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洋洋的春日,一陣輕盈的東風(fēng)帶著一縷桃花的幽香撲面而來。我駐足凝望,恍惚間想起已經(jīng)去世的奶奶……①依稀記得,每到暖春時節(jié),伴著幾聲鶯啼,燕子到院子里啄泥,那棵桃樹早早便開始催促嫩葉和花苞給人們報春,和煦的暖陽溫柔地撫摸著樹下的我們,那感覺真好。②
我五六歲時,奶奶總愛坐在桃樹下給我梳小辮。那時,她喜歡伴著花香教我背詩?!疤抑藏?,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我搖頭晃腦地跟著奶奶念,但并不知道意思。奶奶看著我懵懂的模樣,順手撿起一片桃花瓣,把它貼在我的眉心處,笑著說:“我家乖乖比這桃花還好看呢!”這些都是我心中最美的回憶。猶記得那時,我在奶奶慈祥的目光中,歪頭嗅著桃花的幽香,任桃花紛紛落在發(fā)間和身旁。③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④
我漸漸長大,跟隨父母進城讀書。學(xué)校每次放假,我都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每次回到老家時,遠遠的,我就看到奶奶孤獨地坐在桃樹下,戴著老花鏡,凝望著大門口,微風(fēng)撥亂了她花白的頭發(fā)。很明顯,她在等待我們歸來。
走進家門時,我看到了奶奶枯瘦的身軀,她布滿皺紋的臉上和干瘦的手上落滿了歲月的風(fēng)霜,渾濁黯淡的眼珠好似蒙了塵的珍珠,但她卻依然在桃樹下守望兒孫的歸來。是啊,奶奶老了。就連她最喜歡的那棵桃樹,也已經(jīng)垂垂老矣。是啊,時光最是無情。⑤
臨近黃昏,我們該返程了。這時,奶奶總會站在桃樹下,靜靜地目送我們離去,那深情的目光讓我有種難以言說的感覺……
我總以為時間很長,與奶奶相處的日子還有很多。但不曾想,就在去年桃花盛開的時節(jié),奶奶永遠地離開了我。我知道,再也沒有人在桃樹下等我回家了,再也沒有人在電話里跟我說:“乖乖啊,家里的桃花開了,有空回來看看吧……”⑥
桃樹下的我視線逐漸模糊,在淚光中,我仿佛又看到了坐在桃樹旁的奶奶,她正對著我微笑。⑦
①開篇由桃花香引出下文對奶奶的回憶,但桃花香味的來源不明確,可以交代一下桃樹。
②抓住了典型的春日景物,但句中的“我們”指代不明,易產(chǎn)生歧義。
③奶奶在桃花樹下給“我”梳小辮、教“我”背詩、給“我”貼花瓣這一幅幅畫面,表現(xiàn)出了濃濃的祖孫情。
④過渡略顯生硬。
⑤對奶奶的肖像描寫凸顯了人物特征。但“奶奶老了”這一句太過簡單,可加入奶奶的動作描寫。
⑥此處的語言描寫符合人物身份,表達了奶奶對“我”的思念與牽掛。
⑦文末應(yīng)點題??稍黾右粌蓚€抒情句,使作文情感更充沛。
修改建議
小作者通過回憶奶奶在桃樹下為“我”梳小辮、教“我”背詩、給“我”額頭貼花瓣,以及守望“我”歸來這些事來表現(xiàn)祖孫情深,但細節(jié)描寫略顯單薄,不夠細膩。同時,作文結(jié)尾處對情感的抒發(fā)過于淺顯,建議適當(dāng)加入一些抒情或議論性語句,以表達對奶奶的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