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
摘要:磁州窯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民間瓷窯,其對我國陶瓷業(yè)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磁州窯產量大,其產品種類繁多,釉色和紋飾豐富多彩。磁州窯瓷器的收藏歷來備受重視,流傳至今的磁州窯瓷器數量較多,有一些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珍品。本文通過對9件民國時期制作的新彩瓷枕之造型、紋飾、工藝等方面的賞析,揭示民國時期新彩瓷枕生產燒造的歷史背景、工藝特點和時代特征,進而探究新彩瓷在這個歷史時期的成因與發(fā)展演變,并對瓷枕上出現的吉祥紋飾和題款進行分析和解讀,以了解民國時期人們的審美取向和生活特點。
關鍵詞:磁州窯;新彩;瓷枕;裝飾工藝;藝術風格
彩繪瓷在我國陶瓷發(fā)展史上可謂源遠流長,最早的彩繪瓷可追溯到六朝時期的釉下點彩裝飾,這一裝飾方法出現在西晉晚期,流行于東晉,裝飾顏色為褐色。宋金時期北方瓷窯中出現了在瓷器釉面上彩繪圖案紋樣。民間大型窯場磁州窯的瓷器也異彩紛呈,備受世人青睞。磁州窯系釉下彩為后來彩繪瓷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新彩則是在傳統(tǒng)彩繪瓷工藝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一、磁州窯彩繪瓷
磁州窯是我國北方民間瓷窯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位于今河北省磁縣觀臺鎮(zhèn)和彭城鎮(zhèn)等地,始燒于北朝,宋金時期達到高峰,其后不斷發(fā)展,延燒至今,已傳承了1000多年。在磁州窯諸多產品中,以白地釉下黑、褐彩繪瓷器名氣最大。
磁州窯瓷器的紋飾用筆灑脫,形象生動活潑,生活氣息十分濃厚。在繪畫題材方面,人物故事、花鳥動物、山水風景、詩詞歌賦、民謠俗曲等都可以在磁州窯瓷器上看到,可謂多姿多彩、寓意豐富,體現了歷代藝術匠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寄托了他們對未來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磁州窯所生產的瓷器種類繁多,多以民間日常生活用品為主,如盤、碗、壺、枕、罐等器皿,因此產量非常大,流傳至今的數量也比較多。在這些磁州窯器物上,一般裝飾各種圖像、吉祥用語和傳統(tǒng)紋樣,它們常常布滿器物的表面,以此表達和抒發(fā)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河北省獻縣曾經出土過一件金代白釉黑彩牡丹蘆雁圖梅瓶,其繪畫技藝高超、工藝精湛。藝術匠人在瓶身的腹部繪有纏枝牡丹紋,在其下腹部繪畫有《荷塘蘆雁圖》,圖中繪有三只大雁閑庭信步于葦叢之中,幾枝殘荷點綴其間,形象生動,富有美感。這件器物精美,充滿了野逸情趣,它是磁州窯的典型作品之一。磁州窯瓷器的豐富造型和多種紋飾,為研究古代彩瓷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磁州窯圖案紋樣的繪制多采用寫意的表現方法,磁州窯藝術工匠繪制的形象靈活多樣,藝術手法多變。古代瓷器畫師們在有限的空間里自由揮灑、激情創(chuàng)作,其繪畫和書法風格往往粗獷豪放、灑脫不羈,作品具有非常濃郁的民間氣息。磁州窯五彩瓷器的顏色并不像景德鎮(zhèn)窯等其他種類的五彩瓷器那般多樣,近代磁州窯五彩顏色較少,比較常見的是綠彩和墨彩滿布畫面。
二、民國時期的磁州窯新彩瓷枕
本文從邯鄲市博物館收藏的9件民國時期磁州窯新彩花鳥紋瓷枕上的圖案繪畫、題款內容、藝術風格等方面進行賞析和探討,從不同方面了解和研究民國時期磁州窯的工藝特征、發(fā)展特點和流行趨勢。
五彩花鳥紋枕(圖1),長30.3、寬12.6、高13.6厘米。枕身開光,各面都以綠彩和墨彩繪畫有花鳥紋飾,枕邊裝飾有回紋、草葉紋和界線,枕面書寫有“富貴壹品,于東窗之下”的題款。整件瓷枕規(guī)整大氣,刻畫形象細致,顯示出匠人不凡的繪畫功力。
五彩開光花鳥紋枕(圖2),長30.3、寬13.9、高13.8厘米。枕身開光,各面以綠彩、青花、褐彩、墨彩繪畫有花鳥、翠竹、佛手等圖案,以藍彩繪畫界線,枕面書寫有“一枝垂柳春□。歲在甲戌年(1934),仿南田老人之法”的題款。整件瓷枕底釉潔白,圖案生動逼真,制作規(guī)整細致,生活氣息濃厚。與上一件瓷枕相比,這件瓷枕的用彩種類較多,使用綠彩、青花、褐彩、墨彩等,使得枕身上的圖案色彩更為豐富,畫面富有層次感,觀賞性更強。
五彩開光貓蝶紋枕(圖3),長29.8、寬12.5、高13厘米。枕身開光,各面以綠彩、藍彩、褐彩、墨彩繪畫有貓蝶、花草圖案。只見枕面上一只顯得萌萌的小貓蹲坐在花叢中,頭部抬起,雙目圓瞪,盯住空中一只正在飛舞的蝴蝶。蝴蝶自由自在地飛舞著,似乎在和小貓玩著游戲。用青花料繪制枕邊的回紋、草葉紋和界線。整件瓷枕的繪畫構思巧妙,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墨綠彩開光花鳥紋枕(圖4),長30.5、寬13、高14厘米。枕身開光,各面以墨彩、綠彩繪畫有花鳥、松樹等圖案。枕面上有一只小鳥,雙爪抓住枝干,靜靜地棲息,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這件瓷枕的一側繪畫有松樹圖案。用青花料繪制枕邊的回紋、草葉紋和界線。瓷枕的另一側繪畫有花卉,其右上端書寫有“秋圃佳色”的題款。
王平藏五彩雄雞紋枕(圖5),長28、寬13.3、高14.2厘米。枕身開光,各面以綠彩、褐彩、墨彩繪畫有雄雞、花草、怪石等圖案。只見枕面上,一只雄雞昂首挺立,似乎正在花叢中覓食。這件瓷枕與其他瓷枕的不同之處在于其所用綠彩、褐彩和墨彩都十分濃烈,顯得畫面的色彩很重。用青花料、褐彩繪畫枕邊的回紋、草葉紋和界線,這一點也與其他瓷枕不同。整件瓷枕的繪畫大氣,蘊含著吉祥意味。這件瓷枕的枕面左上端書寫有“富貴一品”四個大字題款。
王志藏五彩開光花鳥紋枕(圖6),長28、寬13.3、高14.2厘米。枕身開光,各面以綠彩、褐彩、藍彩繪畫有花鳥等圖案。繪畫兼工帶寫,較為細致,富有意境。枕面上,一只長喙鳥靜靜地挺立在花枝上,構成一幅美麗的圖案。用青花料繪制枕邊的回紋、工字紋和界線。枕面書寫有“富貴一品,南窗之右”的題款,瓷枕側面書寫有“花香不在多,南窗之右”的題款。整件瓷枕的繪畫布局合理,富有意境。
五彩菊花紋枕(圖7),長29、寬13、高14.5厘米。枕面開光,枕面和側面以綠彩、褐彩繪畫有菊花、荷花等圖案,繪畫細致,功底較深。用青花料繪制枕邊的回紋、草葉紋和界線。
五彩開光鴨紋枕(圖8),長29.5、寬12.5、高13.5厘米。枕面開光,枕面和側面以綠彩、藍彩、褐彩、墨彩繪畫有花鳥等圖案。繪畫兼工帶寫,較為細致,富有意境。枕面上,一白一黑兩只鴨子并排在荷塘里游動,構成一幅和諧美麗的圖案,具有吉祥寓意。整件瓷枕的景物布局合理,繪畫細致,富有意境。用青花料繪制枕邊的回紋、草葉紋和界線。
張國興藏五彩開光花鳥紋枕(圖9),長30、寬12.5、高13.5厘米。枕面開光,枕面和側面以青花料、褐彩、墨彩繪畫有花鳥等圖案。用青花料繪制枕邊的回紋、草葉紋和界線。這件瓷枕與其他瓷枕的不同之處在于其繪畫所用色料主要為青花料,顯示出不同的風格和特點。
三、結語
以上介紹的9件磁州窯新彩瓷枕,在表現內容、裝飾工藝等方面有如下特點:在表現內容上,它們均以花鳥和吉祥圖案等為主,磁州窯的藝術工匠較多地將具有吉祥寓意的題材畫到枕面之上;在彩繪色料上,這些瓷枕所用顏料主要是青花、綠彩、藍彩、褐彩、墨彩等,有的兩種,有的三種,還有的則多至四種,這些彩料以黑色為主,其他色為輔。彩繪瓷枕所用色料,除青花外,其他均為新彩料。新彩又稱為“洋彩”,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光緒年間,這項工藝由國外傳入。作為一種釉上裝飾藝術,新彩于1905年試驗成功,后經陶瓷藝人的變革創(chuàng)新,其成為彩繪裝飾的主流,并逐漸取代了古彩。目前,新彩裝飾方法成為陶瓷藝術最重要的藝術手法之一。在裝飾構圖方面,采用新彩工藝所繪制的瓷枕,其花鳥紋部分分布在瓷枕的前面、后面、枕面和一面端頭,枕面為開光表現方法,外框呈倭角長方形,瓷枕的兩邊用青花和釉上新彩繪制回紋、草葉紋等紋飾,其間間隔雙線和單線。
從整體來看,這批瓷枕的制作工藝體現了民國時期磁州窯陶瓷藝術工匠們制造技藝的高超。枕上形象刻畫豐富多彩、造型準確,用筆灑脫率性,不拘泥于程式。其謀篇布局疏密有致,“密不透風,疏可走馬”,以有限的顏色表現了多彩的自然風貌。雖是民間實用器物,但在其中融入了文人畫的藝術形式,二者的結合熨帖自然,沒有任何違和之感,是“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傳統(tǒng)與現代、繼承與發(fā)展、實用與審美的完美統(tǒng)一。另外,在裝飾方法上,這些磁州窯新彩瓷枕在傳統(tǒng)青花五彩的基礎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將釉下青花與釉上新彩相結合,為近現代磁州窯裝飾藝術的發(fā)展開拓了一條新路徑。從這一點來看,磁州窯新彩工藝是值得我們認真探究的。
參考文獻:
[1]河北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基本陳列——名窯名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
[2]陳錫興主編.中國古代器物大辭典[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452.
作者簡介:
吳雪(1982—),女,漢族,江蘇淮安人。本科學歷,淮安廣播電視大學行政管理專業(yè),文博館員,研究方向:文物研究、鑒賞、保護與展示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