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留白”藝術是中國畫的精髓,目的是給人以遐想的空間,讓賞畫者也能夠成為畫作創(chuàng)作的一分子。隨著生本理念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深度滲透,教師不妨將留白藝術與英語閱讀課進行整合,給學生無限的想象、探索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感,使學生在補白的過程中,深入體會閱讀內容,提升閱讀質量,成就精彩的英語閱讀課堂。
關鍵詞:留白;小學英語;閱讀
作者簡介:張佳敏(1986—),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平潮小學。
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不少教師習慣于占據(jù)課堂上的主體位置,采取單向灌輸、說教等方式帶領學生學習英語閱讀,導致學生難以實現(xiàn)對英語文本的深度閱讀,致使英語閱讀課的質量得不到提升。新課標引入了跨學科思維,倡導教師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讓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留白藝術便在此時進入教師的視野,啟發(fā)教師對英語閱讀課進行藝術性的設計,利用留白建立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深度分析閱讀文本的動力,促進高品質英語閱讀課的生成。因此,教師應重視留白藝術,靈活應用留白藝術,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打造精彩的英語深度閱讀課堂。
一、導入留白,調動學生的興趣
(一)以標題為導,引導學生想象
標題是對一篇文章的總結和凝練,往往能夠通過簡單的幾個單詞表達出豐富的內涵,給人以遐想的空間。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將標題單獨呈現(xiàn)給學生,便是在進行留白設計,能讓學生對標題背后的故事產生探究的欲望。對此,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妨先在黑板上板書所學課文的標題,并圍繞標題向學生提出問題,完成留白設計,以便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在對標題進行“補白”的過程中,逐步對文本內容進行猜測,從而帶著自己的思考學習新課[1]。
例如,在“The King's New Clothes”這一單元教學中,教師先在黑板上板書“The King's New Clothes”,再基于此向學生提問:“When it comes to new clothes,what do you think of?”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作答。如,有的學生說:“As soon as I talk about new clothes,I think of buying clothes for the New Year.”有的學生說:“When I talk about new clothes,I think of my favorite skirt.”當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師再提出:“What's your guess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after seeing the title?”的問題,鼓勵學生結合標題,對文本內容進行猜測。如,有的學生說:“The king also bought a new dress.”當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多樣化猜測后,教師先不對學生的猜測進行點評,而是請學生帶著自己的思考進入新課:“Please open the book and see if the story in the book is the same as you guessed!”
教師圍繞標題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留白設計,能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好奇心,促使學生主動打開課本閱讀文本,增強學生閱讀的欲望。
(二)以懸念為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只有學生想學,他們才會主動地走入課堂,開啟歡樂之旅。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英語的初始階段,在這個階段,部分教師會將英語當作一種工具,希望學生在學習活動過后,能夠正確地使用英語交流。因此,他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講解上,導致學生在學習時難以產生興趣。而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懸念,能夠喚醒沉寂在學生心底的探索欲,使學生為了尋找答案主動地揭開英語閱讀的面紗,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所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妨利用懸念進行留白設計,提升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求知欲。
比如,在“Cinderella”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先在課下搜集與本單元閱讀內容相關的動畫資源,為懸念導入環(huán)節(jié)準備充足的素材。在課堂上,教師將動畫視頻播放給學生,“Let's enjoy a cartoon!”當學生看得津津有味時,教師暫停動畫。面對突然暫停的動畫,學生會主動地向教師提出“What happened next?Did the prince find Cinderella later? How did the prince find Cinderella?”等問題。在學生提出這些問題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Do you want to know the end of the story? Open the textbook and let's find the answer from the textbook!”讓學生基于對故事結局的好奇,主動打開教材進行閱讀。
在留白藝術的指導下,教師巧妙地借助多媒體技術留下懸念,能夠讓學生從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轉變?yōu)橹鲃犹骄康臓顟B(tài),在積極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主動融入閱讀課。
二、過程留白,強化學生參與
(一)激活思維,實現(xiàn)深度學習
在英語教材中,受到篇幅的限制,有些課文并沒有結尾,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這也為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留白設計提供了便利。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妨抓住這一空白進行留白設計,鼓勵學生沿著作者的思路和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發(fā)散思維,完成對文本內容的延伸,以便挖掘學生創(chuàng)作的潛能。當學生對故事進行續(xù)寫后,教師還要搭建平臺,鼓勵學生展示,幫助學生收獲成就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對閱讀內容進行了深度思考,也促進了自身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效開發(fā)[2]。
比如,在“The Lion and the Mouse”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先與學生一起閱讀文本,帶領學生了解獅子和老鼠之間的互動。隨后,教師提出“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use?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on?”等問題,引導學生從文章中尋找答案。之后,教師圍繞文章的結尾,設計“How do you get along with your friends? Have you met some interesting things with your friends?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it is pointed out that when mice and lions become good friends,what interesting stories will happen between them?”等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主動根據(jù)自己對整篇文章的了解,進行后續(xù)故事的創(chuàng)編。
教師利用文章的結尾進行留白設計,能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基于自己對整篇文章的理解進行故事新編,讓學生在開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之余,也能對整篇文章的故事走向、人物性格等進行全面把握,從而實現(xiàn)深度學習。
(二)引入工具,提升教學實效
教學工具的引入,能帶給學生別開生面的學習體驗,讓英語教學煥然一新。近些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可視化工具,深受教師的喜愛。思維導圖可以將零亂的知識內容整理好,以更加直觀、清晰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帶領學生學習英語閱讀文本時,教師不妨在思維導圖中“挖空”,進行留白設計,促使學生在補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完成對閱讀文本的梳理。同時,透過學生補全的思維導圖,教師也能夠了解學生英語閱讀的情況,給出更具針對性的評價[3]。
例如,在“Seasons”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引入思維導圖,做好留白設計。具體來說,教師先對教材上的文本內容進行分析,并以文本內容為載體,進行思維導圖的設計。例如,思維導圖的中心是“Seasons”,隨后延伸出四條支線,分別是“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四季。而在每一個季節(jié)后,教師再根據(jù)閱讀內容進行留白設計,如在“spring”后設計“In the spring, we...”等內容。組織學生閱讀語篇后,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將思維導圖呈現(xiàn)給學生,請學生結合自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完成對思維導圖的“補白”。等學生補全思維導圖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填寫的內容,對學生閱讀的效果進行判斷,以便及時地幫助學生補充知識、加深印象。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引入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并在思維導圖中融合留白藝術,能夠增強學生在英語閱讀課上的參與感,使學生在補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理清閱讀文本中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關系,從而提升閱讀教學的實效。
三、結尾留白,延伸思考
(一)合理續(xù)寫,激活學生的英語思維
譯林版英語教材中各單元的Cartoon Time板塊深受學生喜愛。該板塊以Sam和Bobby這對好朋友之間發(fā)生的故事為主體,文本短小精悍,故事生動有趣。由于篇幅簡短,學生常常讀得意猶未盡。此時,讓學生嘗試續(xù)寫故事,可以充分激活他們的英語思維。
例如,在三年級上冊前三個單元的Cartoon Time板塊中,主要是對“Good morning”“Hi”“Goodbye”等日常交際用語的學習。連續(xù)三篇故事的結尾,都是Bobby的朋友們看到Sam后驚慌失措地逃跑。學生讀到結局也總是哈哈大笑。教師便抓住時機提問:“Why did they run away?”雖然學生無法用英語作答,但都爭先恐后地說道:“因為它們是老鼠。Sam是貓,老鼠害怕貓。”于是,教師適時拓展詞匯:mouse、mice、friend、friends。并繼續(xù)追問:“Why Bobby isn't afraid of Sam?”學生大膽表達:“Bobby and Sam are friends.”此時,續(xù)寫故事就水到渠成了。在教師的適當幫助下,三年級的學生也能說出“Don't run!Sam is my friend.”“Don't be afraid,we are friends.”等話語。
又如,五年級“Seeing the doctor”單元的Cartoon Time板塊中,Bobby在醫(yī)院當志愿者接待病患。在幫助了Monkey、Rabbit、Elephant后,Giraffe來了,它說:“My neck hurts.”大家看著長頸鹿,Bobby無奈地長嘆一句:“Oh,no!”故事到此就結束了。教師抓住故事結局的留白,提問:“Why does Bobby say no?”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Because Bobby is too short,Giraffe is very tall.”“Giraffe's neck is so long,Bobby can't touch it.”教師繼續(xù)追問:“Do you have any good ideas? Can you go on writing the story?”于是有了以下的續(xù)寫:(1)Bobby stands on the chair and helps Giraffe.(2)Giraffe sits on the chair,and Bobby helps him.(3)Giraffe lies on the bed,and Bobby helps him.
教師適時抓住故事情節(jié)的留白,步步追問,引導學生合理推測、積極想象。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給予適當幫助,使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在故事續(xù)寫中得以持續(xù)提高。
(二)課后實踐,拉近閱讀與生活的距離
在過去的英語閱讀教學中,經常存在一種尷尬的情況,即教師費盡心思地為學生滲透英語知識,但學生依舊不能將英語有效地應用在實際生活中,究其根本是閱讀活動與現(xiàn)實生活相脫離。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生活化教育理念,倡導學生在生活中展開實踐活動,在“做”的過程中提取知識。對此,在英語閱讀活動中引入留白策略時,教師不妨提出疑問,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主動地在生活中展開實踐調查活動,在收集素材、走訪調查中搭建英語閱讀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橋梁,使學生在活學活用中提升學習效果。
例如,在“I Like Dogs”這一單元教學中,教師先組織學生閱讀課文,使學生熟悉課本中的一些基本語句,如“I like cats!”等。之后,教師向學生提出“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Do any of you like the same small animals?”等問題,使學生對班級內其他同學喜歡小動物的情況產生好奇。之后,教師提出“How can we know which small animals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 like?”等問題,鼓勵學生主動提出“Investigation activities can be carried out”的想法。接著,教師繼續(xù)提出“How to conduct the investigation? How to collect and sort out data?”等問題,進一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提出科學的調查策略。隨后,教師為學生布置“Carry out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in groups to underst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love for small animals in the class.”的任務,延伸閱讀活動,促進留白的生成,調動學生自主實踐的動力。
教師有意識地搭建現(xiàn)實生活與閱讀文本之間的橋梁,立足閱讀文本進行留白設計,能引起學生對現(xiàn)實情況的好奇心,使學生主動對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做到“補白”,并實現(xiàn)對英語閱讀知識的有效應用。
(三)巧借網(wǎng)絡,獲取豐富的知識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對學生文化理解素養(yǎng)的要求是希望學生在掌握基礎單詞、短語等知識,理解語篇內容之余,也能夠透過表面的語言文字,觸及其中的文化本質,強化民族認同感。然而,直接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分析,往往難以將豐厚的文化元素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難以促進學生文化理解素養(yǎng)的發(fā)展?,F(xiàn)代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也能夠輕松地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因此,在組織學生完成閱讀后,教師也應當基于閱讀文本的主題,在文化部分進行留白設計,引起學生對差異性文化的好奇心,以便學生為了“補白”而主動地搜集文化知識[4]。
比如,在“At Christmas”這一單元教學中,教師先組織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學習,使學生了解文章中介紹的圣誕節(jié)習俗。之后,教師提問:“How do we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過節(jié)的經驗,描述包餃子、走親訪友等畫面。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繼續(xù)提出“Why don't people in western countries celebrate the festival like us? Why don't they eat dumplings?”等問題,使學生產生好奇心。接著,教師引導學生:“Maybe the Internet can tell us the answer.”使學生主動到互聯(lián)網(wǎng)中搜索關鍵詞,了解中西方節(jié)日文化的差異。在下次上課時,教師便可以請學生分享彼此搜集的素材,讓學生在交換資料的過程中進一步開闊視野,認識更多的節(jié)日文化?;趯W生搜集的素材,教師再對學生進行說明:“So,you should know why they celebrate Christmas like this.”強化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教師以文化作為切入口,為學生設計留白,并鼓勵學生從互聯(lián)網(wǎng)中尋找答案,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文化常識的過程中,增強文化理解素養(yǎng),并基于對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全面把握文章的文化語境,透過表面的文字,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實現(xiàn)對閱讀內容的深度分析。
總而言之,留白的巧妙設計,能夠讓英語閱讀教學變得更加精彩,讓學生的參與感更強。所以,教師要提高對留白的關注度,在英語閱讀課上尋找留白的落腳點,通過留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其獲取更多的知識,從而真正提升閱讀理解的質量,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英語閱讀的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江苗.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與思考[J].英語教師,2022,22(13):162-165.
江群.基于文本解讀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20):65-67.
岳媛.基于情境教育模式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方法分析[J].讀寫算,2022(26):76-78.
訾波.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改進策略[J].校園英語,2022(33):180-182.