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所說的藥膳,是在中國傳統(tǒng)食療及烹飪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它是在中醫(yī)藥理論的指導下,將藥物與食物進行合理組方配伍,采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加工技術制成的具有獨特色、香、味、形、效的特殊膳食。其實,藥膳不僅僅只是美味和養(yǎng)生,歷史上還有一些關于藥膳的趣事,讓“藥膳”兩個字有了非常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服石養(yǎng)生”到“服食養(yǎng)生”
“鐘乳(一斤,上者細研之如粉),人參(三兩),甘草(五兩,炙),干地黃(三兩),黃芪(三兩),杜仲(三兩,炙),蓯蓉(六兩),茯苓(五兩),麥門冬(四兩,去心),薯蕷(六兩),石斛(二兩)。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散,以水五升,先煮粟米七升為粥,納散七兩,攪令勻和,少冷水,???,飲之令足;不足更飲水,日一。馀時患渴,可飲清水。平旦取牛乳服之,生熟任意?!?/p>
這是唐代名醫(yī)孫思邈所記載的一個“服牛乳方”,介紹了一種特殊的服藥方法,那就是讓牛吃藥方,人喝牛奶。類似的還有讓雞吃藥方,人吃雞肉,比如唐代孟詵(師從孫思邈)在《食療本草》一書中記載:“光粉諸石為末,和飯與雞食之。后取雞食之,甚補益?!边@樣的方子里都有特別的藥材,那就是金石類。
服牛乳方中的鐘乳,也就是鐘乳石。我們也管這樣的做法叫煉“生物丹”。唐以前,煉丹服石便已盛行,至唐流弊越發(fā)顯露,為了糾正此風,人們開始重視服食調(diào)理?!吧锏ぁ钡某霈F(xiàn)正體現(xiàn)了從“服石”到“服食”的過渡。但無論服什么,都可看出中國人對養(yǎng)生的追求。
“服石”之風逐漸消退,是因為丹石屬大熱之物,食后會導致內(nèi)熱中毒等一系列表現(xiàn),而“服食”則安全很多,雖然食物也有一定的偏性,但相較于藥物會小很多。生活中只要懂得食物的性味,用之適宜,可以說服食養(yǎng)生的方式是非常安全的。
名醫(yī)也愛用藥膳
“太陰溫病,口渴甚者,雪梨漿沃之;吐白沫粘滯不快者,五汁飲沃之。此皆甘寒救液法也。雪梨漿方(甘冷法):以甜水梨大者一枚薄切,新汲涼水內(nèi)浸半日,時時頻飲。五汁飲方(甘寒法):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蔗漿),臨時斟酌多少,和勻涼服,不甚喜涼者,重湯燉溫服?!?/p>
這段記載出自中醫(yī)四大經(jīng)典之《溫病條辨》。無論是雪梨漿還是五汁飲,都是口干渴時理想又美味的飲料。清代溫病大家王孟英寫過著名的食療著作《隨息居飲食譜》,書中介紹了日常飲食的性味功用,也收錄了一些藥膳好方,介紹其組成功效,如生津解郁的香橙餅、大補氣血的玉靈膏等。另一部中醫(yī)名著《傷寒論》中也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主治虛寒腹痛的藥膳方——當歸生姜羊肉湯。
近代名醫(yī)岳美中在他的醫(yī)案集中記載了他治療慢性腎炎后期所用的藥膳方:“慢性腎炎善后辦法,究竟應當采取何種措施呢?……苦思之下,惟覺谷氣可以養(yǎng)人,若得到飲食常品而兼具藥物作用者,長期服用,可能有益無害?!痹S多名醫(yī)都推崇在臨床上應用藥膳,所以說,藥膳不僅能養(yǎng)生,也能療病。
藥膳的文化味
“阿膠一碗,芝麻一盞,白米紅餡蜜餞。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帶笑看。潤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錢?!?/p>
在國內(nèi)某阿膠糕的外盒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一首白樸的《秋夜梧桐雨之錦上花》。也常聽到與此相伴的一首唐詩:“鉛華洗盡依豐盈,雨落荷葉珠難停。暗服阿膠不肯道,卻說生來為君容?!泵枋龅氖前⒛z成就了楊貴妃之美。近幾年熱播的古裝劇中也常見到阿膠做成的飲品或糕點,從這一點上來看,阿膠相關的藥膳傳播了中國的養(yǎng)生文化。
蘇東坡和他的弟弟蘇轍曾寫了《服胡麻賦》《服茯苓賦》,《紅樓夢》中也有琳瑯滿目的藥膳。宋代描述飲食文化的名著《山家清供》中有許多藥膳,還收錄了與之相關的詩文典故。如第一道食物青精飯以中藥旱蓮草搗汁蒸米成飯,便引用了杜甫詩句:“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倍恍O有特色的藥膳神仙粥、九仙王道糕、神仙富貴餅等名稱,皆體現(xiàn)了藥膳的文化內(nèi)涵。
《北史·胡國珍傳》記載北魏大臣胡國珍“勞熱增甚,因遂寢疾。靈太后親侍藥膳。十二日薨,年八十”。靈太后是胡國珍之女,盡孝之事,親力親為?!端问贰堄^傳》記載了狀元張觀侍養(yǎng)其父:“早起奉藥膳,然后出視事,未嘗一日廢也?!狈Q其“性至孝”。
從上述故事中也可以讀到“藥膳”兩字所蘊含的父母子女之間的愛。
藥膳的類型豐富
藥膳包含了多種湯羹菜肴,比如粵語地區(qū)日常飲食常飲的“老火湯”,產(chǎn)后常用的通乳湯等,很多都是藥膳湯。藥膳菜肴常以燉、蒸、煮、煨等烹飪方法制作,如清代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所記載的蟲草燉老鴨:“用冬蟲夏草三五枚,老雄鴨一只,去肚雜,將鴨頭劈開,納藥于中,仍以線扎好,醬油、酒如常蒸爛食之。其藥氣能從頭中直貫鴨全身,無不透浹。凡病后虛損人,每服一鴨,可抵人參一兩?!?/p>
藥膳包含了多種養(yǎng)療藥粥,清代黃云鵠的《粥譜》收錄了許多藥膳粥,如貝母粥、枸杞子粥等。粥適用性甚廣,陸游曾有食粥詩:“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道家養(yǎng)生就有一個“神仙粥”方:以芡實、山藥、韭菜子煮米成粥,可以溫補脾腎。
藥膳包含了多種可口藥酒,比如延年益壽的周公百歲酒,由清代流傳至今, 酒方含有十全大補湯、左歸飲等著名的補養(yǎng)名方方意,可以氣血雙補,補而不燥。比如二仙延壽酒(明代《壽世保元》),只用上等好酒浸泡龍眼肉、桂花和白糖,“封固經(jīng)年,愈久愈佳,其味清美香甜,每隨量飲,不可過醉,能安神定智,寧心悅顏,香口,卻病延年”。
此外,藥膳還包含了多種點心零食。比如補腎烏發(fā)、聰耳明目的古法制黑豆,用補腎的中藥煎液浸泡煮透黑豆后,再將黑豆曬干即成。當然,藥膳的類型非常豐富,不局限于上述種類。
“神農(nóng)嘗百草”發(fā)現(xiàn)藥物、人類鉆木取火開始熟食,先祖?zhèn)兘?jīng)歷煉丹服石,轉而食療食養(yǎng)。如今,藥膳也能為我們充滿智慧的中國式好飲食、好生活助力。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