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娟
內(nèi)容摘要:晚清同光時期,流寓西域的江南文人思想活躍,留有豐富的詩作和論述,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對后世學者觀照這一時期西域的自然和人文有較大的參考價值。而研究江南文人在西域的詩文創(chuàng)作、風格、心理等多方面仍存有些許困境,對其研究仍有很大進步空間。此文對清代同光失去流寓西域江南文人的研究成果進行歸納梳理,并對此提出自身的意見。
關鍵詞:清代同光時期 流寓西域 江南文人 研究現(xiàn)狀 綜述
晚清時期的中國,經(jīng)歷兩次鴉片戰(zhàn)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清朝已出現(xiàn)衰敗之勢。而在同治、光緒二帝在位時期,因朝臣觸犯當權者的利益等緣故,有一大批文人被清廷發(fā)往西域,或是流放或是派遣,如朱錕、張蔭桓等人;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文人干謁成為隨軍幕僚,如施補華、蕭雄等。江南,是集清秀細膩與溫柔多情的地方,古往今來“江南”這一地域性概念的定義一直都在變化,本文采用的“江南”一詞定義來自地理概念中泛指長江以南地區(qū)統(tǒng)稱為江南。而江南文人初到西域,不免被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所影響,其詩文創(chuàng)作、風格與之前有所變化。在此背景下,對同光時期流寓西域的江南文人的文學思想進行觀照,以施補華、蕭雄、周先檀、方希孟、嚴金清等十人為研究對象,力圖從他們的筆下,發(fā)掘清代流寓西域的江南文人在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價值等方面的思想及其成因,梳理并闡明江南文人流寓西域的詩文思想體系的內(nèi)在邏輯性。
爬梳文學史對同光時期流寓西域的江南文人研究成果來看,多以論文為主、著作為次,總體呈現(xiàn)出研究偏向于詩文、少關注作家本身這一現(xiàn)狀,且在詩文研究方面多以文學作品研究為主,而對其理論的延伸并未觸及太多。因此,筆者試圖將前人研究成果進行整理歸納,在此基礎之上提出自己的意見。
一.作家研究
從學界對晚清流寓西域的江南文人研究來看,在關注文人本身這處,涉及生平事跡及交游關系兩方面。
其一,從生平事跡研究來看;最早涉及研究流寓西域的江南文人的是1941年何炳棣在《張蔭桓事跡》一文,以“網(wǎng)羅散失,闡發(fā)潛幽”之意,以時間為序考證了張蔭桓的生平,指出“蔭桓自講洋務以至變法維新,前后數(shù)十年,學益進,志益銳?!背酥?,日本籍坂野正高在1981年根據(jù)張蔭桓的日記來還原作為外交家的張蔭桓的外交史略。而在千禧年之后關于張蔭桓的研究成果中,較為突出的當屬徐漫的《從張蔭桓之死看晚清政局》和周陳希的《張蔭桓詩文研究》兩篇文章,其中徐文首指張蔭桓“以小吏而成達官”,從最初捐員入仕到出使海外再到戊戌變法幕后策劃等概括出張蔭桓短暫的一生;周文則設專章詳盡敘述張蔭桓的生平事跡,并于后文附有張蔭桓簡譜。其它文章多是結合張蔭桓的生平事跡來凸顯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宦跡,譬如許萌《晚清文學中的公使形象》。1989年,錢伯泉結合周先檀的詩文對其生平作了簡要描述,但還有些許之處存有疑惑,直到2019年吳華峰《周先檀事跡新證》一文的發(fā)表,對周先檀的卒年、生平事跡等方面作了詳細的考證,清晰呈現(xiàn)周先檀這一歷史人物。而與錢伯泉同年發(fā)表的陳火祥《蕭雄和他的西域民俗詩》一文,探討了蕭雄的生平、成書過程和其《西疆雜述詩》中的民俗民情描寫,但較為淺薄。而后期吳華峰的《蕭雄西域事跡考》一文,針對蕭雄的生卒年限及多次進出西域的時間、事跡等多方面進行考證辨析,以此對蕭雄的生平事跡進行查缺補漏。2007年,吳藝娟、黃明珍在解讀編鐘上的碑文時,對嚴金清的生平展開論述,而后星漢也對嚴金清的生平事跡作了較為詳盡的描述,兩篇文章互證互參。而有關裴景福的事跡見于2018年關傳友在《<河海昆侖錄>對清末西北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書寫》一文,其中對裴景福的生平事跡及其著作有所提及敘述。
其二,從交游關系研究來看;有關于流寓西域的江南文人的交游狀況研究較為稀薄,有所欠缺。主要以張蔭桓為主,周先檀、裴景福等較少涉及。譬如2002年馬忠文詳述張蔭桓與黃遵憲的交游關系,2006年劉學洙、李端棻提及張蔭桓與李端棻的交往,2011年石建國提及張蔭桓與梁誠的關系。2012年周陳希在碩士論文中設專章敘述張蔭桓的交游考。而對周先檀的交游描述,當以2016年周軒的《周先檀與左宗棠、李云麟、金順、長庚的交往》一文,詳細考證了周先檀與其他四位的交游事跡,而2019年,吳華峰的《周先檀事跡新證》一文對周先檀交游情況作了詳細的考證,對周軒文有所補遺。除此之外,對裴景福的交游,見于2017年王楠的《伯希和與清代官員學者的交往(1906~1909年)》一文,其中對裴景福與伯希的來往有簡要敘述。
二.作品研究
從梳理晚清同光時期流寓西域的江南文人的作品研究成果來看,多從文學方面來談,極少的涉及理論的批評。但是,詳觀其文學方面的研究,成果頗豐且涉及方面眾多,無論是從其成書狀況、版本研究還是詩文作品本身的藝術特征、思想情感、史料價值等,都無一欠缺。以下對其簡要敘述。
其一,從理論批評研究來看;有關于施補華的研究最多,其次是周先檀和張蔭桓。細致歸納施補華的理論批評,最早是在1986年譚令仰在《古代文論萃編》一書中,針對施補華論詩“忌直貴曲”和“下字練句,須講求高亮”的觀點,摘錄了具體條目以備說明。蔡鎮(zhèn)楚在《中國詩話史》中在論述格調(diào)派詩話時,從施補華“論詩亦標舉格調(diào),又重神韻風致,于品評詩歌中講求詩法”的論述中析出清代中葉以后,神韻、格調(diào)、性靈三大詩派已出現(xiàn)合流的論詩傾向。張健在《清代詩話研究》一書中設專章論述施補華的詩學思想,從原理論、方法論、體裁論及實際批評等四方面對其論詩的觀點進行分類闡述,認為施補華論詩“綜合了性靈、格調(diào)、神韻諸家之說,冶于一爐,然稍稍偏重格調(diào)”。但僅是對其論詩條例進行了簡要評析,并未有細致的論述。而后張煉強論述敘事采取倒敘時,提及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相關的論述;并借用施補華評價李商隱《夜雨寄北》的“曲折婉轉(zhuǎn)”來論述詩歌修辭藝術中的反接法之妙處。馬立鞭在分析詩歌“隔與不隔”時,引用施補華“寫曲須取肖此景”的觀點來論證。蔣寅《清詩話考》中收錄《峴傭說詩》一卷,蔣寅認為施補華“論詩說藝,以溫柔敦厚為旨,以婉曲含蓄為宗”,更稱贊《峴傭說詩》是“晚清詩話中上乘之作”。曾棗莊在《中國古代文體學》一書中,專設一節(jié)論述施補華論詩之體式、格調(diào)、作法。除此之外,汪疊也對施補華的詩歌理論進行闡釋研究,從施補華對于漢魏、唐、宋等歷代詩歌的批評和施補華個人的詩歌審美論述及實踐中,對施補華的詩歌理論進行總結概括。此外,對于周先檀和張蔭桓的理論批評研究,見于1989年錢伯泉在《晚清詩人周先檀和他的<味道軒集>》一文中,對周先檀的詩文之道做具體論述分析;2012年,周陳希《張蔭桓詩文研究》中提到張蔭桓的詩學思想,重點闡釋張蔭桓學唐兼學宋的思想傾向。
其二,從作品鑒賞研究來看;主要分從五方面來論述,以下論之。
一是成書、版本研究。所涉江南文人較為稀少,只有四五人。1989年,陳火祥在《蕭雄和他的西域民俗詩》一文中,其中探討了蕭雄《西疆雜述詩》成書過程;2012年,李寧的《蕭雄<西疆雜述詩>版本研究》和《蕭雄<西疆雜述詩>研究》兩篇文章,對于現(xiàn)今流傳的蕭雄詩作的版本進行考證研究,并從歷史文獻學的角度對其成書、版本、內(nèi)容及史料價值進行探討。2018年,關傳友在《<河海昆侖錄>對清末西北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書寫》一文中,提及裴景福《河海昆侖錄》的版本及流傳狀況。2019年,吳華峰的《周先檀事跡新證》一文,對周先檀的卒年及《味道軒集》的稿本流傳、生平事跡和交游作了詳細的考證和交代。
二是民俗、風情研究。對于江南文人流寓西域,多以竹枝詞、民俗詩、組詩等形式來對肉眼所見、內(nèi)心所感的淳樸民風民俗和西域風情進行描寫及歌頌。而后人與此的相關研究,多以此為主。譬如席寧山多次引用蕭雄《西疆雜述詩》,闡述清代新疆竹枝詞中所蘊涵的回族的民風民俗。米海萍則從民俗學角度剖析西部竹枝詞,其中提及蕭雄詩作。吳華峰則從文學角度對蕭雄《西疆雜述詩》中的民俗描寫進行具體分析,認為蕭雄賦予民俗詩獨特的價值;同年周燕玲在闡述西域民俗的多元性時引用蕭雄詩作。星漢在談到施補華歌頌收復新疆后民族關系的詩作,肯定了施補華詩作在西域詩中的地位。王濟憲則借用施補華的邊塞詩《紀行十四首》,指出其中有關描寫柯爾克孜族的生產(chǎn)生活、人情風俗和戰(zhàn)爭烽火,以此展現(xiàn)其詩立意高深、主題深厚和其針砭時弊之用。張琪、周燕玲通過論述施補華詩中的山水文化、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指出其對現(xiàn)如今了解晚清西域大有裨益。除此之外,周陳希在闡述張蔭桓的詩文創(chuàng)作時,提及其在西域的紀行詩,主以描寫西域的自然風光。
三是思想、心境研究。1984年,胥惠民在《各族人民團結建設和保衛(wèi)邊疆的贊歌》、《漫論西域詩的愛國主義》兩篇論文中,都論及分析施補華、蕭雄等人詩作中所蘊含的民族團結及愛國主義情感。次年,彭志憲在論述關于左宗棠收復新疆的詩作中提及施補華,并對其詩文的史料價值和所體現(xiàn)的愛國主義進行高度贊揚。除此之外,唐奧林、郭院林在論及施補華借描寫邊塞風景表現(xiàn)自己的思鄉(xiāng)之苦和壯志不酬的壓抑及渴望建功立業(yè)報效朝廷的愿望,其中不乏有詩作展現(xiàn)西域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淳樸的民風民俗民情。此文詳盡展現(xiàn)了施補華居疆時期的心境變化歷程。趙目珍借用蕭雄等人的詩作來闡述“新疆竹枝詞”的愛國主義思想。周陳希在詳述張蔭桓的詩文創(chuàng)作之時,借用張蔭桓所作詩文,集中展現(xiàn)其憂國憂民的一面和內(nèi)心的漂泊之感。同年,彭敏的《從方希孟邊塞詩看其入疆的復雜心境》一文,闡述了方希孟兩次入疆的不同心境。
四是藝術特征研究。2012年,周陳?!稄埵a桓詩文研究》一文,在詳述張蔭桓的詩文風格特征時指出其清蒼深重、渾浩流轉(zhuǎn)的特點。同年,趙目珍分析清代六種“新疆竹枝詞”時,借用蕭雄等人的詩作來闡述“新疆竹枝詞”的多元化的風格和純熟自然的藝術特征。次年,楊麗、唐彥臨的《論蕭雄西域詩的紀實性特點》一文,分從題目、內(nèi)容和自注三方面論證蕭雄西域詩的紀實性。2014年,宋彩鳳專篇論述在地域文化交際背景下的蕭雄詩作,涉及題材內(nèi)容、藝術風格和表現(xiàn)情感等多方面內(nèi)容。
五是史料價值研究。在論及江南文人流寓西域的作品價值時,無一例外都提到其對現(xiàn)今了解古代西域有重要的文獻價值,提及必要的史料參考。譬如張洪慈在《論西域的風情詩》一文中,主要借前人留下的詩作來論證西域風情詩現(xiàn)如今的價值和思考,其中提及施補華、蕭雄等人的詩歌作品。楊麗則以詩證史,來展現(xiàn)當時西域所發(fā)生的重大軍政事件和施補華憂國憂民的情懷,更深層次體現(xiàn)出是施補華詩的獨特貢獻和史料價值。米海萍在論述西部竹枝詞的文獻價值時引用蕭雄的“竹枝體”小詩作為論據(jù)。宋彩鳳則專篇論述在地域文化交際背景下的蕭雄詩作,詳盡展現(xiàn)蕭雄詩作在歷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貢獻和獨到之處。
綜合以上,學界從作家、作品兩方面對晚清流寓西域的江南文人進行關注研究。總體來看,研究成果顯著、研究面較為寬闊,但仍有些許瑕疵。譬如研究內(nèi)容的淺表、研究視角的創(chuàng)新等方面,對于江南文人流寓西域的關注還比較淺薄,且研究者還存有一定的研究困境,這些都值得我們?nèi)リP注并加以解決。
一是研究內(nèi)容的淺顯。多停留在對作家文本淺層次的解讀賞析,并未真正觸及其內(nèi)核。譬如江南文人流寓西域的心路歷程,遠離故土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內(nèi)心從痛苦到坦然,抑或是從苦悶到放縱,都必然有一個變化的過程,這種變化不僅受地理環(huán)境、風土人情的限制,更受到當時政治環(huán)境、文人家國情懷的影響?!罢嬲闹R分子都是悲劇命運的承擔者,……他們要提前預言一個時代的真理,就必須承受時代落差造成的悲劇命運?!倍髟⑽饔虻奈娜嗽跐谰让癜は碌臒o奈,在清醒狀態(tài)下的的無能為力,而這種社會政治所觸及的痛感是他們內(nèi)心痛苦的根源。因此,對于江南文人流寓西域的許多材料仍需要挖掘;二是理論研究的欠缺。對于江南文人流寓西域所存留的詩文理論研究的深度挖掘還遠遠不夠,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文論家的作品之中,除卻一些明顯對于文學的看法表述之外,從文論家自身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或多或少會顯露出其對創(chuàng)作、風格、價值等方面的批評和見解,而這些恰恰是需要我們進行深層次解讀和融合的;三是研究視角囿于傳統(tǒng),缺乏新意。結合近年來學界的研究成果來看,研究視角比較單一,多關注流寓西域的江南文人所創(chuàng)作的西域詩,譬如從其民俗風情的展現(xiàn)、藝術特色的凸顯等方面論述西域詩的整體風貌,或是從其主題、意象等方面對其進行解讀,而這些視角恰恰是傳統(tǒng)文本研究的重點,但缺乏創(chuàng)意。近年來,絲綢之路文學的興起,而作為絲綢之路重要站點的新疆,如何將文學和絲綢之路文化進行有效結合,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課題。
參考文獻
[1](美)費正清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譯室譯.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上下卷)[M].北京:中國出版社.1985.
[2]蔡鎮(zhèn)楚.中國詩話史[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
[3]張健.清代詩話研究[M].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
[4]薛宗正.歷代西陲邊塞詩研究[M].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3.
[5]龔書鐸,史革新主編.中國社會通史·晚清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6](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化.2000.
[7]于浩輯.明清史料叢書八種(8冊) [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8](清)和寧,苗普生整理.三州輯略.中國西北文獻叢書·二編·西北稀見方志文獻[M].蘭州:線裝書局.2006.
[9]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實錄》新疆資料輯錄[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7.
[10]星漢.清代西域詩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1]紀寶成主編.清代詩文集匯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2]曾棗莊.中國古代文體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項目:新疆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項目.清代同光時期流寓西域江南文人文學思想研究(10762WX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