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偉
北江上的江心島是清遠市內(nèi)的一處地標,被大家熟知;華海作為清遠知名的生態(tài)詩人,其作品也被廣泛傳閱。因此,閱讀華海的中篇小說《江心島》(刊于《作品》2022年第12期),我先要做的,就是盡力回避將虛構與現(xiàn)實中的同名小島互相對應,雖然這種努力多少顯得有些徒勞。
一個熟悉的作家書寫一座熟悉的小島,最大難處可能就是讓熟悉他們的讀者,在作品中讀出陌生感和異質性,因為小說源于虛構,而非紀實?!督膷u》所努力呈現(xiàn)的,正是那個類似于桃花源式的精神之島。在小說中,江心島作為一座人工筑壘而成的沙洲小島,根本上就決定了島為人生的現(xiàn)實;同時,江心島在小說中又是絕對的主角,在奔騰不息的北江上,在亙古永恒的時間之河上,不出意外,這座小島將永遠存在。而圍繞其籌劃、思考和算計的諸多人物,只不過是島上的匆匆過客。島與人,恒久與失散,物質與精神,失落與回歸……這些對應之物,在小說中時刻處于樂此不疲的相愛相殺狀態(tài)。
小說中,當江中荒島蛻變?yōu)閸{江市國際旅游文化節(jié)會址,完成使命,前途未卜之時,報社記者沙沙辭職而來,在島上苦心經(jīng)營起一間城市書房。沙沙的做法既是完成母親當知青時的夢想,也是為自己的心靈構建一處棲息之所。兩代人兩個時代,雖然際遇殊異,但是母女對精神層面的渴求如出一轍,不同的是,沙沙更容易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江心島最終成為“容得下肉身,放得下靈魂”的理想場所??梢灶A料的是,一批擁躉結伴而至:同事巴馬、三郎,銀行職員阿芳、攝影師超人阿力、贈送木刻線裝書的王易容、喜歡記錄島上物事的發(fā)呆的人、鳥人、打造藍劇場的藍、于老先生、詩人江之舟,精神失常的偷書賊白非馬,當然也有阿D、商人錢鑫……他們帶著各自的故事和心事,先后出現(xiàn)在島上的這方舞臺。
與其說是沙沙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各色人等,倒不如說是江心島獨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眾人。小島并非風平浪靜,圍繞小島是公益化還是商業(yè)化的博弈,其實一直暗流涌動。小說著力刻畫了眾多為理想而來的人物形象,不管是貫穿始終的島主沙沙,還是滿腹經(jīng)綸的于先生,或者是詩人江之舟,他們因為閱讀,因為思想,因為詩意,走上了江心島。江心島孤置于滔滔江水之上,市井煙火僅僅一橋之隔,可以想見,他們苦心經(jīng)營的悅讀島、生態(tài)島、詩歌島、思想島要承受著多大的沖擊和考驗。江心島在某種意義上仿佛一塊試驗田,或者這么一群人像堂吉訶德一樣,奮力地抵御著來自物質世界的侵蝕,努力地維護著這一片心靈凈土。
最后來說說《江心島》的人物塑造。小說中不管是到島上舉辦講座的于老先生,還是經(jīng)常為小島寫詩的詩人江之舟,抑或是藍、發(fā)呆的人等等,以他們的音容笑貌,你很難相信,這么一大群人,他們其實剛剛從一橋之隔的市井而來。換言之,他們一經(jīng)跨入島上,立刻像變了個人似的,脫離了人間煙火之氣,變得像藍色那樣純粹縹緲,變得像戲臺上的角兒一樣,自顧自地表演起來。他們執(zhí)迷于清談和做夢,仿佛他們不是來自人間,也回不去人間。
他們被島吸引而來,想要逃離喧囂的人間,卻最終,又被這塊方寸之地莫名禁錮——這恰恰印證著人生的吊詭殊恒。
責編:周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