要調研企業(yè)轉型升級、拓展內銷技術和經驗。
據悉,這是香港貿易發(fā)展局推出“內地發(fā)展支援計劃”“GoGBA港商服務站”等系列措施的內容之一,為港企提供更多到大灣區(qū)乃至內地發(fā)展的營商資訊和對接機會。一些參與考察的港企也表達了未來合作的意愿。
港商代表團參觀調研黃埔區(qū)、廣州開發(fā)區(qū)企業(yè)
“對于香港來說,利用好內地市場,融入國家發(fā)展大局,發(fā)揮好粵港澳大灣區(qū)供給和消費優(yōu)勢,積極推動流通的便利,把大灣區(qū)建設好,金融貿易旅游商務都有保障,經濟發(fā)展也就有保障?!泵G華說。
毛艷華認為,綜合來看,香港的經濟增長主要源于自身、內地、全球因素。通關后的整體發(fā)展策略安排也將從這三個層次推進:從自身的發(fā)展看,加強營商環(huán)境建設,搶抓數字經濟、數碼化的先進制造等新經濟機遇,帶動就業(yè);在與內地的聯系上,繼續(xù)推進通關便利化、暢通物流通道,加強人員流動與產業(yè)分工合作,研究推進各領域規(guī)則銜接;面向世界,加強與各經濟體的緊密合作,積極發(fā)展商務活動,成立專門的招商機構,吸引更多跨國企業(yè)和人才。
他也提到,在人員流動方面,香港更好地開放勞動力尤其是人才市場,對內地的一些科技專業(yè)人才可以擴大開放,一方面有利于補充香港人力資源的短板,另一方面還可以更好地推動新興產業(yè)發(fā)展,有利于加強跟內地產業(yè)的分工合作。
責編:郭霽瑤 guojiyao@ceweekly.cn
美編:孫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